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善見律毘婆沙》
佛告諸比丘。若比丘數觀不淨。因觀不淨故。心得離婬欲捨婬欲憎
婬欲。比丘。譬如雞毛與筋近火燋縮不能得伸。比丘亦數觀不淨。見欲穢污心不樂近
。佛語諸比丘。我樂入靜半月獨住。勿令餘人來至我所。唯聽一人送食。樂修福德者
少於語言。如是比丘。乃聽來往送食。餘一切比丘及白衣。悉斷不得入。何以故。如
來作如是勅。以天眼觀往昔。有五百獵師。共入阿蘭若處殺諸群鹿。以此為業。五百
獵師墮三惡道。於三惡道。受諸苦惱。經久得出。昔有微福得生人間。出家為道受具
足戒。五百比丘宿殃未盡。於半月中更相殺害。復教他殺。如來見已此惡業至。諸佛
所不能救。
====
這件事的主因, 是被殺比丘的"過去因" 佛也有一些考慮
再加上當時比丘的錯誤見解,和魔的煽動
簡言之, 就是佛陀觀見比丘過去殺生的果報已經要來了
比丘被殺已經是確定會發生的事, 佛也沒法改變 也不會因為
佛教了"不淨觀" 就不發生,反之 如果不教不淨觀的話
這五百位當中的凡夫比丘,沒有厭離愛慾就死了,比較有機會墮不善處
若因為先聽聞修持不淨觀,升起對愛欲的厭離,死後還有機會能生善處
所以佛陀見到這個未來 教授"不淨觀"
也因為此事佛陀後來說:「要修不淨觀,是更要珍惜生命,不可毀掉這個身體。如果毀掉身體,修法的法器不就毀壞了嗎?」就因為此事的緣故,佛陀於是制定了「不殺生戒」。
而且阿難尊者請法,也隨因緣而有安般念之法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