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9:50 am 學友,

為什麼是方廣的先驅?

首先,要先了解 ~ 原本的方廣,不是專指大乘經典,那是後期的演變。

原本的方廣,是一種記事的體裁,是一種針對各項議題,廣說、深入的樣式。

那為何說是 "方廣的先驅" 呢 ?

可能原因 : (以中阿含211經為例)

經典中,對於善根、識、識智關係、覺想思關係、五根問題、暖壽識問題、.....等等諸多議題(廣)深入探討。

這種體裁,就是方廣的樣式
論證1: 大毘婆沙論、126卷。

方廣云何?謂諸經中,廣說種種甚深法義,如五三經、梵網、幻網、五蘊、六處、大因緣等

論證2:阿毗達磨順正理論、44卷、辯業品4之12

言方廣者,謂以正理廣辯諸法,以一切法性相眾多,非廣言詞不能辯故(廣說義)。亦名廣破,由此廣言,能破極堅無智闇故。或名無比,由此廣言,理趣幽博,餘無比故。
這種涉及多項議題、又深入解說的體裁,出現於契經之中,

成為後面時期方廣體裁的範本

所以,才稱之為 : 方廣的先驅

===
小結:

因此,這裡出現的方廣,不是代表 佛陀還說了大乘經,

而是表示 : 這種經文體裁,成為後期方廣的經典的參照樣式!

===

這是犀牛的個人看法。

學友不妨參考比對。

平安如意
感謝犀牛大德回應,不過,《增壹阿含經》已有多品經文將大乘、方等、契經並舉,顯示大乘一詞並非佛教發展後期之用語,方等亦不等同契經。

《增壹阿含序品》

更有諸法宜分部,世尊所說各各異,
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

彌勒稱善快哉說,發趣大乘意甚廣,
或有諸法斷結使,或有諸法成道果。

契經一藏律二藏,阿毘曇經為三藏,
方等大乘義玄邃,及諸契經為雜藏。

《增壹阿含19品8經》

善逝有此智,質直無瑕穢,
勇猛有所伏,求於大乘行。

《增壹阿含25品10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四種雲,云何為四?或有雲雷而不雨,或有雲雨而不雷,或有雲亦雨亦雷,或有雲亦不雨亦不雷,是謂四種雲。世間四種人而像雲,何等四人?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亦雷。
  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聲誦習,所謂
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因緣、已說、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喻,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人說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

彼云何人雨而不雷?或比丘有顏色端政(正),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具知,修諸善法,無毫釐之失,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復不修行契經、本末、授決、偈、因緣、譬喻、生經、方等、未曾有法,然從他承受,亦不忘失,好與善知識相隨,亦好與他說法,是謂:此人雨而不雷。

  彼何等人亦不雨亦復不雷?或有一人顏色不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不具,不修諸善法,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讀},復不修行契經至方等,亦復不與他說法,是謂:此人亦不雨亦不雷。

復有何等人亦雨亦雷?或有一人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學問,所受不失,亦好與他說法,勸進他人,令使承受,是謂:此人亦雷亦雨。

  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故,比丘!當作是學。」

其他可查閲莊春江阿含工作站索引:

增壹阿含29品5/256經(1筆):
1)…生經、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諸有為法、無…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39品1/345經(1筆):
1)…廣演、方等、未曾有、廣普、授決、生經。若…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49品1/434經(2筆):
1)…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2)…本末、方等、譬喻、生經、說、廣普、未曾有…
(詳細內容)

增壹阿含50品8/451經(2筆):
1)…、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雖誦斯法,…2)…、生、方等、未曾有、說、廣普,彼人誦此法…
(詳細內容)
-------------------------------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34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2

未閱讀文章 漫步的犀牛 »

周學友,
感謝犀牛大德回應,不過,《增壹阿含經》已有多品經文將大乘、方等、契經並舉,顯示大乘一詞並非佛教發展後期之用語,方等亦不等同契經。

《增壹阿含序品》

更有諸法宜分部,世尊所說各各異,
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
......
在四部阿含、尼科耶中,

大乘一詞,不是代表後期菩薩道的大乘;而是指...佛陀開示的四聖諦解脫道。

學友可以自行上網翻閱。

至於增一阿含的大乘,

這問題,是歷史的遺緒。

增一阿含,是大眾部的編輯傳誦,是最包容後期興起大乘的部派,

現實的是....增一阿含、與五部尼科耶的增支部,相同的部分可能不到30%吧,

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歷史。

但是,能夠確定的是 :

在第一次500結集時、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之時,沒有任何大乘經典出現,一部也沒有。

在佛陀時代,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大乘僧團、乃至一位受三壇大戒的菩薩僧也沒有,通通都沒有。

如何判斷,只要捐棄成見,一般凡夫也能理出個一二。

若有興趣,可以參閱 印導的研究說明 :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 ... 33-29.html

=====


平安喜樂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3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犀牛大德這種主張的大前提是:

佛陀一生四十九年唯說四阿含,

但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證據。

相反的,《長阿含、增一阿含》等卻顯示,

佛陀在世時,已有方廣經,已說大乘經。

您還不了解,中國古德云:「佛說一切法,

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犀牛大德何曾想過,佛陀在世四十九年,

若未盡說大乘諸經,便有眾生佛不能度,

若如此,豈名覺行圓滿?豈可名之為佛?

若大乘諸經係後人偽作,則渠等偽作者,

豈不更較佛陀覺行圓滿,更堪稱名為佛?

汝等誹謗大乘的南傳學人,是在糟踏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4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4:07 pm 周學友,
感謝犀牛大德回應,不過,《增壹阿含經》已有多品經文將大乘、方等、契經並舉,顯示大乘一詞並非佛教發展後期之用語,方等亦不等同契經。

《增壹阿含序品》

更有諸法宜分部,世尊所說各各異,
菩薩發意趣大乘,如來說此種種別。
......
在四部阿含、尼科耶中,

大乘一詞,不是代表後期菩薩道的大乘;而是指...佛陀開示的四聖諦解脫道。

學友可以自行上網翻閱。

至於增一阿含的大乘,

這問題,是歷史的遺緒。

增一阿含,是大眾部的編輯傳誦,是最包容後期興起大乘的部派,

現實的是....增一阿含、與五部尼科耶的增支部,相同的部分可能不到30%吧,

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歷史。

但是,能夠確定的是 :

在第一次500結集時、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之時,沒有任何大乘經典出現,一部也沒有。

在佛陀時代,也沒有出現過任何大乘僧團、乃至一位受三壇大戒的菩薩僧也沒有,通通都沒有。

如何判斷,只要捐棄成見,一般凡夫也能理出個一二。

若有興趣,可以參閱 印導的研究說明 : http://www.mahabodhi.org/files/yinshun/ ... 33-29.html

=====


平安喜樂
犀牛大德這種主張的大前提是:

佛陀一生四十九年唯說四阿含,

但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這樣的證據。

相反的,《長阿含、增一阿含》等卻顯示,

佛陀在世時,已有方廣經,已說大乘經。

您還不了解,中國古德云:「佛說一切法,

為度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犀牛大德何曾想過,佛陀在世四十九年,

若未盡說大乘諸經,便有眾生佛不能度,

若如此,豈名覺行圓滿?豈可名之為佛?

若大乘諸經係後人偽作,則渠等偽作者,

豈不更較佛陀覺行圓滿,更堪稱名為佛?

汝等誹謗大乘的南傳學人,是在糟蹋佛。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34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5

未閱讀文章 漫步的犀牛 »

學友,

當理性討論,被扣上毀謗的帽子時,

代表理性已經消失了,只剩下情緒。

因此,犀牛就不再討論了。

平安 喜樂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6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阿牛兄法安
看來,也是您一開始就完全否定法華經
這樣不算是您要理性的討論吧?!

必須針對討論問題有一定共識

譬如說法華經上說的佛

您馬上主張不是佛
那麼怎麼討論下去呢?

還有我舉雜阿含經文
您又堅持己見

譬如
經云:此法常住

我說:這個法是三世永遠存在,永遠不生滅變易。

您怎麼說呢?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7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1月 20, 2023 10:15 am 學友,

當理性討論,被扣上毀謗的帽子時,

代表理性已經消失了,只剩下情緒。

因此,犀牛就不再討論了。

平安 喜樂
「當理性討論,被扣上毀謗的帽子時」

您是帶著成見而來,不是來理性討論的。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8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我的看法
應該比誰解說雜阿含經更貼切
如果都沒人有興趣
談什麼乘都只是空談
怪道1412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19

未閱讀文章 怪道1412 »

在佛陀入滅以後的一兩百年之間,原始佛教開始從一個以修行為主軸的「沙門團佛教」(Śrmaṇa Saṅgha Buddhism),慢慢轉化為一個以信仰為主軸的「部派佛教」(Scholastic Buddhism)。隨著「孔雀王朝」的日益壯大,阿育王(Aśoka;B.C.268—232)更正式宣佈要以佛教作為印度的國教,從而達到其政教合一的政治目的。因此,就在這一種情況下,佛教便正式脫離了以修行團體為主軸的生活模式,而開始往信仰化、宗教化的方向邁進,所以,在佛教作為全印度國民信仰 (試論部派佛教時代的人類來源說,黃俊威)

印度佛教的發展史,可以分為八個階段:
一、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
現代史學界考證 佛陀生於公元前約466~463年,正覺於公元前約432~429年,佛滅於公元前387~384年。
圖檔
二、根本佛教(「第一次結集」至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B.C.387~287)
圖檔
三、初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00年至佛滅後150年;B.C.261~237)
四、中期部派佛教(佛滅後150年至佛滅後350年;B.C.237~37)
五、後期部派佛教及初期大乘菩薩道(佛滅後350~600年;B.C.37~A.D.213)
六、末期部派佛教與中期大乘菩薩道 (佛滅後600~1000年;A.D.213~613)
七、後期秘密大乘菩薩道(佛滅後1000~1400年;A.D.613~1013)
八、印度佛教的滅沒(佛滅後1400~1637年;A.D.1013~1250)

錫蘭佛教的發展史,約可分為七個階段:
一、優波離系「分別說部」傳入錫蘭(佛滅後126~150年;B.C.261~237)
二、錫蘭佛教舉行結集,分別說系銅鍱部佛教的確立(佛滅後360年;B.C.26)
三、銅鍱部佛教與初期大乘菩薩道的紛爭(佛滅後656~847年;A.D.269~460)
四、錫蘭佛教的衰微(佛滅後847~1457年;A.D.460~1070)
五、錫蘭銅鍱部佛教的復興(佛滅後1457~1623年;A.D.1070~1236)
六、銅鍱部佛教傳揚於東南半島(佛滅後1863年;A.D.1476)
七、銅鍱部佛教傳於臺灣(佛滅後2377年;A.D.1990)

http://www.arahant.org/yin-du-fo-jiao-shi-jian-biao

////
部派佛教...類似古中國諸子百家,百家爭鳴?!
怪道1412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20

未閱讀文章 怪道1412 »

上座部阿毘達磨-5-上座部與有部.經量部的比較



觀看次數:1,099次 2020年5月28日 #佛學專題 #上座部 #theravāda
香光BBC 第1282集
2020.5.28
主題:上座部阿毘達磨-5-上座部與有部.經量部的比較
主講:見燾法師
#佛學專題 #上座部 #theravāda #阿毘達磨 #有部 #sarvāsti-vāda #Sabbatthivāda #有為法 #無為法

🎬內容簡介:
最有名的三個部派即是-有部、經量部與上座部,三者有很多相似共通之處,即都服膺存在的「現實主義」-唯實論,唯實論相對於唯心論是在探討,那個真實存在東西是什麼?
針對色法存在的狀況三個部派分別為:有部:法體通三世;經量部:剎那滅;上座部:存在十七個心剎那。

////
經云:此法常住...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一切有)?!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長阿含2遊行經》「四大教法」表明,另有大乘經,佛陀一生並非只說四阿含

#21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恆不住 寫: 週五 1月 20, 2023 10:58 am 阿牛兄法安
看來,也是您一開始就完全否定法華經
這樣不算是您要理性的討論吧?!

必須針對討論問題有一定共識

譬如說法華經上說的佛

您馬上主張不是佛
那麼怎麼討論下去呢?

還有我舉雜阿含經文
您又堅持己見

譬如
經云:此法常住

我說:這個法是三世永遠存在,永遠不生滅變易。

您怎麼說呢?
還有我舉雜阿含經文
您又堅持己見

南傳也好,大乘也好
你會發覺真心想推廣經文的並不多
經過幾年了
不難了解啊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