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191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cyc320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43 pm
發真如用,名善慧地。
阿難!是諸菩薩,從此已往,修習畢功,功德圓滿。亦自此地名修習位。
慈陰妙雲覆涅槃海,名法雲地。如來逆流(起疑情),如是菩薩順行而至(般若波羅蜜多),覺際入交。名為等覺。
阿難!從乾慧心至等覺已,是覺始獲金剛心中初乾慧地。如是重重單復十二,方盡妙覺,成無上道(証量)。是種種地,皆以金剛觀察如幻十種深喻。奢摩他中,用諸如來毗婆舍那,清淨修證,漸次深入。(修養)......
善哉!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192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哈~
念也是虛妄。
但沒從假入手,借假修真。
那還真無所起修哩。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193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02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
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4:27 pm
參話頭
大疑情時
至心光一片
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
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
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從
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
小疑情階段? 還是
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 當
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學友,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
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
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花兄法安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
起疑情是什麽心態
生滅心生時能對治
滅時未生找誰對治
如果是正念起疑情
正念何必起疑情
疑情本身不是妄念嗎
起疑情並無心態,更沒有您懷疑的妄心。
觀心無常,觀到達無心,能所皆泯,沒有能治所治。
既說正念,是真如之用,
豈有再起
疑情可言?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
起疑即是觀者對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
黃竹
- 文章: 784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194
未閱讀文章
由 黃竹 »
如來是佛像、以音聲求佛像否?不也!世尊。
如來是活佛、以音聲求活佛否?不也!世尊。
如來是佛指舍利、以音聲求佛指舍利否?不也!世尊。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法尚需捨,何況非法!當捨離一切虛妄生滅法,見法始見如來。塵垢盡時光始現(靈光獨曜),回脫根塵,云何不成無上知覺。無上知覺法,非生滅法。見法相有生即亦有滅。若見法卻無一可得(不能被攝留),即云諸相非相。知覺是眾生,故以眾生來說也是最尊的。故大菩薩有大眾生之名。
那麽,無上知覺法,與無上覺是否一樣?不也!無上知覺法尚需捨,正直捨方便,終至無上覺,成佛如來。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195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在《仁王護國經‧觀空品》說:
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具體一點說,一分鐘內有四千五百個剎那,四十萬五千個念頭,可見心念生滅的迅速。
您我大家任何人皆有念。
您我二六時中無不是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念頭生生滅滅不息著。
在雜亂妄想之際安上起一個「話頭」,疑情現前;「疑情」是什麼形相?一定〈無相〉。
一旦「話頭」提起只有疑情在,疑情是〈無相〉;念念不斷雜念妄想不停即是〈形相不停〉,唯存無相的疑情;心行上只存一個,有相的妄想雜亂就此停了。
無相是不是相的一種,從某個角度上看,也算是的,但也是個權宜善巧所施設的途徑手法運用。
-
次草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196
未閱讀文章
由 次草 »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13 pm
次草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02 pm
恆不住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0:58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11:00 am
恆不住 寫: ↑週五 2月 25, 2022 9:55 am
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9:04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2月 24, 2022 4:27 pm
參話頭
大疑情時
至心光一片
恆不住學友,
這個說法,可以一談。
以下幾個問題,是否請學友釋疑 ?
1. 在
小疑情階段,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2. 當處在
疑團中,是有尋有伺嗎 ? 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3. 從
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尋伺的變化如何 ? 是尋先止息? 還是伺先止息? 還是同時止息?
4. 從小疑情轉到疑團的過程中,是否有 "
無尋有伺" 的階段 ?
若有,當際是處在
小疑情階段? 還是
疑團階段?
若沒有,尋伺的變化,是自己操作的? 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 ?
5. 當
心光一片階段,有尋有伺嗎? 這時是止、還是觀? 還是止觀並運?
以上是第一階段的疑問,是否請學友簡單釋疑 !
平安 喜樂
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對人生死的看法?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學友,
先依序回覆問題 :
Q1.先請問學友怕死嗎?
A: 個人怕死。
Q2.對人生死的看法?
A: 生死是唯一大事。
Q3. 學此們要先學[大死一番]喔!
A:完全理解,但此題不是要學禪宗,而是要釋疑聖默然的箇中疑問。
回到
聖默然的問題,
恆學友,可以針對犀牛提出的各階段尋伺問題,予以釋疑嗎?!
個人希望能聚焦在問題,而
不是橫生枝節而失焦。
平安 喜樂
花兄法安
您說的是次第禪法
個人說的是頓悟法門
所以從開始到究竟解脫,以觀心為上。
因此:佛法根本在心,修行根本在觀。
要解脫必須從心起,要觀心才能明
當起疑情時,就是把生滅散心以疑情止住了。
達到大疑情時,就是生滅心不動時,顯現體真止。
或許有人說生滅心真不動時會甚麼都沒有,
這是外行人的說法,
何不做做看呢?
其實生滅法相當下即是不生不滅的法性他是活活潑潑的法性啊!
佛說:此法常住,法住法界。
至於您說的「尋伺」「止觀」只是觀心上的細分。
其中有很多境界,因個人累世修持的禪境界不同,都屬個人心境的變化。
這些個人影像,就當成如幻夢影
譬如:心離開生滅或定在生滅,當然會生心喜、身樂。
但是這些喜樂乃至妙樂都是心身起變化的。
然而身心佛說無常苦空啊!
共勉之。
(抱歉,我的電腦或有時會亂跳字)
起疑情是什麽心態
生滅心生時能對治
滅時未生找誰對治
如果是正念起疑情
正念何必起疑情
疑情本身不是妄念嗎
起疑情並無心態,更沒有您懷疑的妄心。
觀心無常,觀到達無心,能所皆泯,沒有能治所治。
既說正念,是真如之用,
豈有再起
疑情可言?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
起疑即是觀者對象。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博山禪警語 第二卷
有疑情發不起,疑情發得起之各別注意事項
您可以看看博山和尚說的疑情與您說的疑情是否相應
疑情要看誰發的疑情
所以和尚才要提醒後人
疑情本身即是無心,難到每個人發起的疑情都是無心
如果疑情無心
也該無相
既無相何來疑情
-
次草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197
未閱讀文章
由 次草 »
勿忘初心 寫: ↑週日 2月 27, 2022 1:29 pm
在《仁王護國經‧觀空品》說:
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中有九百生滅。具體一點說,一分鐘內有四千五百個剎那,四十萬五千個念頭,可見心念生滅的迅速。
您我大家任何人皆有念。
您我二六時中無不是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念頭生生滅滅不息著。
在雜亂妄想之際安上起一個「話頭」,疑情現前;「疑情」是什麼形相?一定〈無相〉。
一旦「話頭」提起只有疑情在,疑情是〈無相〉;念念不斷雜念妄想不停即是〈形相不停〉,唯存無相的疑情;心行上只存一個,有相的妄想雜亂就此停了。
無相是不是相的一種,從某個角度上看,也算是的,但也是個權宜善巧所施設的途徑手法運用。
起疑情是置心一處嗎
誰能起疑情就無相
那還是要有底子
累劫因緣
念佛還有上中下品往生
參禪就能直接無相嗎
這就是我要跟恒兄討論的重點
更何況禪有大悟小悟
所以他說止住生滅心
是證無生嗎
這會混亂不清的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198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念佛,是由念所出佛號中來置心一處,教上的止觀也刻意將念注在九種心上或鼻息上,來置心一置。觀想亦是日常人事物由念作緣起性空直透事物内裡解執,或由念起形相,兩者來置心一處。叁話頭也是由疑情來置心一處作起修。
叁話頭僅是宗門中各種手法之一項法門。
話頭禪中的〈疑情>。
决不是真叫我去針對一句〈話頭〉去思惟去推究!
而是僅咬住那個〈疑〉之念之情而矣。
而不是去起動〈想、思〉的種種推究推度思索。
由此〈疑〉來存一的無相。來置心一處工夫成片。
但這止住生滅心,由祖上說用到纯熟内外俱遣,於此僅就破色陰而矣。雖為破初關本参已純屬不易,那還僅是途中事而矣,仍需再再向上一路的参,否則易成天然外道。
-
東正
- 文章: 934
-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199
未閱讀文章
由 東正 »
無相是不是相的一種!!!
金剛經的答案是這樣
不取於相
^^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200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第四(一名中印度那蘭陀大道場經,於灌頂部錄出別行)
唐天竺沙門般剌蜜帝譯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修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以是義故,汝當照明諸器世間,可作之法皆從變滅。阿難!汝觀世間,可作之法誰為不壞,然終不聞爛壞虛空。何以故?空非可作,由是始終無壞滅故。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
勿忘初心
- 文章: 413
-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201
未閱讀文章
由 勿忘初心 »
看您從哪個位置來看。
您能抓著無相不放嗎 ?
雖說「不取於相」,就是〈取〉了不是嗎?
一動念就有了「相」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