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八、「由有依他起相及圓成實相故,遍計所執相方可施設」,於禪宗公案中之發揚

《解深密經 無自性相品第五》

復次勝義生!非由有情界中諸有情類,別觀遍計所執自性為自性故,亦非由彼別觀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為自性故,我立三種無自性性。然由有情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上,增益遍計所執自性故,我立三種無自性性。

由遍計所執自性相故,彼諸有情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中,隨起言說如如,隨起言說如是,如是【由言說熏習心故,由言說隨覺故,由言說隨眠故】,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中,執著遍計所執自性相如如,執著如是。如是於依他起自性及圓成實自性上,執著遍計所執自性。

由是因緣,生當來世依他起自性。由此因緣,或為煩惱雜染所染,或為業雜染所染,或為生雜染所染,於生死中長時馳騁,長時流轉無有休息,或在那落迦,或在傍生,或在餓鬼,或在天上,或在阿素洛,或在人中,受諸苦惱。〈中略〉

彼聞如是所說法已,於生無自性性中,能正信解相無自性性及勝義無自性性,簡擇思惟如實通達,於依他起自性中,能不執著遍計所執自性相。【由言說不熏習智故,由言說不隨覺智故,由言說離隨眠智故,能滅依他起相】。於現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斷滅當來世因。由此因緣於一切行能正厭患,能正離欲能正解脫,能遍解脫煩惱業生三種雜染。

按:如前「三、根據如上《解深密經 一切法相品第四》對於唯識三自性的基本解釋,其他經典於此相應的說法」一文中所說,「諸法遍計所執相喻相、喻僧,諸法依他起相喻用、喻法,諸法圓成實相喻體、喻佛。故,所言唯識三自性者,即佛法僧三寶、體相用三大」,而一切法本來圓融自在也。

由於眾生於此圓融自在中,妄取體相用各有自性,於無分別中,妄生分別故,而有諸法遍計所執自性相。以「隨起言說如如,隨起言說如是,如是由言說熏習心故,由言說隨覺故,由言說隨眠故」,「生當來世依他起自性,由此因緣,或為煩惱雜染所染,或為業雜染所染,或為生雜染所染」,而有善惡六道生死輪迴,求出不得。

佛愍此故,遂依體相用,假名安立圓成實相、依他起相、遍計所執相,以為眾生說法。令悟法無我性所顯勝義無自性性,令返本來圓融自在,安住真如勝義無為法性,所謂一切諸法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也。

若於「言說不熏習智,不隨覺智,離隨眠智」,則「能滅依他起相」。如是,以「於現法中智力所持,能永斷滅當來世因,由此因緣於一切行能正厭患,能正離欲能正解脫,能遍解脫煩惱業生三種雜染」故,即得超越善惡六道生死輪迴。而所謂於「言說不熏習智,不隨覺智,離隨眠智」者,即大乘禪宗公案之起緣也。如下所引,即為著名的朱利槃特掃塵除垢公案。

《增壹阿含20品12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槃特告弟朱利槃特曰:「若不能持戒者,還作白衣。」是時,朱利槃特聞此語已,便詣祇洹精舍門外立而墮淚。爾時,世尊以天眼清淨,觀是朱利槃特比丘在門外立,而悲泣不能自勝。

時,世尊從靜室起,如似經行至祇洹精舍門外,告朱利槃特曰:「比丘!何故在此悲泣?」朱利槃特報曰:「世尊!兄見驅逐:『若不能持戒者,還作白衣,不須住此。』是故悲泣耳。」世尊告曰:「比丘!勿懷畏怖,我成無上等正覺,不由卿兄槃特得道。」

爾時,世尊手執朱利槃特詣靜室教使就坐,世尊復教使執掃[打-丁+彗]曰:「汝誦此字,為字何等?」是時,朱利槃特誦得掃,復忘[打-丁+彗];若誦得[打-丁+彗],復忘掃。爾時,尊者朱利槃特誦此掃[打-丁+彗]乃經數日。

然此掃[打-丁+彗]復名除垢,朱利槃特復作是念:「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垢者灰土瓦石,除者清淨也。」復作是念:「世尊何故以此教悔我?我今當思惟此義。」以思惟此義,復作是念:「今我身上亦有塵垢,我自作喻,何者是除?何者是垢?」彼復作是念:「縛結是垢,智慧是除,我今可以智慧之[打-丁+彗],掃此結縛。」

爾時,尊者朱利槃特思惟五盛陰成者、敗者:所謂此色、色習、色滅,是謂痛、想、行、識,成者、敗者。爾時,思惟此五盛陰已,欲漏心得解脫,有漏心、無明漏心得解脫。已得解脫,便得解脫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胎有,如實知之。尊者朱利槃特便成阿羅漢。

已成阿羅漢,即從坐起,詣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白世尊曰:「今已有智,今已有慧,今已解掃[打-丁+彗]。」世尊告曰:「比丘!云何解之?」朱利槃特報曰:「除者謂之慧,垢者謂之結。」世尊告曰:「善哉!比丘!如汝所言,除者是慧,垢者是結。」

爾時,尊者朱利槃特向世尊而說此偈:「今誦此已足,如尊之所說,智慧能除結,不由其餘行。」世尊告曰:「比丘!如汝所言,以智慧,非由其餘。」爾時,尊者聞世尊所說,歡喜奉行。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2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九、一切經典的編輯方式都如此

如《金剛經》曰:「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雜阿含335經》曰:「眼生時,無有來處;滅時,無有去處,如是,眼不實而生,生已盡滅,有業報而無作者,此陰滅已,異陰相續,除俗數法;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除俗數法」等等。

由「相名相應以為緣故」,一切經典的編輯方式都如此,先標出「眼」,其後才說「耳、鼻、舌、身、意」,先標出「色」,其後才說「聲、香、味、觸、法」。何以故?「眼」、「色」為遍計所執相,「耳、鼻、舌、身、意」及「聲、香、味、觸、法」,則為後續的依他起相。若於起首「眼」、「色」不生遍計所執相,則後續的依他起相緣生法「耳、鼻、舌、身、意」及「聲、香、味、觸、法」亦不立。

由「相名相應以為緣故」,一切經典編輯方式皆如此,便是於一切經典中埋下伏筆、施設如上《解深密經》「相名相應以為緣故」之密意。若了此意,則一切經典無不是了義經。 不了此意,則一切經典皆為不了義經。如趙州從諗禪師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隨正;邪人說正法,正法亦隨邪。」學佛人不知藉由佛經,於自己妄識根源上改變,其可也歈?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3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相、名相應以為緣故,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4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cyc320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2:46 pm 相、名相應以為緣故,遍計所執相而可了知?!
由「相名相應以為緣故」,一切經典的編輯方式都如此,
也就是於一切經典中埋下伏筆、施設《解深密經》之密意。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5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維摩詰經
佛國品第一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直須知佛經之實義解讀,必藉戒、定、慧的養成,及親身經歷過聞、思、修之路程矣,比如:法師的養成......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6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cyc320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4:02 pm 維摩詰經
佛國品第一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世尊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

直須知佛經之實義解讀,必藉戒、定、慧的養成,及親身經歷過聞、思、修之路程矣,比如:法師的養成......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淨空老法師也說,末法學佛,出家比在家更難成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疑問第三》

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

韋公又問:「在家如何修行?願為教授。」

師言:「吾與大眾說無相頌。但依此修,常與吾同處無別;若不依此修,剃髮出家於道何益?頌曰:

心平何勞持戒, 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 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 忍則眾惡無諠,
若能鑽木出火, 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 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 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 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 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 西方只在目前。」

師復曰:「善知識!總須依偈修行,見取自性,直成佛道。時不相待,眾人且散,吾歸曹溪。眾若有疑,却來相問。」

時,刺史官僚、在會善男信女,各得開悟,信受奉行。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7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淨空老法師也說,末法學佛,出家比在家更難成就。
上述無誤,佛言:阿難!我已究竟涅槃,斷除一切有為言說。
佛教戒定慧、聞思修,僧團成立為佛教的傳承,故法師的養成為「佛佛道同」,來解讀佛經實義理,義不容辭......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8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個人常警惕自個,身為佛弟子以戒為師,若破和合僧、兩舌者不容易開悟......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59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cyc320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5:01 pm 個人常警惕自個,身為佛弟子以戒為師,若破和合僧、兩舌者不容易開悟......
有增上緣、逆增上緣之分。
有些出家法師,說法不依經典,混雜外道法義,
焉知不是觀音示現,故意激發起您的正知見?
所以對某些僧人言論之批判,重點在表達出正見,
不要落入意氣之爭、門派之見就好。
寂照世間
文章: 3094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60

未閱讀文章 寂照世間 »

《解深密經.卷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告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
1.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
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
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

2.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
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
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最勝子。如何此事。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或謂有為或謂無為。
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有為法,為何非有為法非無為法?
無為法,為何非無為法非有為法?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初探唯識三自性、三無性間之轉折:依解深密經

#6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寂照世間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5:17 pm
《解深密經.卷第一》
✜勝義諦相品第二

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即於佛前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言一切法無二。一切法無二者。何等一切法。云何為無二。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告如理請問菩薩曰。善男子。一切法者,略有二種。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是中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如理請問菩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言。最勝子。如何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解甚深義密意菩薩。謂如理請問菩薩曰。
1.善男子。言有為者。乃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有為。
善男子。言無為者。亦墮言辭。
設離有為無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有為。

2.善男子。言無為者。亦是本師假施設句。若是本師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若是遍計所集言辭所說。即是究竟種種遍計言辭所說。不成實故非是無為。
善男子。言有為者。亦墮言辭。
設離無為有為。少有所說其相亦爾。然非無事而有所說。何等為事。謂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謂之無為。爾時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復問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言最勝子。如何此事。彼諸聖者以聖智聖見離名言故。現等正覺。即於如是離言法性。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想。或謂有為或謂無為。
有為,非有為非無為。無為,亦非無為非有為。

有為法,為何非有為法非無為法?
無為法,為何非無為法非有為法?
《解深密經》前面先提到一異、有為無為之不二基本法義,此後即是藉由三自性、三無性之轉折,對於佛教不二根本法義,進行徹法源底的剖析與表露。是故,有為無為之疑,應於第三、四、五品經文中解之,如前面周某拙文所釋者。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