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壇臉書選輯

版主: 小老兒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台壇臉書選輯

#21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不識本心
胡言亂語
1.惠能就是不識本心.才胡言亂語

2.尊駕識本心還亂語也奇怪.喔!原來是口頭上的本心!
訪客

Re: 台壇臉書選輯

#22

未閱讀文章 訪客 »

訪客 寫: 週四 9月 23, 2021 9:13 am
不識本心
胡言亂語
1.惠能就是不識本心.才胡言亂語

2.尊駕識本心還亂語也奇怪.喔!原來是口頭上的本心!
反正對你都是胡言亂語
訪客

Re: 台壇臉書選輯

#23

未閱讀文章 訪客 »

你的佛世界眾生都在胡言亂語
訪客

Re: 台壇臉書選輯

#24

未閱讀文章 訪客 »

因為都不認識你這個佛。 不識本心
只好胡言亂語到處發洩。 蒼蠅亂飛
新台壇FB

Re: 台壇臉書選輯

#25

未閱讀文章 新台壇FB »

訪客

Re: 台壇臉書選輯

#26

未閱讀文章 訪客 »

一識不明生三識
齊識而生百花叢
新台壇FB

Re: 台壇臉書選輯

#27

未閱讀文章 新台壇FB »

唯識三字經講話

Re: 台壇臉書選輯

#28

未閱讀文章 唯識三字經講話 »

在凡夫、聖人的分位上,❛第八識❜有三個名稱[作用]:
  1. 「阿賴耶識」:是凡夫的❛我愛執藏現行位❜[因有第七末那四大煩惱常相隨];
  2. 「毘播迦識」(異熟識):是三乘(菩薩、緣覺、聲聞)及凡夫的❛善惡業果位❜;
  3. 「阿陀那識」:是佛、三乘及凡夫的❛相續執持位❜[執持,執受,執取]。
所以,在此3個分位中,『阿陀那識』的範圍最廣,涵蓋了『十法界』(六凡與四聖)。

【參考資料】:慈航法師《唯識三字經講話》p.12。
探長

Re: 台壇臉書選輯

#29

未閱讀文章 探長 »

Viirya 寫: 週五 10月 01, 2021 10:24 pm
一二樓,三四五六樓
52位.信.住.行.迴向.地各10
大乘經典都有提到.但唯華嚴經有詳細定義說明..
請教Viirya師兄:

密嚴所描述的境界,是否為菩薩見道後入地修行(初地),直到不動地(八地)前捨藏,唯識修道的境界?

見道位,菩薩證得無分別智,人法二空,斷分別我、法執,俱生我、法執未斷(隨眠種子猶存),然不起現行?!是否為:談錫永上師所提到,行者現證解脫,不離於身,只是永離五取蘊,是即習氣不起...太虛大師提到,在阿賴耶中,具含有漏、無漏之一切種子,無漏種藏即如來藏...密嚴淨土為阿賴耶無漏的境界,只是尚未完全無為無相無功用行?!

敬請Viirya師兄或其他師兄不吝賜教,探長感恩合十🙏

夏若客
楞伽經卷一:『佛告大慧: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太虛大師《楞伽經義記》:此下佛答所問,且分七段,今初答生滅。流注及相,諸家所解不易明瞭,今以唯識論等流、異熟二義釋之:所謂流注生住滅者,即等流生住滅;相生住滅者,即異熟生住滅是也。流注,魏、唐二譯均作相續,即連續不斷意,相、相狀也,有顯了生滅之相狀可得意。諸識者,即八識心王及心所等。至於淨第八曰菴摩羅識,乃佛所自證湛然恆如之真常淨識。...復次、等流因果生滅——即流注生滅——者,遍諸識法——即五、六、七、八識,即一切法。在阿賴耶中,具含有漏、無漏之一切種子,無漏種藏即如來藏,亦名佛性,亦名如來法身。...
· 回覆 · 分享 · 18小時

230 《大乘密嚴經密意》

談錫永:行者現證解脫,不離於身,只是永離五取蘊,是即習氣不起,這比喻為熟鐵投水,其熱永除而鐵不壞,這便是阿賴耶識成無漏的境界。(菩薩入地修行至八地前捨藏的階段?!)

【經】 諸仁應當知 阿賴耶如海
    常為於戲論 粗重風所擊
    五法三自性 諸識浪相續
    所有於境界 其相如飄動
    於無義處中 似義實無體
    若悟則皆空 轉依恆無盡
    住密嚴如月 影現於十方


【疏】
阿賴耶識如海,戲論如風,風擊海水而成浪,是即有五法、三自性、八識等種種相續,於無義處中似義而顯現,是即實無本體。若知其自性為本性自性空,是即成無盡轉依而成無漏,住密嚴土,周遍一切界,比喻為月,周遍十方。
南傳大藏經

Re: 台壇臉書選輯

#30

未閱讀文章 南傳大藏經 »

某佛教台的問題 --- (幫忙轉貼真的不能太迷信)

...

北傳的大藏經不能說是假經或說偽造的。

一直強調南傳大藏經是真佛經,這種說法實在太不好,某佛教電視台的太過偏差的說法。

北傳的大藏經可以參考,但不能說是偽造的還強調是假經。

一直強調證果能入定還強調有 神通 的說法很讓人反感。

擲筊問神佛真的不是佛教也不是南傳佛教。

佛教是佛教 道教是道教 絕對不要迷信 擲筊問神佛 的道教儀式。

某佛教電視台的問題 ...........
不懂就問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31

未閱讀文章 不懂就問 »

問:漢傳佛教與南傳佛教有何差異?

正在為您產生解答…

漢傳佛教和南傳佛教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們的經典語言和教義。南傳佛教是以巴利語為主要語言,而漢傳佛教則是以漢語為主要語言。南傳佛教的經典主要是《巴利三藏》,而漢傳佛教的經典則是《大正新脩大藏經》。此外,南傳佛教強調上座部佛教(赤銅鍱部),而漢傳佛教則包括上座部佛教(一切有部)和大乘佛教。

雜阿含經的傳譯 印順法師

[b001a03]我國譯出的《雜阿含經》,與巴利本的《相應部》(Saṃyutta-nikāya)相當

關於《雜阿含經》,當然是原始佛教聖典,但不可不知道的,那就是:現存的原始佛教聖典,都是部派所誦出的。漢譯《雜阿含經》,是上座部中,說一切有系的誦本。如說一切有部所傳誦的《撫掌喻經》,《順別處經》,都見於漢譯的《雜阿含經》[5]。說一切有部是說三世有的,所以特說「云何一切有」[6]。肯定的說:「以有過去色故」,「以有未來色故」,所以聖弟子要不顧戀過去色,不欣求未來色[7]。這些,都是現存巴利聖典《相應部》(與《雜阿含經》同一原本,屬上座部中,分別說系的赤銅鍱部所誦)所沒有的。說一切有部的聖典,可以對勘現存巴利的《相應部》,但應從說一切有系傳承的立場,去治理、研究。《雜阿含經》的另一譯本,題名《別譯雜阿含經》,二〇卷(麗藏本分為一六卷,次第極為紊亂);內分二誦,《大正藏》計數為三六四經。這部經,梁《出三藏記集》沒有說到。隋《法經錄》初舉《別譯雜阿含經》名目,失譯。經中注說:「毘𠼝,秦言雄也」,所以唐《開元釋教錄》,附入「秦錄」,失譯[8]。《俱舍論稽古》以為:「今撿譯文體裁,蓋在魏晉之間,全非東晉以下語氣。且秦言字,獨見經十二曰:毘梨秦言雄。一箇秦字,惡足徵哉!或晉字音誤,亦不可知」[9]。這是推想為漢代所譯的;但「或晉字音誤」,又容許可能是西晉所譯出。然譯者巧拙不一,不可一概而論。如符秦建元二〇年(西元三八四)初譯的《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是東晉的譯典,而譯文卻是:「並違本失旨,名不當實,依悕屬辭,句味亦差,良由譯人造次,未善晉言,故使爾耳」[10]。《別譯雜阿含經》,既注有「秦言」,似乎沒有非西晉以前譯出不可的理由!總之,《別譯雜阿含經》是古譯,比五〇卷本的譯出為早,所以「別譯」二字,不是初譯的經名,而是後人附加的。二〇卷本的《別譯雜阿含經》,只是五〇卷本的一部分,次第相同,而文義略有出入。《俱舍論稽古》,論斷二〇卷本為飲光部的誦本;或推論為可能與化地部,或法藏部誦本相近[11]。化地部,法藏部,飲光部,都是上座部分別說系流出的部派。同出於一系,如說近於化地部與法藏部,怎能一定說不近於飲光部呢!在教義上,飲光部主張「過去未與果業是有」,與說「三世有」的說一切有部(赤銅鍱部所傳,飲光部從說一切有部分出)要接近些。五〇卷本是說一切有部的誦本,次第與二〇卷本相近,所以被稱為《別譯雜阿含經》的,屬於飲光部誦本是更有可能的。

阿含經南北傳對讀摘記 莊春江
https://agama.buddhason.org/book/ann/anni.htm

四阿含也可以很大乘
viewtopic.php?p=128432#p128432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