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偈頌之後,緊接著還有一小段偈頌。
「爾時大慧菩薩。偈讚佛已自說姓名:
我名為大慧 通達於大乘
今以百八義 仰諮尊中上
世間解之士 聞彼所說偈
觀察一切眾 告諸佛子言
汝等諸佛子 今皆恣所問
我當為汝說 自覺之境界亅
按:這裡的「自覺之境界亅,即指諸佛如來之自覺聖智。所謂「智不得有無」者,即使是以諸佛如來之智慧,於一一法(包括心、性),亦不能作有無二邊之決定說。
所以,大乘佛教必須「離四句亅,否則不能「絕百非亅。這四句就是「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又,「離四句亅,就是「離心意識」。
元音老人說「明心本無,見性本有」,這便是對於諸佛如來之「本」位、「真如自性、自性清淨心」等,作「亦有亦無」之決定說,而未「離心意識」。
如《金剛經》云:「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這裡的「不可思量」,就是「離心意識」,也就是《大般若經》中常說的「不思議界」。
而「不思議界」也就是「涅槃、佛性、真如自性、自性清淨心」等的異名。
於此,返觀元音老人的論述,卻通篇不見悟入「不思議界」的斷㸃。那麼,如何是悟入「不思議界」的斷點呢?
如《雜阿含254經》的「不緩不急亅、「既不掉悔也不懈怠亅,如《雜阿含347經》的「無無明故無行,不離無明滅而行滅」便是。
再看元音老人的論述,雖然大致符合經教,但通篇都屬於意識領解之範疇,並未出格。是故我說,老人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