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1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打老鼠
就是捕抓那驚鴻一瞥
就以為不落因果
轉成男身遙遙無期
人身難得今已得
請自重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22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電火 寫: ↑週五 3月 17, 2023 11:33 am
以緣生法為"緣起"的勝義解
再以"成"字為入
那麼呢!
最完美的"緣起"定義在 楞伽經
<<楞伽經>>
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種相各別分別持,
是名緣起自性。
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
成自性。
我很容易來依經文標給你看
<<楞伽經>>
1.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按:這就是解深密經的[遍計所執自性]。
2.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種相各別分別持,
是名緣起自性。
按:這就是解深密經的[依他起自性]。
3.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
成自性。
按:這就是解深密經的[圓成實自性]。
解深密經
佛先立三自性,
密意再立三無自性性。
知道密意嗎?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3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人無我.法無我
人無我==>欲去之而後快
法無我==>本就該殺
禪宗的棒喝就是 無畏施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4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續上
眾生是佛
<<佛說不增不減經>>
不離眾生界有法身,
不離法身有眾生界;
眾生界即法身,
法身即眾生界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5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廢不廢除八敬戒不干偶的事
又沒有人會舉發比丘尼犯八敬戒
真是不講武德==>群毆
好口怕!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6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原來師姑是女人做
八敬戒是比丘尼在異性上佔盡優勢而有
例如垂手
舉手高過比丘
真是吃米不知米價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7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該派一代不如一代
該派的電子刊物都不看的
上面是說 緣起.性空
解釋也非常合於佛理
完美的化解尷尬
後學在好幾年前看過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29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二楞子 寫: ↑週五 3月 17, 2023 12:38 am
依因說果是因緣
依果說因是緣起
從<<楞伽經>>上的描述上
可以說是:
依果說因是緣起
<<楞伽經>>
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時生,如日光俱。種種相各別分別持,是名緣起自性。
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壞,故名成自性。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30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電火 寫: ↑週五 3月 17, 2023 12:55 pm
人無我.法無我
人無我==>欲去之而後快
法無我==>本就該殺
禪宗的棒喝就是 無畏施
欲去之而後快----------你這樣去不掉。
本就該殺-------想殺也殺不了。
誌公和尚:
聲聞心心斷惑,能斷之心是賊。
賊賊遞相除遣,何時了本語默。
-
非心非佛
- 文章: 630
- 註冊時間: 週五 2月 17, 2023 12:06 pm
#31
未閱讀文章
由 非心非佛 »
觀十二因緣還有四等差別: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云,觀十二因緣有四種觀智,所謂下智,中智,上智,上上智。 聲
聞人以下智觀,不見佛性,以不見佛性故,得聲聞道。緣覺人以中智觀,不見佛 性
,以不見佛性故,得辟支佛道。菩薩以上智觀,見佛性不了了,以不了了故,得 菩
薩道。佛以上上智觀,見佛性了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其它的智不說,就說上上智的十二因緣,如何是上上智觀?
空能顯一切法,一切法不離空,也可以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能如是觀,就是上上智。
也許你會有問題,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不是菩薩的上智觀嗎?
其實大乘菩薩,還有分漸教菩薩跟頓教菩薩,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句話是屬於頓教的部分,凡事能直顯本心的,都屬於頓教。
而依斷煩惱證菩提的,就是漸教菩薩,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的,就是漸教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