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121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如何如如不動?.
不受.不著?...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122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如如不動
^^
是指三個正法現起
真如幻法、如實知自、心不動
如如是指「真如法性」與「如實知自心」
心不動是指慈悲心不動搖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23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東正 寫: ↑週五 4月 01, 2022 11:44 pm
如如不動
^^
是指三個正法現起
真如幻法、如實知自、心不動
如如是指「真如法性」與「如實知自心」
心不動是指慈悲心不動搖
有所得與無所得平等,是為真正的無所得。
同理
心動與心不動平等,才是真正的心不動。
這有點繞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24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Viirya 寫: ↑週五 4月 01, 2022 10:42 pm
如何如如不動?.
不受.不著?...
真正的標準答案,就在金剛經中。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是標準答案。
只不過能深信的人很少而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所以,知幻即離,如如不動,不取於夢中相。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125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12:35 am
東正 寫: ↑週五 4月 01, 2022 11:44 pm
如如不動
^^
是指三個正法現起
真如幻法、如實知自、心不動
如如是指「真如法性」與「如實知自心」
心不動是指慈悲心不動搖
有所得與無所得平等,是為真正的無所得。
同理
心動與心不動平等,才是真正的心不動。
這有點繞
師兄吉祥
^^
這個“無所得”的問題
看樣子不才仔細說明一下
文字義在使用時
佛經多少會用譬喻來說明
不才就用金剛經的內容稍作分辨
無:實無眾生得滅度,無字義為(不曾、沒有)
空:虛空可思量否,空字義為(不思量)
所:如來所得法,所之義為(目標)
這裡回頭先說「平等性智」
此智是正入「無我」而成就之正智
是根本智非造作意
所以師兄您回應不才
動心與不動心的平等
根本上不存在動心者(我及眾生二向)
唯有不動處平等性
是故稱其不動
如(無所得)實不存在
唯一平等性
稱名無所得
是隨執持者習氣而賦予名字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126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圓智為根
平等為幹
妙察是枝葉花果
成是眾生
如果不能從根入幹再入諸分處
是人顛倒
則
不能正觀
有所得即無所得
動心即不動心
等妙察之智
是人等下意識
偏見而不知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27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東正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6:30 am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12:35 am
有所得與無所得平等,是為真正的無所得。
同理
心動與心不動平等,才是真正的心不動。
這有點繞
師兄吉祥
^^
這個“無所得”的問題
看樣子不才仔細說明一下
文字義在使用時
佛經多少會用譬喻來說明
不才就用金剛經的內容稍作分辨
無:實無眾生得滅度,無字義為(不曾、沒有)
空:虛空可思量否,空字義為(不思量)
所:如來所得法,所之義為(目標)
這裡回頭先說「平等性智」
此智是正入「無我」而成就之正智
是根本智非造作意
所以師兄您回應不才
動心與不動心的平等
根本上不存在動心者(我及眾生二向)
唯有不動處平等性
是故稱其不動
如(無所得)實不存在
唯一平等性
稱名無所得
是隨執持者習氣而賦予名字
《六祖壇經》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妙觀察智,為何說是見非功?
然後,可能我表達得不夠清楚。
有所得等同無所得,才是真正的無所得。
如果當有所得與無所得不同時,人還會心不平等,心不平靜。
而當心動與心不動,不平等時,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一個修行人心動時,如何馬上歸於平靜?
當他了悟心動與心不動平等,即可一返照即歸平靜而心不動。
所以,如如,平等;不動,心不動。
如如:無所得與有所得如如。
心動與心不動如如。
無:實無眾生得滅度,無字義為(不曾、沒有)
佛有度眾生嗎?當然有,不可說不曾,沒有。
所以,滅度眾生,是不曾滅度眾生,沒有滅度眾生嗎?
不是。
所以,實無眾生得滅度,無字義不是不曾、沒有。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28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東正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6:39 am
圓智為根
平等為幹
妙察是枝葉花果
成是眾生
如果不能從根入幹再入諸分處
是人顛倒
則
不能正觀
有所得即無所得
動心即不動心
等妙察之智
是人等下意識
偏見而不知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以五八為果,六七為因時,就不能這麼說。
六七因地轉,五八為果上圓,果上轉。
可以說是從體起六妙觀察智、七平等性智之用。
你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不是說從大圓鏡智根,而起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之用。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129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寂照世間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7:20 am
東正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6:39 am
圓智為根
平等為幹
妙察是枝葉花果
成是眾生
如果不能從根入幹再入諸分處
是人顛倒
則
不能正觀
有所得即無所得
動心即不動心
等妙察之智
是人等下意識
偏見而不知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以五八為果,六七為因時,就不能這麼說。
六七因地轉,五八為果上圓,果上轉。
可以說是從體起六妙觀察智、七平等性智之用。
你大概是這個意思。
但不是說從大圓鏡智根,而起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之用。
感謝師兄回應
無:實無眾生得滅度,無字義為(不曾、沒有)
----(角度的問題)-----
這裡是這個意思
如陽光照大地而植物生長
光不曾也從未分別荒島與植物
法未曾從未,為心而動
但心尋法而動
如植物尋光而成長
自心(植物)取自心(光)的平等性
是光照植物還是植物尋了光而成長?
這裡是已從一切智智轉入一切種智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130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所以,知幻即離,如如不動,不取於夢中相。
知.離.不取
與已知.故直接不受.不著有無差別?...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31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東正 寫: ↑週六 4月 02, 2022 8:10 am
感謝師兄回應
無:實無眾生得滅度,無字義為(不曾、沒有)
----(角度的問題)-----
這裡是這個意思
如陽光照大地而植物生長
光不曾也從未分別荒島與植物
法未曾從未,為心而動
但心尋法而動
如植物尋光而成長
自心(植物)取自心(光)的平等性
是光照植物還是植物尋了光而成長?
這裡是已從一切智智轉入一切種智
如如與不動
不是因為心能不動,所以才如如。
而是了悟真相,照見五蘊皆空,照見有無平等,動不動平等,
也就是照見如如,所以心才能不動。
是光照植物還是植物尋了光而成長?
都不是
而是六趣夢中的光照植物,植物尋了光而成長
重點在大修行法
在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