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弗洛依德的原因論:
不管是我們的情緒或行為習慣,都能從過去找到原因。我們的現在甚至未來,全部從過去的事情所決定。
阿德勒的目的論:
人的行為習慣,主要是由我們想要達到某種目的而決定的。我們對於過去的任何經歷本身賦與的意義,是我們主動而選擇的;
也就是說,我們是由於某種目的,自己選擇賦予過去經歷的意義。
心理創傷
「心理創傷」,是很多人常用的詞彙。但是,究竟什麼是心理創傷呢?
簡單來說,就是心理層面受到了傷害,並且發生了深長久遠的不健康影響。臨床上的診斷,目前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為主。
什麼樣的傷害足以造成心理創傷呢?
這沒有標準答案。我們通常會認為嚴重的童年虐待、嚴重的校園霸凌、遭到暴力攻擊、受到性侵害、戰爭……等等明顯的重大事件,會造成心理創傷。的確,這些事件的受害者,多數會產生創傷反應。
但是,其他較隱形的經驗,也可能造成心理創傷,例如:父母在養育過程中缺乏同理心、歧視、重視的人的死亡或重大傷害、貧窮……等
((單親家庭的小孩,也容易有心理創傷,父母離異
殘障者、罕見疾病者,也容易有心理創傷:例如小兒麻痺、兔唇者))
※心理創傷
弗洛依德認為:你現在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是由於你過去的一段悲慘的經歷所引發的。所以要解決你這個問題,必須要找到你的悲慘的經歷;撫平這個悲慘經歷了,你的心理創傷就被撫平了,你的病就治好了。
這種你現在的問題,是由你過去所引發的這種理論,就叫作原因論或因果論。
而阿德勒完全不同意這種觀點
阿德勒的目的論認為,你現在的心理問題,不是由於過去的問題引發的,而是由於你現在的目的所引發的。舉個例子,譬如有一個人,他以前出門的時候可能跟人發生矛盾,被人打了,然後從此之後再也不敢出門了,每天把自己鎖在家裏,這就是一個心理疾病,對不對?
按照弗洛依德的【原因論】,就認為這個人之所以不敢出門,就是因為他以前出去被人打了嘛。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讓他努力的回想被打的過程。讓他勇敢的面對這個事情之後,他就不再怕被打了嘛。他就敢出門了,他的病就治好了。
而用阿德勒的目的論來分析這個問題,就說這個不出門,是他不想出門,跟他以前被打沒有關係。他只是為了實現他不想出門這個目的,故意找了一個他以前被打的這麼一個理由,這是一個藉口。
所以阿德勒認為,心理創傷壓根就不存在,人是不會因為過去而影響到現在的。那麼人既然不會因為過去而影響到現在,他為什麼要不出門呢?因為,不出門是他覺得更舒服的一個狀態而已。
那麼弗洛依德的原因論與阿德勒的目的論,最大的區別在什麼地方?
就是弗洛依德認為,人的現在是由過去所決定的,你有怎樣的過去,就有怎樣的現在;所以你的現在是被過去所支配的,你如果不改變過去,就改變不了現在。想要治癒心理創傷,唯一的方法,就是找到過去的原因,努力想辦法去解開這個結。
而阿德勒認為,人的現在是由現在的目的所決定的,而這個目的有可能是存在於潛意識當中。就是說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你有這樣的目的,但是你的大腦已經開始為你的目的尋找理由了。它上哪去找一個理由呢?就是上你的記憶中去找?找到合適的理由,然後把它合理化,讓你自己都覺得,是因為這個原因,而造成了這種結果。而事實上這個原因,根本就不存在於過去,而是你現在的目的。所以想要治療你心理創傷的唯一方法,是改變你現在的目的,而不是尋找過去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