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你不是已經讀完經文又自下註解了嗎!?寂照世間 寫: ↑週六 1月 08, 2022 12:02 pm《解深密經》卷2
爾時勝義生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1.初於一時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惟為發趣聲聞乘者。以四諦相轉正法輪。雖是甚奇甚為希有。一切世間諸天人等先無有能如法轉者。而於彼時所轉法輪。有上有容是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2.世尊。在昔第二時中惟為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隱密相轉正法輪。雖更甚奇甚為希有。而於彼時所轉法輪。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猶未了義。是諸諍論安足處所。
3.世尊。於今第三時中普為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以顯了相轉正法輪。第一甚奇最為希有。于今世尊所轉法輪。無上無容是真了義。非諸諍論安足處所。
世尊。若善男子或善女人於此如來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說甚深了義言教。聞已信解書寫護持供養流布受誦修習如理思惟。以其修相發起加行生幾所福。說是語已。
還問了這麼多為什麼!?
『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
八.阿賴耶識,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滅自性涅槃
九.阿陀那識,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滅自性涅槃
十.無垢識,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滅自性涅槃
為什麼?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您讀經沒有抓住重點,所以,您上面讀經心得所下註解就言不及義,自以為是……
所謂,有漏第八阿賴耶識、有漏第九阿陀那識、無漏第十庵摩羅智(無垢識),從唯識法相的立場來申論,都是屬於客觀存在的境界理論。並非您頭腦想的那一套見地!!
解深密經此段經文(勝義生菩薩請示世尊)相關內容所探討之法義,講的是從大乘行者的實修功夫進路上作開示,講白了,就是從個人功夫實修理論做指導,所以世尊特別強調,要配合三自性(遍計所執、依他起性、圓成實性)而理解。
您研讀上面列舉經文,如果搞不清楚狀況,就無法真正理解佛經開示的佛法大義了……
經過世尊一番開示解說……
[0696c16] 勝義生菩薩曰:「世尊,如是我今領解世尊所說義者,若於分別所行遍計所執相所依行相中,假名安立以為正定,及為正定能治所治,若正修未生令生,生已堅住不忘,倍修增長廣大,或自性相、或差別相,是名遍計所執相。
世尊,依此施設諸法相,無自性性。若即分別所行遍計所執相,所依行相,是名依他起相。
世尊,依此施設諸法生,無自性性,及一分勝義無自性性。如是我今領解世尊所說義者,若即於此分別所行遍計所執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計所執相不成實故,即此自性無自性性,法無我,真如清淨所緣,是名圓成實相。
世尊,依此施設諸法,一分勝義無自性性。」
[0696c28] 勝義生菩薩,復曰:「世尊!譬如毘濕縛藥,一切散藥、仙藥方中,皆應安處。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義經,皆應安處。
[0697a03] 世尊!如彩畫地,遍於一切彩畫事業皆同一味,或青、或黃、或赤、或白,復能顯發彩畫事業。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說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義經,皆同一味,復能顯發彼諸經中所不了義。
[0697a08] 「世尊!譬如一切成熟珍羞諸餅果內,投之熟酥,更生勝味。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說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置於一切不了義經,生勝歡喜。
[0697a12] 「世尊!譬如虛空遍一切處,皆同一味,不障一切所作事業。如是,世尊!依此諸法皆無自性廣說乃至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了義言教,遍於一切不了義經,皆同一味,不障一切聲聞、獨覺及諸大乘所修事業。」說是語已。
[0697a18] 爾時,世尊歎勝義生菩薩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善解如來所說甚深密意言義;復於此義善作譬喻,所謂世間毘濕縛藥,雜彩畫地,熟酥,虛空。勝義生!如是,如是!更無有異!如是,如是!汝應受持。」
——————
以上經文是從實修功夫講,就是開示大乘佛法菩薩摩訶薩修持般若波羅蜜多上,以緣真如清淨為宗,一切法無我,故說一切法無自性乃至自性涅槃(真空妙有,一真法界)。
以凡夫識用研究佛法經論,即是攝屬佛學佛法領域,這就是成唯識論所欲揭示的佛教法義之科學觀,今於此探討唯識法相宗,也就是從玄奘翻譯的成唯識論中,去探討此論針對解剖心識流轉結構運作的佛法科學。
我相信有志學習佛法的網友同好,都必須有此正確觀念,才能獲得破解玄奘大師所創(唯識法相宗)的真相。
第十無漏佛智、第九阿陀那識、第八阿賴耶識,乃至七轉識,皆是在探討個人(彼心)創生根源無漏實相,乃至歷經(由精至粗)流化過程所緣取的各層次境界真相,這些境界都是客觀存在的。
只是從佛法功夫實修上講,要如心經言,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終極佛果,那就開不了口。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問題是,網路上研究探討佛法,當然是在佛教法義的學理上做辯證。若網友是真明白人,就不會常常在(討論佛學理論)與(實修佛法證量)問題上搞不清楚狀況,講些似懂非懂的玄(閒)談了,不是嗎??
老子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乃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相信網路辯證佛法,應該只能在(為學日益)層次互相增上,這才是玄奘創立法相宗,指導後學研讀經論,注解經論的重點深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