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一點念想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1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佛教經典,許多事從印度帶到西域(議成胡文),再從西域帶回中國,翻成漢文,
這之間有時候發覺與佛陀說得的差異太大,找不到印度梵文原本,所以有些
被認為是[無中生有],加上當時翻譯者的[超譯],所以會判為[疑經]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2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另一位翻譯大師---鳩摩羅什

(接佛教史')5-3-3 [主持譯業與影響]
鳩摩羅什來中國翻譯經典是一件大事,所以當時是非常轟動的大事,不只是全中國傑出的
比丘都來到他的門下,或者幫助他翻譯,或者跟著他學習,(連)許多的信眾,達官貴人也都
想參與他的譯場,所以他的譯場是「大譯場」,人數非常的龐多。只有真正幫助翻譯的一
些比丘坐在前面,他是一邊翻一邊說,所以有時候翻完了注解的書也出來了。

那速度會比較慢,其中也會有人問問題,等於許多不是翻譯的核心人物都來參加了,這些人
的數目還相當龐大,勝過核心的翻譯人物。

所以是一邊翻譯,一邊講解,一邊弘法的大譯場,(像)後來的玄奘就不願意用這樣的方式,
因為速度太慢。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3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今天的重點不是說哪一位大師翻譯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
-而是我們要先理解,我們讀過的經典為什麼有各種差異,當我們
有個基本認識之後,自然就明白這是歷史的共業所造成的,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4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lol: 這部分就談到這裡囉!
蔡葉
文章: 334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8, 2021 8:33 p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5

未閱讀文章 蔡葉 »

<<<<<<道安他在研究佛教法義的時候,他不懂梵文,也不懂胡文,可是當時在草創期,翻譯的文字
常常是晦澀難懂。因為中印的語法不同,思惟方式不同,表達方式不同,所以很多的翻譯,
你很難用很適合中國的文句來表達。還有佛經許多的名相,沒有辦法在中文裡面找到相當
內容的名詞。這種種困難就造成經典譯出以後,就(會)有一些窒礙不通的地方。那麼道安
怎麼去把這些困難解決呢?他的方法就是廣蒐譯本,透過比較,透過核定去了解這個經文它
這部分要傳達的意旨是甚麼。
============================================================
聽說{佛}這字是佛經傳來中國才新造的字,以人+弗=弗字,不也,因此佛=不是人也。可是弗人變成罵人的話‵‵‵‵‵。所以我貼文將{佛}字解成不同於一般人類,才有資格稱佛`.因此我解經句:如來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是指佛陀人類肉身是如來的{代言人},可是不同於眾人用妄想執著操作色身。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6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聽說{佛}這字是佛經傳來中國才新造的字,以人+弗=弗字,不也,因此佛=不是人也。
沒聽說過也! :lol:

國語字典,維基百科....打一個[佛],都有很詳細的說明,
單純,又輕鬆!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7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是弗人變成罵人的話‵‵‵‵‵。所以我貼文將{佛}字解成不同於一般人類,才有資格稱佛`
沒有那麼複雜吧!

依照法師講課:
(1-5 佛教初傳中國的歷史記載 )這段的說法;

口授經典。經典,早期是口耳相傳。佛陀入滅那一年,由大迦葉尊者主持佛教界的第
一次結集,就是把佛說的法和制定的戒律結集起來。那年結集是在恆河南岸,摩揭陀
國的首都--王舍城附近的「七葉窟」。由阿難尊者負責結集法,優婆離尊者負責結集
戒律。結集好以後是(由)集體記憶,沒有文字記載。所以佛教的「經」.「律」一開
始就只是口耳相傳,口耳相傳當然會出現問題。比方說師父把自己的見解也加進去了,
(然後)傳給弟子,後來經典會越變越龐大,這是個主要的原因。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8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佛教有文字記載是在西元前一世紀的時候,可是非常的不普及。到西元後五世紀,法顯
到印度取經,那時候是五世紀的初年,北印度的寫本還是非常的不普及,(後來)法顯在
中印度才找到比較多的寫本。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69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口授「浮屠經」由此說明,佛經一直都是口耳相傳。所以「伊存」為他(景盧)口授「浮
屠經」,這還保留早期佛經傳授的風貌,只是我們不知道這部(浮屠)經是哪一部經,因為
這段記錄裡面沒有明說,當然應該是比較原始的經典。

「浮屠」就是「佛陀-Buddha」,在我們的這些文字裡面,有時候提到佛陀會寫成「浮屠」,
甚至寫成圖畫的「圖」。各為可能會說 Buddha,怎麼翻成「佛陀」.「浮圖」?好像音
(準)有距離。這其實這是因為中國的(讀)音產生了變化,古人是沒有輕唇音,沒有ㄈ這
個音,只有「ㄅ.ㄆ.ㄇ」這種重唇音。所以「佛陀」古代肯定不唸作「ㄈㄛˊ ㄊㄨㄛˊ」,
因為古代沒有「ㄈㄛˊ」這個音。(例如)今天講閩南話的人,很多人還是不會發「ㄈ」
這個音,這就是明證,因為閩南話是最接近古代中國話的一種語言。(上面)這段文字寫:
[復豆者,其人也],原文寫錯寫成「復立」,後來被訂正是「復豆」。復豆,也就是「佛
陀」的音譯,很有趣吧,Buddha這個詞被翻作「佛陀」.「浮屠(圖)」.「復豆」。但是
再說明一遍,古代沒有「ㄈ」這個音,在古代都發「ㄅ」這個音,所以他的音,在古人唸
起來是接近「Buddha」這個梵音的。
鄰居
文章: 72
註冊時間: 週三 8月 23, 2023 8:35 a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70

未閱讀文章 鄰居 »

這個就是最早的一種信使,也就是說我們一般認為,佛教甚麼時候傳進來?應該是西域
打通了佛教就進來,只是中國人不信仰它,不瞭解它。我們現在能早到最早的文字記載
就是(伊存授經)這一段;說這位博士弟子「景盧」,跟著大月氏的使者「伊存」來學習
佛經,這是我們目前(所)找到的最早資料,就是西漢元壽元年,西元前二年,這是最早的
資料。
:oops:
蔡葉
文章: 334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08, 2021 8:33 pm

Re: 我聽:「達摩祖師」,到「六祖壇經」這段歷史

#71

未閱讀文章 蔡葉 »

>>>>戒律。結集好以後是(由)集體記憶,沒有文字記載。所以佛教的「經」.「律」一開
始就只是口耳相傳,口耳相傳當然會出現問題。比方說師父把自己的見解也加進去了,
(然後)傳給弟子,後來經典會越變越龐大,這是個主要的原因。
==========================================================
善哉 ...鄰居師兄和法師所說我都贊同,也盛讚眾人有必要認識[佛經論文字滕寫翻譯義或音不同等複雜過程,我蔡葉才叫囂後人解經,要詳加分別不同人乃至不同時空,所用同字詞或同語音[可能有不同正邪.善惡.真假.實虛.乃至[非實非虛]才是{如來真實義}!

例如:數百年後,有電腦AI顯示禪語公案:蔡葉殘酥倡議[包養法門],反對安樂死毒殺色身擺脫生死苦厄的合法化。應該毒殺綁架並包養人類[病患肉身]的無明識大匪。換由本來包養的{識大本來人]或{空大如來智慧德相}包養......。
路A問:佛經文說眾生人類連夫妻的[正飲]都要少量,何況包養小三小王的[協飲]?
AI答:那當代五月登機的伍摺夫皇帝,下令通姦除罪化後,通姦包養屬尊貴豪富能力強大像徵。除非高官富豪詐騙販毒,佛門上人弟子兼營黑心油買豪宅數十間備供歷代子孫住,乃至中數億彩金連夜搬家的得主,才有能力資歷當包養人.....。
路人B問:皇帝上任叫[登基]?還是...
AI答:機是[基]的音譯。

結論:1.難怪佛陀預告經多久的時間,留在地球上世間佛留的佛經法,將會滅盡消失,可能在由後來地球上成佛的如來重新講說佛經法。
2我建議學佛眾生比對佛經法,修學進境緩,應檢視經法另行解義修改做為以觀後效。
3.如[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有人解成,眾生本來就沒有無明,所以也沒有無明可被滅盡。]那眾生怎樣才修成菩薩???免修嗎?又像抄盡滿坑谷大藏經後,宣告夢幻大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幻,所以宣稱眾人晚上做夢,白天再繼續作夢?那修什麼碗糕?後來我換另一註解假設眾生沒有般若可用,是因識無明所困所以盡力整治無明後,無明滅失恢復識大本來面。識大再滅換{空大法界如來}操作色身啟用般若後法界身就包含[無盡數的無明],也就是眾生只被一個無明控制,失去一個無明變成菩薩身內有無盡數的[無明]。所以解錯經法誤己誤人,罪大惡極末此為甚。

本貼公案AI菜鳥虛擬配合劇情,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若有錯別字上教育部官網查詢訂正。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