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楞嚴經>>說十種不了義 行空
閣下不願探究
那就探究兩種就好
絕大多數人的 行空 法
勿忘初心師兄:勿忘初心 寫: ↑週日 6月 05, 2022 2:41 am
每人有沒有清淨心?
有沒有雜染心?
有沒有真心?
有沒有妄心?
其實都是同一個心,
皆為讓我們方便說法施設名相,
即是阿陀那假說有「如來藏」和「阿賴耶」。
在南傳講〈六識〉,漢藏傳講〈八識〉。
無非是假名施設方便取個名相來 - 「標指月」。
但我們往往都在看著那一個手,鑽研著手形、大小或美醜........。
就如,
食物本質,就在營養滋養自己色身,但我們都執著在色香味。
屋子本質,就在能遮風避雨使身心休息之所,但我們非得豪奢寬敞。
交通工貝本質,僅在代步,但我們卻在意尊貴奢華以顯身價。
鈔票錢幣本身僅紙墨及金屬型塑。本質僅於日常需求而行交易。但往往需求的並不多,想耍昀確很多。
日常生活中,有著太多的素材牽絆著您我大家,〈表相〉就如五花八門之萬花筒般制約著我們,在於您我大家於〈名相〉中爭的面紅耳赤,孰是誰非的五里霧文字障中 ! ?
但也別忘了,世尊亦告誡
諸脩多羅,悉隨眾生希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鹿渴想,誑惑群鹿,鹿於彼相,計著水性,而彼無水。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為令愚夫發歡喜故,非實聖智,在於言說。
是故,
「 當依於義,莫著言說 」。
而來,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蔡葉遊街視眾>>>>>>>十、如來藏,在經論中與第八識相關,其義甚廣,今略出其意。 藏即覆藏,雜染無明能覆藏一切有情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清淨法身,如來清淨法身為所覆藏,雜染無明為能覆藏,能所合名,稱如來藏。 雖可通一切位,但此名之立意,在專指雜染覆藏中之清淨法身功德名如來藏,不通雜染法,恰與阿賴耶相對,阿賴耶偏目雜染法,如來藏偏目清淨法,故義太狹;然此名又失之太寬,以亦攝無為真如,並前七識一切清淨法,總名為如來藏故。 以此簡別,唯以阿陀那名此第八識,最為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