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1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恆不住君來此論義,不僅語氣惡劣,也不先將前面本人的論證內容仔細看過,還真的是既傲慢又無知!
是要把論壇當討論佛法的地方?
還是批罵人的地方?

在討論佛與阿羅漢的差別

佛已經說了
你居然要改變佛說。

不問佛為什麼
僅對佛說:不起、解脫。
而不對阿羅漢說呢?

可見你不清楚
法華會上為什麼有5000人退席?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2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佛已經說了
你居然要改變佛說。

不問佛為什麼
僅對佛說:不起、解脫。
而不對阿羅漢說呢?

可見你不清楚
法華會上為什麼有5000人退席?
======

以上本人論述,完全以經文為準。
不理解恆不住君講的是什麼鬼話!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3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

2.阿羅漢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依經文說
這兩句話有一樣?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4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九)

「佛說不思議真言相道法者,如聲聞法,解脫之中無有文字,而維摩詰不離文字說解脫相,故名不思議解脫。」

前者「聲聞法,解脫之中無有文字亅,即已證體,尚未起用之慧解脫阿羅漢心行,後者「維摩詰不離文字說解脫相亅,即非僅證體,且已從體起用之如來應等正覺境界。

至於大智度論所說的「聲聞人著聲聞法佛法,以求諸法決定相故,自執其法,不知佛為解脫故說法,而堅著語言」,也包括恆不住君這種,以小乘心學大乘法,連解脫道也談不上的執言背義者。

五百部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雜名)佛滅後五百年小乘之異部雜出而為五百部。智度論六十三曰:「是聲聞人著聲聞法佛法,過五百歲後,各各分別有五百部。從是以來,以求諸法決定相故,自執其法,不知佛為解脫故說法,而堅著語言。故聞說般若諸法畢竟空,如刀傷心。」行宗記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無相,教雖不敘,起必從緣。」又曰「五百部,智論但有通數,不出人法名義。」

不思議真言相道法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無相之法身加持而作種種之聲字,種種之聲字成無相法身,故謂之不思議真言相之道法。大日經二曰:「佛說不思議真言相道法。」同疏七曰:「佛說不思議真言相道法者,如聲聞法,解脫之中無有文字,而維摩詰不離文字說解脫相,故名不思議解脫。今此字輪亦爾,即以無相法身作種種聲字,種種聲字作無相法身,故名不可思議真言相也。」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5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不起,已包含在滅中。
解脫,已包含在慧解脫阿羅漢中。
自己看不懂,還手指別人。

還指控人家是蕭派。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6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周善為 寫: 週三 3月 01, 2023 7:12 pm (三)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與《雜阿含75經》所說一致,故知《阿含經》中的慧解脫阿羅漢,通於大乘法身菩薩;慧解脫阿羅漢,係聲聞道與菩薩道之過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雜阿含75經》

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
這裡把心經上的[五蘊皆空]與竟然說成「與《雜阿含75經》所說一致‧....係聲聞道與菩薩道之過渡。」
從這裡一開始就錯了。
怎說呢?
這一75經文是在說明大乘如來與小乘阿羅漢的不同,
您卻要反佛說:「所說一致」。
若是一致,云何經文還說差別呢?

如來與阿羅漢
小乘人都說無差別
大乘人都說有差別
這是一個好問題,
個人藉此機會再開一題讓大家專門討論
因為有原始雜阿含經作證可以省大家的口水

viewtopic.php?f=3&t=58236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7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十)

除了從涅槃與無生忍的關係來解釋,《雜阿含75經》所說「如來應等正覺亅之「不起亅,亦可解為,雖證真如理體,猶未從體起用、從體出用者。

所以《六祖壇經》有云:「吾所說法,不離自性;離體說法,名為相說,自性常迷。」這就是學人必須先證體,後起用的修行次第和準則。

如《華嚴經隨疏演義鈔》亦云:「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應身。謂究竟始覺之智契於本覺法身之理,則能從體起用,遍應眾機。」

三身遍相

[佛光大辭典]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八以虛空、日光、日影三者比喻法、報、化三身,即:
(一)法身如虛空遍,謂法性之身本體周遍,譬如虛空,無有障礙。
(二)智身如日光遍,智身即報身。謂究竟始覺之智能遍破無明之暗,顯發本有真身,譬如日光,無幽不燭。
(三)色身如日影遍,色身即應身。謂究竟始覺之智契於本覺法身之理,則能從體起用,遍應眾機,譬如日影,不擇高下,隨處映現。 p557

四鏡

[佛光大辭典]指如實空鏡、因薰習鏡、法出離鏡、緣薰習鏡四者。此乃取鏡有明淨鑑照之義,以比喻真如本覺之性,有空、有不空、有體、有用。即:
(一)如實空鏡,謂真如之體,本來空寂,離一切妄心境界之相,如明鏡無染,即是空真如。
(二)因薰習鏡,謂真如覺體,具無量性德,為淨法之因;猶如鏡體能映現萬象,此淨法之因能由內薰習眾生之妄心。即不空真如。
上述二種乃闡明真如為煩惱所縛,有空、不空之義。
(三)法出離鏡,謂真如覺體,出離煩惱之塵,純一明淨,猶如淨鏡磨治而離垢。即真如之體
(四)緣薰習鏡,謂真如覺體出離纏縛之時,隨機照物,與彼眾生作外緣薰力,令其修習善根,如明鏡在高臺而受用之。即真如之用
上述二種則明真如出離纏縛,從體起用
〔起信論義記卷中、起信論疏筆削記卷三、起信論義記教理抄卷十二〕 p1851

三身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譬喻)以一月譬法報應之三身。寶王論曰:「法身如月體,報身如月光,應身如月影。」蓋法身者常住之理。理體惟一。不遷不變。而能生出諸法,統攝萬事。猶如月體,一輪在天,影含眾水。報身為寂照之智。智無自體,依理而發。明了一切,無有差謬。猶如月光之照臨萬象,無有隱形。應身為變化之用。用無自性,從體而起。有感則通,無感則不通。猶如月影,有水則現,無水則不現。雖然,此三者原是一體,惟從用而立名耳。

體用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一味之實相為體,因果之諸法為用。法華文句三曰:「體即實相,無有分別。用即立一切法,差降不同,如大地一生種種芽。」

[佛光大辭典]指諸法之體性與作用。體,即體性,不變之真理實相,無有分別;用,即作用,差別現象之具體表現。頓悟要門論卷下(卍續一一○‧四三○上):「淨者,本體也;名者,跡用也。從本體起迹用,從迹用歸本體,體用不二,本迹非殊。」〔法華文句卷三下〕 p6930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真如法身為體,現象應身為用,體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體所生起的種種應化眾生的妙用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8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十一)

《雜阿含75經》

「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
======

再從因緣時節來說,為何描述如來應等正覺之心行時,較諸慧解脫阿羅漢,多了一個「不起」?

若緣未具足,如來尚有不為眾生說法,不能從體起用之時,何況是雖證理體,尚不知如何從體起用的慧解脫阿羅漢!

所以,如來應等正覺之心行,較諸慧解脫阿羅漢,多了一個「不起」。但二者證量是一樣的,故說「亦於」。
藍海千尋
文章: 3841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29

未閱讀文章 藍海千尋 »

無智亦無得(不起),可見智是假,慧解脫阿羅漢是假解脫(佛說:非真解脫)。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30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十二)

慧律法師重點開示:不能瞧不起小乘,小乘阿羅漢相當於八地菩薩自利功夫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0nl493 ... 20bgq2a2t4
=========
其實,慧律法師這話說得仍有問題。

與大乘八地菩薩證量相當的,實為慧解脫阿羅漢。且其既與大乘八地相當,自然不應再以小乘稱之。

箇中原因在於,四《阿含經》中,惟以聲聞四果位次論證,不談菩薩階位。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為何《阿含經》中常有比丘說法?

#3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十三)

尊者二十億,即慧解脫阿羅漢,所證究竟智,即是佛智,又名第一義智,又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中阿含123經》

爾時,世尊[於]尊者沙門二十億去後不久,告諸比丘:「諸族姓子!應如是來於我前說得究竟智,如沙門二十億來於我前說得究竟智:不自譽、不慢他,說義現法隨諸處也。莫令如癡增上慢所纏,來於我前說得究竟智,彼不得義,但大煩勞。沙門二十億來於我前說得究竟智,不自譽、不慢他,說義現法隨諸處也。」

第一義智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於金剛喻定斷盡一切煩惱之究竟佛智也。勝鬘經曰:「金剛喻者第一義智。(中略)若壞一切煩惱藏究竟智,是名第一義智。」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