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6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31 am
恆不住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4 am
東正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20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4月 10, 2022 11:12 am
佛教是性寂還是性覺?
菩提性與佛性
那個性寂?那個性覺?
路過。
偶然瞥見關鍵字 :
性寂、性覺。
他應該是源自於已故 呂澂大師的判教:
本寂、本覺。
呂先生認為 :
印度的佛學,是以心性本淨為主流思想,所以可統稱為~
性寂說/本寂。
中國的佛學,則從心性本淨,衍生出心性本覺的義理,所以統稱為~
性覺說/本覺。
====
個人認為要討論這個議題,
除了要具備廣博而深入的佛學素養之外,
更要有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因為這樣的判教,將會刨挖漢傳佛教的根本,
因為,起信論、如來藏說、圓覺...諸如此類的經教,皆屬於本覺系統,是中國的佛教,迥異於印度佛教。
這也暗示著 ~
大乘經典的偽造問題、以及
推翻禪宗的立宗根本.....等等令人難以直視的尷尬議題。
......
建議,有興趣的學友,
在要探討此一複雜艱深議題之前,
除了得先深入各乘經論之外,
最好還要有實際禪修的學習,而且是要具備禪宗的參禪、聲聞的止觀學習。
如此論法,方有實效;
否則,
還不如去喝杯
焦糖瑪奇朵+起司里肌可頌,至少還能填飽肚子、讓大腦快樂一陣子。
平安喜樂
是的
犀牛師兄
LeeLee師兄原文問題
正是由呂澂大師的判教而來
但是不才以為這問題是在於對,
無我(我執、法執)
深入不同而起的差別
或是
依循個人所追求的而起差別
是的
性寂:是解脫身涅槃:斷盡我執。偏於原始佛教
性覺:是佛法身:斷盡我、法二執。是大乘佛教
嗯
在涅槃經裡是這樣說
當學子在發起菩提心之後
便有了菩提道
這在佛性外,另建立的
是依於眾生與我不二之理
但是
阿羅漢等學習,是覺悟根本覺
此清淨無為的本然寂滅
於是不再建立
菩提道
而安住於本覺性中
此性即是佛性
但無菩提道
只能稱為本覺
本寂是涅槃就證道啦!
本覺認為涅槃還要再發大菩提心成就佛道
這兩個有異處
所以阿牛兄才會說有甚麼問題啦!
有些阿羅漢的覺
很可能
有一部分是斷滅相
您可以看金剛經的內容
也有一部分阿羅漢
能見得菩提道
也就是
有情不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獨立而起,法體非常)
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法體不斷)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
(有情眾生非常)
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覺有情不斷,菩提道不斷)
文字可知
阿羅漢雖覺法寂滅
而認為法有涅槃
也覺眾生
但眾生也同歸涅槃
這是阿羅漢(心)念成就
佛陀止其作念
而導向另一心念
所以依於本覺而得涅槃與有情
這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