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琉璃瓦

一個留言板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1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T1559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卷/篇章 二十一

......
偈曰:無量定有四。
釋曰:四無量定,謂慈、悲、喜、捨無量,以無量眾生為境界故、[1]感無量果報故。
云何立四?
偈曰:由瞋等對治。
釋曰:多行殺害瞋逼惱瞋嫉妬瞋愛起憎瞋,眾生為滅此行,是故次第應修此四無量定。

不淨觀及捨無量定,若同對治欲界愛欲,有何差別?
毘婆沙師說:色欲對治是不淨觀,婬欲對治是捨無量觀。
若執如此,則與理相應。
婬欲對治是不淨觀,能除色形貌觸威儀欲故。
母父及兒親等欲對治是捨。此四定,性類云何?
偈曰:慈無瞋及悲。
釋曰:慈以無瞋善根為性,悲亦如此。
偈曰:喜定謂適心。
釋曰:於他歡適事,心隨彼歡適,說名為喜。
偈曰:捨無貪。
釋曰:捨以無貪善根為性。
若爾,云何對治瞋?
由瞋是貪愛所引故。若爾,此定應以二善根為性。此義應理。此慈等無量定,行相云何?
偈曰:行相,有樂及有苦,得喜及眾生。
釋曰:若眾生安樂,是慈定境界。於彼起行相思惟,謂眾生安樂,由此得修慈無量觀。
若眾生有苦,是悲定境界。
於彼起行相思惟,謂眾生有苦,由此得修悲無量觀。
若眾生得喜,是喜定境界。
於彼起行[2]相思惟,謂眾生得喜,由此得修喜無量觀。
若不分別,但眾生眾生,是捨定境界。
於彼起行[3]相思惟,謂眾生眾生,由此得修捨無量觀。
由是中心故觀。
若彼無樂,於彼樂觀樂,云何此觀不成顛倒?
由願得意故,非是顛倒。
復由意無顛倒故,復由是願樂想定故。
復次若如此顛倒,有何過失?
若汝言:非善性為過失。
是義不然,彼以善根為性故,又能對治瞋等惡法故。
說彼行相已。
若彼緣眾生為境,緣何眾生為境?
偈曰:彼欲眾生境。
釋曰:欲界眾生是彼所緣境,能對治緣彼為境瞋恚等故。
若爾,經中所說:約一方起慈等心。此義云何?
此言由顯器在,器中亦是所顯。
此四無量依幾地生?
偈曰:於二定喜。
釋曰:於前二定修喜無量觀,適心為性故。
偈曰:餘六地。
釋曰:所餘三無量觀,於六地中修,謂非[4]至定、中間定及四定。
偈曰:餘說五。
釋曰:有餘師說:除非至定,但於五地修。
復有餘師說:於十地,謂欲界及四近分,由攝不定加行根本故。
是前所說,彼能對治瞋恚等,為由彼惑得滅不?
偈曰:[5]由彼[6]惑不滅。
釋曰:根本定為地故,假願思惟為體故,緣眾生為境故,由修彼加行能制伏瞋恚等故,說彼是瞋恚等對治已滅能令遠故,有慈等觀。
以欲界及[7]非[8]至定為地,有以根本定為地,由前制伏諸惑已,後由滅道滅除諸惑。
次於離欲位中,由得根本無量定故。
若得定強力緣時,非復彼所能逼故。

初學人云何修慈無量觀?
如計自身所得勝樂,或見聞他得勝樂,謂佛菩薩獨覺聲聞,
於眾生起如此至得勝樂願樂想,
謂願諸眾生得如此樂。

若不能等發此心,
由惑最強盛故,
先於親屬分為三品,
於最上品親起得勝樂願想。

於彼若已成,次於中及下親。
觀行亦爾。
於三品若得平等慈觀[9]已,

次於中人
觀行應知皆如前說。
次於怨人,
復分為三品,
於最下怨,
願彼得勝[10]樂,
次於中怨及上怨亦爾。
於最上怨,
願得勝樂想。

若起不更退失,
如於最上品親不異。
[11]次第於[12]家聚落方土中起得勝樂願想,
乃至緣一方及遍一切世界,
起願得勝樂想,
由慈無量心周普無餘。
若人於一切眾生恒樂取德,
此人必定速得成就慈觀。
何以[13]故?
於斷善根人,若取彼德亦可得。
於犀角喻獨覺,若取彼過亦可得,
由能顯[14]昔福非福果故。
於悲及喜,修觀行亦爾。
觀彼眾生沒多災橫流內,
願彼解脫眾苦,
願彼眾生恒得歡喜。
若人作如此願想,
得入悲喜定觀。

捨觀從中境成,
但以眾生眾生為行相故。
四無量定,是何道能修?
偈曰:人道生。
釋曰:若修彼必定在於人道,
非於餘道。
若人與一無量定相應,
必定與一切相應不?
不定與一切相應
此何為?
偈曰:三應定。
釋曰:若人生第三第四定,與喜不相應。
若人得無量定,恒與三相應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2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3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究竟是誰無所得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所以無所得的存在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法)本無自性(我),以(法)無自性,故無(法)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一片琉璃瓦

#124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2:53 am 究竟是誰無所得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所以無所得的存在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color=#FF80FF(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color],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我)本無自性,以(我)無自性,故無(我)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
就會不知所云
還是在人我中打滾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5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02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2:53 am 究竟是誰無所得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所以無所得的存在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color=#FF80FF(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color],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我)本無自性,以(我)無自性,故無(我)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
就會不知所云
還是在人我中打滾
^^
真有趣
您在說什麼自己知道嗎?
哈哈

什麼是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就會不知所云」

找個這種經文來看看
^^
那您就一直住在這種念裡啊!

還能來貼文聊天?奇耶!怪也!

次草師兄
您也染上了「無所有,然後貼一堆文」的問題嗎?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6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奇怪奇怪
熱明明是身體的感覺
心中的想法
卻在怪日頭

^^
怎麼不找找神經病三個字原本住在哪裡!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7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當有人哭,之後笑
或笑完哭

那不過是念頭與色相的變化

有人說無常
有人說轉換
有人說悲喜交加
有人冒出個「神經病」

^^
火加熱了水
蒸氣幻影
就著相了!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一片琉璃瓦

#128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12 am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02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2:53 am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color=#FF80FF(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color],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我)本無自性,以(我)無自性,故無(我)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
就會不知所云
還是在人我中打滾
^^
真有趣
您在說什麼自己知道嗎?
哈哈

什麼是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就會不知所云」

找個這種經文來看看
^^
那您就一直住在這種念裡啊!

還能來貼文聊天?奇耶!怪也!

次草師兄
您也染上了「無所有,然後貼一堆文」的問題嗎?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是什麽沒有了
請回答

沒有誰了
還用說無所得嗎
佛是在對空氣說無所得嗎
對名相會亂解得人
能體會無所得嗎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29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59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12 am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02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2:53 am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color=#FF80FF(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color],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我)本無自性,以(我)無自性,故無(我)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
就會不知所云
還是在人我中打滾
^^
真有趣
您在說什麼自己知道嗎?
哈哈

什麼是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就會不知所云」

找個這種經文來看看
^^
那您就一直住在這種念裡啊!

還能來貼文聊天?奇耶!怪也!

次草師兄
您也染上了「無所有,然後貼一堆文」的問題嗎?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是什麽沒有了
請回答

沒有誰了
還用說無所得嗎
佛是在對空氣說無所得嗎
對名相會亂解得人
能體會無所得嗎
哈哈

無我就是在此世界的“我能、我所”
沒有了

並非“沒有一切”
不才一直說
並非“沒有一切”

單純的“沒有我而已”

===
至於沒有“我”
那麼您感受到的是什麼

就是法
透過習氣與佛菩薩的加持(智、願)

您感受到
有這麼一個不才在與您~吧啦吧啦~

幻相爾

==
您可以在心裡
給不才上任何的「名」
愚癡者、神經病製造者、胡言亂語者

都行

反正是您攝受的“心意有情”

這個“種子”送您
未來在您的佛國
意思之中
一絲“東正”醒來時
就在您的佛國呈現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一片琉璃瓦

#130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8:11 am :)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59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12 am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02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2:53 am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color=#FF80FF(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color],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我)本無自性,以(我)無自性,故無(我)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
就會不知所云
還是在人我中打滾
^^
真有趣
您在說什麼自己知道嗎?
哈哈

什麼是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就會不知所云」

找個這種經文來看看
^^
那您就一直住在這種念裡啊!

還能來貼文聊天?奇耶!怪也!

次草師兄
您也染上了「無所有,然後貼一堆文」的問題嗎?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是什麽沒有了
請回答

沒有誰了
還用說無所得嗎
佛是在對空氣說無所得嗎
對名相會亂解得人
能體會無所得嗎
哈哈

無我就是在此世界的“我能、我所”
沒有了

並非“沒有一切”
不才一直說
並非“沒有一切”

單純的“沒有我而已”

===
至於沒有“我”
那麼您感受到的是什麼

就是法
透過習氣與佛菩薩的加持(智、願)

您感受到
有這麼一個不才在與您~吧啦吧啦~

幻相爾

==
您可以在心裡
給不才上任何的「名」
愚癡者、神經病製造者、胡言亂語者

都行

反正是您攝受的“心意有情”

這個“種子”送您
未來在您的佛國
意思之中
一絲“東正”醒來時
就在您的佛國呈現
沒有我
是誰在解釋名相
亂解一通
還說無我
有名相的認知
我見就生了
我見不同於前人
自己還不擔心
難怪會不知所云
我說您將志常說成神經病
您又不認賬了
也對
如果要認賬
誰敢胡言亂語
來個屁後不理
就是您的成就
恭禧學佛有成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一片琉璃瓦

#131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8:54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8:11 am :)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59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12 am
次草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7:02 am
東正 寫: 週三 4月 06, 2022 2:53 am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根本沒有「無所得」存在的地方
怎麼會有過了無所得後面的內容
這不是斷滅見是什麼?


====
無所得只是「此世間中『我』無所得」的見地。
不是「娑婆世界」之類什麼都沒有這種話。
=====
無所得
梵語 aprāptitva。

又作(我)無所有。略稱無得。

為(我)「有所得」之對稱。
謂體悟無相之真理,內心無(我)所執著,無(我)所分別。

反之,[color=#FF80FF(我)]執著諸法差別之相[/color],墮入有無邊邪之見,則稱有所得。

諸法均由因緣所生,

(我)本無自性,以(我)無自性,故無(我)決定相可得,稱為無所得。

此即不墮於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四雙八計之中道正觀。

大智度論卷十八(大二五‧一九七中):「諸法實相中,受決定相不可得故,名無所得。」

又菩薩永斷一切生死,

(我)出離三界

住於一切智,乃無所得大乘之至極,故菩薩亦稱無所得。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大一二‧四六四中):「有所得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

===一大段都是「我的」認知才需要的無所得。

不才真覺得奇怪?
有實際操作經驗
馬上知道「無所得」就只是此世界「無我」

為什麼可以衍生一大堆經文來貼?

知道世界無我時,
「真實」於世間呈現的必然是「智」
幻與實同時作用稱為「真如」

....
越說越覺得無言...
古代經濟學...劣幣...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
就會不知所云
還是在人我中打滾
^^
真有趣
您在說什麼自己知道嗎?
哈哈

什麼是
「離開人無我,法無我,就會不知所云」

找個這種經文來看看
^^
那您就一直住在這種念裡啊!

還能來貼文聊天?奇耶!怪也!

次草師兄
您也染上了「無所有,然後貼一堆文」的問題嗎?
無我就是沒有了
沒有誰無所得

是什麽沒有了
請回答

沒有誰了
還用說無所得嗎
佛是在對空氣說無所得嗎
對名相會亂解得人
能體會無所得嗎
哈哈

無我就是在此世界的“我能、我所”
沒有了

並非“沒有一切”
不才一直說
並非“沒有一切”

單純的“沒有我而已”

===
至於沒有“我”
那麼您感受到的是什麼

就是法
透過習氣與佛菩薩的加持(智、願)

您感受到
有這麼一個不才在與您~吧啦吧啦~

幻相爾

==
您可以在心裡
給不才上任何的「名」
愚癡者、神經病製造者、胡言亂語者

都行

反正是您攝受的“心意有情”

這個“種子”送您
未來在您的佛國
意思之中
一絲“東正”醒來時
就在您的佛國呈現
沒有我
是誰在解釋名相
亂解一通
還說無我
有名相的認知
我見就生了
我見不同於前人
自己還不擔心
難怪會不知所云
我說您將志常說成神經病
您又不認賬了
也對
如果要認賬
誰敢胡言亂語
來個屁後不理
就是您的成就
恭禧學佛有成
^^
您怎麼認為是“正解”還是“亂解”

是從不才來的概念
還是您自己對比的概念

這個概念出處
您都認不清楚嗎?

後面又是一堆跟著衍生的念頭

都沒看到知覺嗎?

一念不覺...

===
所以說您還不清楚

誰說名相出現就是「我」?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