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51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28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周學友,
個人實在不太理解學友想要分享甚麼 ?
請容犀牛再重述一次問題 ~
=====
問題 : 請
學過聖默然的大乘學友,簡述一下操作
聖默然的步驟。
希望有學習經驗的大乘弟子,能不吝分享。
=====
意思就是 :
如果,學友們
已然學習過 聖默然,那麼就請簡單說一下操作步驟,簡述即可。
犀牛有一些疑問;想要與有經驗的學友們一起檢視、研究。
======
相信許多大乘學友對這至種基本功,應該不陌生才是。
平安 如意
犀牛大徳不必介意,各盡本分、各抒己懷而已。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52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由戒、定、慧,一路向上學習,佐以聞、思、修,啟發大悲菩提心,
直至領會 佛菩提道而隨順覺性,邁向隨順眾生,了達隨順因緣是名聖默然......
-
次草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53
未閱讀文章
由 次草 »
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29 pm
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37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限定是能力問題
一個人能學到什麽地步
都是心態問題
簡單說是自己限制自己
阿那含,,阿羅漢,菩薩在離欲的情況下
才能無所牽掛入滅盡定
這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有任何人能離欲如三者
他也不再稱為眾生而已
就像初地有初地的資格
等覺有等覺的資格
限定是明確表示能成就
沒付出努力
那有天生的清凈眾生能一下學會九次第定
如果輕鬆的看待
何嘗不是真如覺與無明不覺的遊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能如實離欲才能真無為
他能行,我不能行,則實有能力問題。
準此而言,有人有我,次草兄我執猶存。
我說的是事實
學佛又不是一廂情願
我那有說誰不能行
我說的是誰能實證
沒有實證則是空談
誰能證滅盡定
這題目很明確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54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4:13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29 pm
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37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限定是能力問題
一個人能學到什麽地步
都是心態問題
簡單說是自己限制自己
阿那含,,阿羅漢,菩薩在離欲的情況下
才能無所牽掛入滅盡定
這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有任何人能離欲如三者
他也不再稱為眾生而已
就像初地有初地的資格
等覺有等覺的資格
限定是明確表示能成就
沒付出努力
那有天生的清凈眾生能一下學會九次第定
如果輕鬆的看待
何嘗不是真如覺與無明不覺的遊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能如實離欲才能真無為
他能行,我不能行,則實有能力問題。
準此而言,有人有我,次草兄我執猶存。
我說的是事實
學佛又不是一廂情願
我那有說誰不能行
我說的是誰能實證
沒有實證則是空談
誰能證滅盡定
這題目很明確
《解深密經》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
除了這個,沒有別的可以稱為「事實」。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55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六祖法寶壇經 行由品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56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0:41 am
勿忘初心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12:56 pm
凡夫學習默然,用意為何?
指的即為「內照」。
犀牛法友則提到〈聖默然〉乃二禪地。
我們凡夫,
一般皆是從〈止語〉、或稱〈禁語〉搭配。
持止語禁語的好處極多,但現今社會對我們在家居士長時修禁語,則多所不便。故常為半日、一日、三日、七日 ~ 視自身條件而擇之。
學友,
一般弟子,都可以在禪堂上、或個人靜坐、或日常生活中,碰到禁語、肅靜、沉默、...等等閉嘴不語的情境。
但,這些情況絕大部分......與
聖默然無關。
關鍵點,在於 :
尋、伺。
一般的閉嘴、乃至禁語;雖然嘴上默然,實際上,心裡卻有如颱風過境、狂風暴雨。
但是,
聖默然,則不同。
按照 佛陀的指導,聖默然,是
止息了尋、伺。
這是當年 佛陀對出家弟子的基本要求。
犀牛開題,就只想詢問一下版上各位大乘學友,是否有人學過這種基本訓練 ?
若有,犀牛想與之請益其中內涵。
平安如意
親愛星洲。
聖默然。還有個義趣喔。
如在〈長阿含〉記錄著
「 佛陀不說法時的因由 」。
佛法尊貴,不隨便為人宣說。
如果對方恭請,又真心聞法,這應該才為之說法。
老實說,個人可以體會大家學習佛法之後,想要和周圍的人分享的熱切心情,但是宣說佛法的時候,還是要遵循佛陀教化而行。
對於願意信受佛法又真心求法(不是故意問難)者,需要說法無厭;而對於不信受佛法、惡意挑釁者,還是保持沉默比較好,免得對方生起牴觸之心,斷了佛法的善根。
也許對方一時還不能接受佛法,但是也許某天因緣到了,機緣成熟,會主動接觸佛法。所以還是留下一線善因緣吧。
弘法還是需要有智慧的,有時暫時的沉默,只是為了日後更好地弘法。
但我們不是佛陀更不是聖者,所以怎敢如此自居!
但方向是遵循的。
您的回覆小弟看到了,不過是依您的主題乃指「凡夫」。凡夫的定義很廣。近行定 ~ 初襌 ?
還是指已具二襌者。是依於何種階段來討論 ?
還是依初學來看待 ?
眾所周知地在叢林道場中禪堂、無論是打禪七佛七,都易見到禁語乃是依於祖制。用意為何 ?
並非單單維持秩序如此簡單。
乃是,
「行遠必自邇」如比罷了。
舉凡大乘止觀、藏傳三脈四輪、宗門的破初關本参、或道家的奇經八脈。
離有覺有觀者 ,身見邊見俱遣,乃破〈見思〉二惑,不破也近淡薄了。
這樣的人。
現今您能找得到 ?或是他會讓你找到 ?
我認為都極為不容易的。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57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找人不難
信人才難
^^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58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找到,
先靠近後走近打他兩耳光,看打得到不 ?!
倘若是打到了,再看他反應如何 ?!
還是在打前他就先走了。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59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不過可別亂試
一旦找「錯」人。捅破其牛皮~~
會被告的
^^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60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這個作法,是有所本的。
雖然過於偏激些。但直接有效。
當下其人瞬間且立即反應,無從矯情起掩飾當下「心行」之〈現行〉。
令其毫無閃躲機會一翻兩瞪眼。
這是「白雲禪師」曾說過的方法。
小弟認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
漫步的犀牛
- 文章: 734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61
未閱讀文章
由 漫步的犀牛 »
勿忘初心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9:24 pm
.....
(略)
您的回覆小弟看到了,不過是依您的主題乃指「凡夫」。凡夫的定義很廣。近行定 ~ 初襌 ?
還是指已具二襌者。是依於何種階段來討論 ?
還是依初學來看待 ?
....(略)...
學友,
個人指的是 :
任何大乘學友,只要
學習過聖默然,無論是否到達、並穩定住於
無尋無伺禪、或只是不穩定地觸及
無尋無伺禪、或於
無尋無伺禪不自在、或只觸及、不自在於
有尋有伺禪、或
無尋有伺禪....都可以、都很歡迎。(
註)
因為許多版上大乘教友,非常肯定實修的重要性,
個人順便藉此因緣,提出
聖默然這個實修題目,向大乘教友請益其中一些疑問。
(
註 : 個人
不會逾矩地詢問上人法的領域,只會侷限於聖默然的疑問)
不過,很可惜,目前尚無教友願意分享。
就讓我們靜待吧!
平安 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