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0656b06] 佛答:「空、如、法性、實際,名為菩提。」空三昧相應實相智慧緣如、法性、實際,菩提名實智慧。(正向菩提)
三學道未斷煩惱,雖有智慧,不名為菩提。(如自心意)
三無學人,無明永盡無餘故,智慧名菩提。(名相法眼)
二無學人不得一切智正遍知諸法故,不得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相慧眼)
唯佛一人智慧,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0656b06] 佛答:「空、如、法性、實際,名為菩提。」學友,軟體之美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1:52 am你可以接受四聖諦集諦卻不能接受唯識宗「一聚」?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
學友,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註)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
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8:25 pm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7:00 am 真如是真實不動的義理,所以是絕待的。
什麼是不動的義理?
也就我們常講的於「第一義」不動
第一義又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說的:
「諸法眾緣生,無自性,了不可得」
也就是所謂的「空性」智慧
心經說:「無所得」的波若波羅蜜
所以,緣起性空,真如是法的性
真如從來沒有離開過法。
真如ㄧ念無明後入纏稱如來藏,纏稱阿賴耶
其非為二,為ㄧ體之二面,合稱第八識
因執持ㄧ切種子故,稱阿陀那。
如軟美師兄為大家轉貼的《顯揚聖教論》卷十七
內容有敘述到:
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習、若多修習乃至究竟,故得轉依。
其實,跟心經所說的一樣,就是觀緣起而能照見五蘊空,而契入「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而這「無所得」不就是上面所說的「真如」嗎?
能體證阿賴耶所生ㄧ切生滅皆「無所得」(真如)的這一念心稱如來藏,因之,ㄧ切修行的體證皆是緣真如智境。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註)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離開五蘊,修行無下手處。
修行,必需與「覺」相應,「覺」什麼呢?
覺法的性,能「趣向解脫」的智慧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不都是順向解脫麼?
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2:35 p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8:25 pm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7:00 am 真如是真實不動的義理,所以是絕待的。
什麼是不動的義理?
也就我們常講的於「第一義」不動
第一義又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說的:
「諸法眾緣生,無自性,了不可得」
也就是所謂的「空性」智慧
心經說:「無所得」的波若波羅蜜
所以,緣起性空,真如是法的性
真如從來沒有離開過法。
真如ㄧ念無明後入纏稱如來藏,纏稱阿賴耶
其非為二,為ㄧ體之二面,合稱第八識
因執持ㄧ切種子故,稱阿陀那。
如軟美師兄為大家轉貼的《顯揚聖教論》卷十七
內容有敘述到:
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習、若多修習乃至究竟,故得轉依。
其實,跟心經所說的一樣,就是觀緣起而能照見五蘊空,而契入「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而這「無所得」不就是上面所說的「真如」嗎?
能體證阿賴耶所生ㄧ切生滅皆「無所得」(真如)的這一念心稱如來藏,因之,ㄧ切修行的體證皆是緣真如智境。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註)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離開五蘊,修行無下手處。
修行,必需與「覺」相應,「覺」什麼呢?
覺法的性,能「趣向解脫」的智慧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不都是順向解脫麼?
學友所說四聖諦、37道品等語,犀牛是同意的。
所以,學友對 "緣真如而修行" 的意思....,就是:
"與覺相應而修行" ?! 真如=覺。
接下來的問題是 : 但是這個 "覺/真如" 是"世間法" 還是 "出世間法" 呢 ?
如果是出世間法,凡夫能辦得到嗎?
如果是世間法,那這個 "覺/真如" 的世俗定義是甚麼 ?!
請學友多予解說。
非常感謝。
新年如意
學友,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08 pm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2:35 p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8:25 pm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7:00 am 真如是真實不動的義理,所以是絕待的。
什麼是不動的義理?
也就我們常講的於「第一義」不動
第一義又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說的:
「諸法眾緣生,無自性,了不可得」
也就是所謂的「空性」智慧
心經說:「無所得」的波若波羅蜜
所以,緣起性空,真如是法的性
真如從來沒有離開過法。
真如ㄧ念無明後入纏稱如來藏,纏稱阿賴耶
其非為二,為ㄧ體之二面,合稱第八識
因執持ㄧ切種子故,稱阿陀那。
如軟美師兄為大家轉貼的《顯揚聖教論》卷十七
內容有敘述到:
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習、若多修習乃至究竟,故得轉依。
其實,跟心經所說的一樣,就是觀緣起而能照見五蘊空,而契入「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而這「無所得」不就是上面所說的「真如」嗎?
能體證阿賴耶所生ㄧ切生滅皆「無所得」(真如)的這一念心稱如來藏,因之,ㄧ切修行的體證皆是緣真如智境。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註)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離開五蘊,修行無下手處。
修行,必需與「覺」相應,「覺」什麼呢?
覺法的性,能「趣向解脫」的智慧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不都是順向解脫麼?
學友所說四聖諦、37道品等語,犀牛是同意的。
所以,學友對 "緣真如而修行" 的意思....,就是:
"與覺相應而修行" ?! 真如=覺。
接下來的問題是 : 但是這個 "覺/真如" 是"世間法" 還是 "出世間法" 呢 ?
如果是出世間法,凡夫能辦得到嗎?
如果是世間法,那這個 "覺/真如" 的世俗定義是甚麼 ?!
請學友多予解說。
非常感謝。
新年如意
事實上論上寫的是「緣真如境智」
真如境智,是指能趣向真如的智慧
就像涅槃智,並不是涅槃後的智慧
所以,所謂的覺,是指能覺悟趣向解脫(真如)的智慧。
另外,所謂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相對的
離世間法沒有出世間法可說
就像「性空」是依於「緣起」說的
不依緣起說,只是空想、妄想
凡夫不依世間法(煩惱),也達不到出世間法(即菩提)
所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是相同的
只差別在覺與不覺而已
凡夫見到的是虛妄,聖者看到的是實相。
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2:26 p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08 pm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六 1月 29, 2022 12:35 p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8:25 pm犀牛學友~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10:32 am學友,二楞子 寫: ↑週四 1月 27, 2022 7:00 am 真如是真實不動的義理,所以是絕待的。
什麼是不動的義理?
也就我們常講的於「第一義」不動
第一義又是什麼呢?也就是我們說的:
「諸法眾緣生,無自性,了不可得」
也就是所謂的「空性」智慧
心經說:「無所得」的波若波羅蜜
所以,緣起性空,真如是法的性
真如從來沒有離開過法。
真如ㄧ念無明後入纏稱如來藏,纏稱阿賴耶
其非為二,為ㄧ體之二面,合稱第八識
因執持ㄧ切種子故,稱阿陀那。
如軟美師兄為大家轉貼的《顯揚聖教論》卷十七
內容有敘述到:
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由是若修、若習、若多修習乃至究竟,故得轉依。
其實,跟心經所說的一樣,就是觀緣起而能照見五蘊空,而契入「無所得」的般若波羅蜜,而這「無所得」不就是上面所說的「真如」嗎?
能體證阿賴耶所生ㄧ切生滅皆「無所得」(真如)的這一念心稱如來藏,因之,ㄧ切修行的體證皆是緣真如智境。
軟美學友舉證,已然閱讀,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模糊焦點、又無接續的實例,所以個人沒有立即的回饋。(註)
既然提到了,那麼也提出一些問題 :
@ 內、外諸行唯是無常,是名一團.....同意。
@此即以無常行,觀察諸行諸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一積,....也同意。
@此以苦行,觀察諸行實有行中,唯有諸蘊可得,是名一聚,義顯從彼阿賴耶識所生,除此無別有法及實我故。
問題 : 為什麼是 "諸蘊可得" ?
@此即空、無我行觀察諸行,如是次第觀察行相,名緣真如境智。
問題 :
1. 換言之,緣取任何毗缽舍那所緣,只要觀無常、苦、無我.....都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2. 相反的,那怕所緣正確、只要不是觀無常、苦、無我,就不算是 "緣真如而修行" 嗎?
3. 同理 : 若觀成常、樂、我、淨的話.......算不算 "緣真如而修行" 呢?
學友的看法呢?
平安喜樂
註:
軟美學友的論證,直覺最後分析下去,最後極可能會在「觀察義禪」VS「攀緣真如禪」二者之間交纏。
犀牛認為最後問題,可能真的變成一團,所以對軟美學友的回覆保持緘默。
離開五蘊,修行無下手處。
修行,必需與「覺」相應,「覺」什麼呢?
覺法的性,能「趣向解脫」的智慧
四聖諦,三十七道品不都是順向解脫麼?
學友所說四聖諦、37道品等語,犀牛是同意的。
所以,學友對 "緣真如而修行" 的意思....,就是:
"與覺相應而修行" ?! 真如=覺。
接下來的問題是 : 但是這個 "覺/真如" 是"世間法" 還是 "出世間法" 呢 ?
如果是出世間法,凡夫能辦得到嗎?
如果是世間法,那這個 "覺/真如" 的世俗定義是甚麼 ?!
請學友多予解說。
非常感謝。
新年如意
事實上論上寫的是「緣真如境智」
真如境智,是指能趣向真如的智慧
就像涅槃智,並不是涅槃後的智慧
所以,所謂的覺,是指能覺悟趣向解脫(真如)的智慧。
另外,所謂的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相對的
離世間法沒有出世間法可說
就像「性空」是依於「緣起」說的
不依緣起說,只是空想、妄想
凡夫不依世間法(煩惱),也達不到出世間法(即菩提)
所以世間法與出世間法都是相同的
只差別在覺與不覺而已
凡夫見到的是虛妄,聖者看到的是實相。
所以....
緣真如而修行,意思就是 :
@ 緣真如境智而修行 = 依四聖諦、37諸道品修行 !
而不是以 "無漏、出世間的真如" 為所緣來禪修。
所以,依此而推論 :
真如境智,就等同是= 法住智 ?!
是這個意思嗎?!
平安 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