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1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1:07 pm
東正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35 pm 不動地^^

是廣大而不動,不是“沒有”而不動
是平等而不動,不是“無相”而不動
是全動而不動,不是“相對”而不動

普門品
節錄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
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
進入不動地 無相無功用 盡斷三界惑 大願極清淨 以如幻三昧 三有普現身

===
體悟“不動”或稱為“無作”才是入不動地
你引用這些經文是在講觀世音菩薩,與第八不動地菩薩又有何關係!🙄
看不懂佛經就不要亂舉證亂解說,這樣毀經謗法很不好!!
^^
沒事
您可以常常聽普門品或念念它
感受一下“海浪”的波濤

願吉祥
合十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2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東正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1:15 p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1:07 pm
東正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35 pm 不動地^^

是廣大而不動,不是“沒有”而不動
是平等而不動,不是“無相”而不動
是全動而不動,不是“相對”而不動

普門品
節錄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
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佛告無盡意菩薩:
善男子,
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
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
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
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
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
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
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
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
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
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
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

=====
進入不動地 無相無功用 盡斷三界惑 大願極清淨 以如幻三昧 三有普現身

===
體悟“不動”或稱為“無作”才是入不動地
你引用這些經文是在講觀世音菩薩,與第八不動地菩薩又有何關係!🙄
看不懂佛經就不要亂舉證亂解說,這樣毀經謗法很不好!!
^^
沒事
您可以常常聽普門品或念念它
感受一下“海浪”的波濤

願吉祥
合十
觀海潮音……要觀到波浪不動,無有起浮之相,才算入門。

👍!!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3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Viirya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16 pm
阿難!我已究竟涅槃,斷除一切有為言說。
這是世尊般涅槃前說
在這之前.祂的心不也是一直維持在那樣的狀態嗎?
關鍵在於那種體驗.很自然地.餘力會持續.不管做什麼事.
功夫成熟到位.更無須多言
修佛功夫增上,都有其過程,就是世尊從出家乃至成佛,也是有其歷練……
初發心住菩薩證悟的真如空性與第八不動地證悟的同是真如空性,無二無別,可是,於功夫證量上去看是天差地遠,為什麼,就因為功夫有深淺。 初發心住菩薩證悟真如空性,也許一瞬間,也許幾分鐘就退出,而第八不動地菩薩摩訶薩,卻是完全以真如為心,故首楞嚴經就稱此不動地為(一真如心)。而,心經就稱此為(究竟涅槃),大般若經就稱此為(滅盡定),雖名異而實同也。
關於修佛功夫深淺有別,心經講的最清楚: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34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4

未閱讀文章 漫步的犀牛 »

東正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3:56 pm 犀牛師兄^^
法喜吉祥

請問
什麼是意生天?餘意生天?
學友,

1. 餘,建議理解為 : 於。

生餘意生天= 生於意生天。


2. 關於意生天,個人也不確定他的確切定義,可能是色界天、也可能是無色界天。

個人是比較偏向解釋為 ~ 色界天

理由 : 若考慮五淨居天的因素,意生天解釋為色界天較為順理。

以上簡單回覆

如意 平安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34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5

未閱讀文章 漫步的犀牛 »

妙吉祥學友,

對於中阿含22經,犀牛已經解釋過了、也建議過了。

只要是正常弟子,應該都能理解。

至於學友的看法,個人沒有意見,也無意諍論甚麼

學友無須再找犀牛研討、辨義、析論這部經典,

因為,約略看過學友對本經的後續論述,個人如同之前,依然選擇聖默然的立場。


平安喜樂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6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老楊大老粗
佛陀何時證滅盡定
怎麽麽變啞巴了
連連看不是連得很爽嗎
怎麽變成幼稚園生
趕快大聲說出來
不然就退出論壇
別在這裏當俗仔
還浪費論壇資源
死豬佔攤
狗嘴吐不出象牙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7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12:55 am
東正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3:56 pm 犀牛師兄^^
法喜吉祥

請問
什麼是意生天?餘意生天?
學友,

1. 餘,建議理解為 : 於。

生餘意生天= 生於意生天。


2. 關於意生天,個人也不確定他的確切定義,可能是色界天、也可能是無色界天。

個人是比較偏向解釋為 ~ 色界天

理由 : 若考慮五淨居天的因素,意生天解釋為色界天較為順理。

以上簡單回覆

如意 平安
感恩師兄回應說明
不才明白了

^^
但有一說法是如此...

“生餘”即是此生未完來生未到之“處”

一般稱呼為“中有”“中陰”

由於生身已壞,但意識未消
是故
經上論此時刻會因修行人身壞而直接呈現(化生)意生天,此時如禪中諸天化生,但事實上非是,純為意生而化。

若是如此說法解釋
其能了解兩位尊者討論的差別為何了?

更能解釋
某些發生意外而身壞的阿羅漢,為何依舊屬於涅槃,以致可以不使後人外道說阿羅漢等賢者身死非涅槃

以上
交流

合十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8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普門品的不動地境界

無盡意(生)是觀世音菩薩,
成就如是功德。

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

===
是故
念普賢菩薩及行大願時,菩薩以無相無聲而伴
念觀音力時,菩薩化種種眾生施無畏之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79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12:00 am
Viirya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16 pm
阿難!我已究竟涅槃,斷除一切有為言說。
這是世尊般涅槃前說
在這之前.祂的心不也是一直維持在那樣的狀態嗎?
關鍵在於那種體驗.很自然地.餘力會持續.不管做什麼事.
功夫成熟到位.更無須多言
修佛功夫增上,都有其過程,就是世尊從出家乃至成佛,也是有其歷練……
初發心住菩薩證悟的真如空性與第八不動地證悟的同是真如空性,無二無別,可是,於功夫證量上去看是天差地遠,為什麼,就因為功夫有深淺。 初發心住菩薩證悟真如空性,也許一瞬間,也許幾分鐘就退出,而第八不動地菩薩摩訶薩,卻是完全以真如為心,故首楞嚴經就稱此不動地為(一真如心)。而,心經就稱此為(究竟涅槃),大般若經就稱此為(滅盡定),雖名異而實同也。
關於修佛功夫深淺有別,心經講的最清楚: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大般若經就稱此為(滅盡定)
放屁
黃竹
文章: 784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80

未閱讀文章 黃竹 »

滅盡定,滅盡甚麽?我生。

有甚麼是我生而本來沒有的?

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

再來回顧一下大家耳熟能詳的觀音菩薩的修證經歷,...空所空滅,生滅滅已(虛空相滅),寂滅現前。

故此寂滅定相,當可名滅盡(滅盡我生)定。

寂滅是相來的嗎?是。且以相論,是本初第一覺相。按從末返初來說,則說其是究竟覺。

法華經....>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

究竟涅槃常寂滅相,是說一相一味之法,不單單講寂滅一覺相而不見法。是兩者並現。識情為垢,一切我生皆是垢識。若論無垢,必是寂滅(道)。無垢異熟等起平等性智(道智、究竟智)。故於無垢圓光中所見之法,必是真異熟境。究竟涅槃,是心經的宗趣。

大般涅槃,是否究竟涅槃呢?我看不是。大般涅槃不是前者的究竟涅槃,根於寂滅定相(道)。大般涅槃,不稱為大般涅槃常甚麽相。因為前者已是究竟覺相,而般涅槃所根依的覺,卻又無覺相。其實這是老子所指之自然。自然智亦因此而得名。

光污染大家都知,若然背景無一切覺礙(覺湛),那麽最細微難見難測的東西,都無所循形了(明性)。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學唯識,要緣真如而修行",在生活中,要如何操作呢?

#381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次草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0:54 pm 老楊
佛陀何時證滅盡定,即是您說的究竟涅槃
趕快答
不然不要出來丟人現眼
我會陪您退隱
看誰一天不發表又能耐的住
呵呵呵,幼稚園生,你開始受不了了,準備發狂了,算你還有一點羞恥心,還知道生氣氣。
但話說回來,我為何要跟你這無理取鬧的小朋一起退隱!? 你會不會覺得很可恥 幾個月前,你我皆不認識,論壇上也無交往,可,居然因為我發的貼文上有一句(我已經對研讀佛經融會貫通),這樣也不知哪裡刺傷你的自尊,居然死纏爛打黏蹭到現在……
你還信誓旦旦,要讓我很難堪,結果呢!?現在居然要我跟你一起退隱!?
小幼稚園生,我說過我現在就只是一面鏡子,你要怎麼表現,隨你去……
次草 寫: 週一 2月 14, 2022 5:47 am 老楊大老粗
佛陀何時證滅盡定
怎麽麽變啞巴了
連連看不是連得很爽嗎
怎麽變成幼稚園生
趕快大聲說出來
不然就退出論壇
別在這裏當俗仔
還浪費論壇資源
死豬佔攤
狗嘴吐不出象牙
草仔,你現在看到鏡子裡有甚麼影像!?是不是生氣氣面目可憎,一直亂叫狂吠的小豬豬🐷🐶小狗狗!?🙄

小子,提點你一下下
修佛路上絕對會引來各種魔考,至於是能否轉化成增上自我的修行助緣,那就看你的造化囉~~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