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貢巴
- 文章: 679
-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51
未閱讀文章
由 貢巴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
妙吉祥如意
- 文章: 5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52
未閱讀文章
由 妙吉祥如意 »
靜明 寫: ↑週五 12月 30, 2022 8:32 pm
又開始發作了
參禪明心見性,最少也要心一境性,搞清楚心ㄧ境性要不要有定。
你讀唯識這麼久 連心心所的狀態完全搞不清楚,老是胡言亂語,別丟臉丟到家了
心一境性,就是從專注一趣入,此中當然有定,問題是此定仍舊屬欲界定,還不及於初禪!!
我樓上在跟你講
漏盡,妳卻又把層次拉低,可見雞同鴨講……
重點在:
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然彼五百應真苾芻依未至定得漏盡已後。方能起根本等至。
靜明,有沒有看懂!?
轉帖我樓上貼文:
所以,
禪宗參禪開悟明心,是在未到地定。猶未入於初禪。
二乘修佛就是著重於修定,因此,直入一禪乃至四禪乃至第九滅盡定,都沒能經過開悟明心(證悟真如)這一關。
以上就是大小乘佛法實修的根本差異。
首楞嚴經
阿難,
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靜明看懂上面佛經開示內容重點嗎!?
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是在講甚麼!!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妙吉祥如意
- 文章: 5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53
未閱讀文章
由 妙吉祥如意 »
靜明 寫: ↑週五 12月 30, 2022 10:07 pm
靜明 寫: ↑週五 12月 30, 2022 9:49 pm
緣起法甚深甚深
講緣起的一切法皆性空無所得,是正確的。
但講緣起法性空,確是嚴重的錯誤。一下子就把大乘甚深微妙功德無量且常住不變的真如,化為烏有了。
再參考這段
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大涅槃;乃至無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謂大涅槃。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恒、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
這裡的生死,也可以用生滅法來理解,比較容易懂。
性空者即是一切生滅法,不性空者即是大涅槃。
靜明,下面經文看懂嗎!?註解來聽聽,若是還沒搞懂,你上面講了一堆,都是在唱歌仔戲!!
勝鬘夫人所說經
世尊!又如取,緣有漏業因而生三有。如是無明住地,緣無漏業因,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三種意生身。此三地,
彼三種意生身生及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
靜明,何謂,彼三種意生身生及無漏業生,依無明住地,有緣非無緣。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貢巴
- 文章: 679
-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54
未閱讀文章
由 貢巴 »
.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55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一連串空泛的覺受
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只是一場場窮忙.白忙
-
妙吉祥如意
- 文章: 5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56
未閱讀文章
由 妙吉祥如意 »
解決了就是一種「無」的現象,可是它還是「有」,
另一種層次的「有」,那種「有」要到最後,
真的完全是滅受想了,到達一種圓覺,
也就是佛性的完全的顯現,那是最高的境界,
沒有這種修養就很難瞭解。
樓上在講甚麼碗糕!?好像跟佛法無關吧!?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靜明
- 文章: 1019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57
未閱讀文章
由 靜明 »
空華滅,實相就顯現了。
以六根六塵六識來講
六根六塵是真實因緣法,是如實的緣生而有。
六識是虛妄因緣法,是根本不存在龜毛兔角。
作觀修時,必須從真實法上去體悟三法印,才有法住智。
-
貢巴
- 文章: 679
- 註冊時間: 週六 1月 01, 2022 7:53 am
#59
未閱讀文章
由 貢巴 »
.
-
靜明
- 文章: 1019
- 註冊時間: 週一 11月 01, 2021 1:53 pm
#60
未閱讀文章
由 靜明 »
世出世間不二,皆是真如大涅槃。
全體皆是法身王。
妄盡還源,獨露法王身。
風一樣吹,花一樣開,何者不是圓滿的真如呢。
-
妙吉祥如意
- 文章: 566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61
未閱讀文章
由 妙吉祥如意 »
靜明 寫: ↑週五 12月 30, 2022 8:32 pm
又開始發作了
參禪明心見性,最少也要心一境性,搞清楚心ㄧ境性要不要有定。
你讀唯識這麼久 連心心所的狀態完全搞不清楚,老是胡言亂語,別丟臉丟到家了
心一境性,就是從專注一趣入,此中當然有定,問題是此定仍舊屬欲界定,還不及於初禪!!
我樓上在跟你講(離於我見,不起諸漏)
所謂,依未至定得漏盡,妳卻又把層次拉低到,專精思維,不放逸住(心一境性),可見又是雞同鴨講……
重點在:
離於我見,不起諸漏,心善解脫
然彼五百應真苾芻依未至定得漏盡已後。方能起根本等至。
靜明,有沒有看懂!?
轉帖我樓上貼文:
所以,
禪宗參禪開悟明心,是在未到地定。猶未入於初禪。
首楞嚴經
阿難,
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二乘修佛就是著重於修定,因此,直入一禪乃至四禪乃至第九滅盡定,
都沒能經過開悟明心(證悟真如)這一關。
以上就是大小乘佛法實修的根本差異。
靜明看懂上面佛經開示內容重點嗎!?
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是在講甚麼!!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