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21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隨機談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11:59 am
恆不住 寫: 週六 7月 22, 2023 6:46 pm

不要轉移焦點

經云:「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今論楞嚴經上說的無色界四天之一:識天。
環師主張:識無邊處天中無第六意識。
雲棲反批:識無邊處天中有第六意識。
從而成了這[半分微細]到底是屬第六、第七不同看法。

1.環師理由:「身根既消無復六識。故唯二者獨留。」也就是此識天是無色界,色空俱滅,身根既銷,沒有境緣,五緣缺一,然第六意識必俱全五緣才能緣生故,此識天無第六識,所以這[辦分微細]應是第七識的。

2.您舉疏反批:環師誤解佛經。
[雲棲批環師之解誤
第六識三界九地。一切時有。唯除五位不行。此處識定。非五位攝。如何言滅。]
意思是說:環師誤解經文,
理由是:除了五無心位沒有第六意識外,第六識三界九地。一切時有。此識天又不是五無心位,所以有第六識在,這[辦分微細]應是第六識的。

個人認為環師並無誤解經文,
因為雖說意識常現起,第六識三界九地。一切時有。但五位不行,也視同沒有。
又第六識必俱全五緣才能緣生現起,這是緣合則生,緣散則滅之佛教正理。
環師說「身根既消無復六識。故唯二者獨留。」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說不論五位或五緣,此識天都沒有第六識,這[半分微細]是第七識的,應理。

首楞嚴義疏
北宋長水子璿

.....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初句結前空處。次句破空入識。銷礙之無亦亡。故云無礙無滅。此即唯觀於識。以
破於空也。其中下正釋。唯留賴耶全末那者。此七八二識更互相依。定性愚法全不知
有。冥然自留也。半分微細者即第六識。今留一半緣識之分。不留緣色空分。故云半
分。以此第六色心俱緣。故留半也。行人入此定時。厭患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於定
。即捨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故名識處定。
... ....


個人認為中國第一個注釋楞嚴經的長水子璿大師,就說的非常好。
而環師說的應該是錯解了,因為與唯識理論不合。
隨兄法安
感謝討論
一音異解,各有看法
憨山大師說法:這[半分微細]屬第七識,與環師一樣。
理由也是說:此識天,「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通議卷第九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清河房融筆受
明南嶽沙門憨山釋德清述

○二識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22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第二能變其相云何?
頌曰:
次第二能變,是識名末那。依彼轉緣彼,思量為性相
四煩惱常俱:謂我癡我見,并我慢我愛,及餘觸等俱。
有覆無記攝,隨所生所繫。阿羅漢滅定,出世道無有。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23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恆不住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5:15 pm 議曰。此四空第二天乃厭空依識者也。諸礙既銷躡前空處也。無礙下名破空入識也。銷礙入無則不依色。無礙之無亦滅故不依空。唯觀於識故唯留賴耶。以末那為意根依內外門轉緣色空識三。今六識已滅故不緣色空。內緣八識見分為我故半分微細捨空依識名為識處。
善哉,善哉!!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妙吉祥如意

#124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不勞你操心我及格與否

我根本沒拜師沒用心看完唯識

而你發明阿賴耶識是心所
不是心
證據在哪?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25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請問,阿賴耶識若不是心所法,你要怎麼將阿賴耶識捨離???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補特伽羅我見。
阿賴耶名,過失重故,最初應捨故。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26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成唯識論哪裡有寫阿賴耶識是心所?
不是心?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27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阿賴耶識若不是心所法,如何能斷離???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8識心王被道家楊水源降級為心所

#128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lol: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相信原文

#129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T1840 因明入正理論疏【卷2】 共 1 筆
唐 窺基撰 (作品時間:632~682)
別他不極成。如大乘師對數論立識能變色等宗。此中有法識自相中。阿賴耶識心平等根識。是有法差別。他不許有差別藏識。自不許有心平等識。其
T1850 大乘起信論裂網疏【卷2】 共 1 筆
明 智旭述 (作品時間:1653~1653)
異名也。此無漏因。亦名佛性。佛性雄猛。無能沮壞。雖在一切眾生阿賴耶識心中。力能熏習。令妄念心厭生死苦。求涅槃樂也。此上二種大義。即
T2016 宗鏡錄【卷45】 共 1 筆
宋 延壽集 (作品時間:904~975)
...四者舌識心。五者身識心。六者意識心。七者末那識心。八者阿賴耶識心。九者多一識心。十者一一識心。如是十中。初九種心。不緣真理。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30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講阿賴耶識心,就必須涵蓋五蘊熏習運作的八個識!!!
這時才能稱阿賴耶識妄心。

如果,分論人命八識各自行相、各司其職,則阿賴耶識是相分,第七末那是見分。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軟體之美
文章: 1603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從《雜阿含經》第809經記載,發現小乘學離欲惡不善法的荒繆行徑

#131

未閱讀文章 軟體之美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7月 23, 2023 5:44 pm 阿賴耶識若不是心所法,如何能斷離???
沒有規定心所法用能否斷離判斷

你真是附佛外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