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並不是大乘教法不合四聖諦,祗是大乘教法不單祗著重四聖諦,更將其升華至智慧層面。個人毫不認同不合四聖諦的大乘教法,主張應予以擱置。
所謂,轉識成智。
凡所有識,皆是虛妄,但卻可成智用,那便是等覺,諸識等覺便成諸智。
所謂覺明,便是識等覺。有所非覺,無所非明。此說明,便是等覺智,非有非無。故說,智不得有無。
用簡單說來形容大乘,便是內外兼修。凡所有識,以識為我,都是對外的。凡所有(內功)心法,都是諸內自覺境界相,所謂禪定。
無內無外,便是智。
故大乘人,縱有片刻禪定功夫,但亦不求所謂解脫,即不執著此內功法為實在而捨棄諸識外法。
四聖諦指趣甚麽?都不離受想行識四陰相。然而,法華經佛所說一相一味四法(覺隨順),便是內外兼修之法門。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並沒有背離四聖諦,祗是內外都不住不離。有佛處急需過,無佛處莫停留。
但若沒有片刻的禪定內功,莫自稱是啥大乘人,談甚麽內外兼修?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
所以,我 buy犀牛實幹這套。事實,先要知其心定,才來見其定慧等持之心法性。所謂,先知法住(根本),後知涅槃(妙用)。
論等覺,舉虛空與世界為例,世界依虛空而立。見世界不覺虛空,覺虛空不見世界。當世界與空覺等起,無同無異,便是世界等覺於空之智。但,這不是無上正等正覺。正覺不是空覺。是當,見空與正覺等起之時。此空就真無罣礙了。
大圓智,轉含藏識。若所有相盡歸於空,含藏識,必亦藏於空。
四聖諦,不離苦此字,而轉識成智之大乘,便是轉苦為甘。
阿牛,你具備真大乘人的條件啊!真大乘,當然不是扮大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