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而不見
Re: 覺而不見
小弟認為,這非常相似「心一境性」。
都有「共同的交會點」。
只是不同法門之間,一方從「有」有入手,另外則從「無」的門徑入手。
譬如《九心住》的內涵,所緣也能連用在「念佛」、「觀想」、「念佛」等等切入。
偏重〈座禪〉。起座後將很難維持。
然而,「覺而不見」,則偏〈動中禪〉。不從
「有」入而是從無入。
不論是從「有入」或「無入」切入入手,都會有共同的交會點,皆是《工夫成片》、《打成一片》。
也就是有師兄提到的現象 →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在禪宗講從「無」入,宗門講我們未悟以前,妄想一動,就是一個相;打101的妄想,101的相就現出來了;再打《王力宏》的離婚梗,101的相早已滅了;王力宏的相就跟著生出來了。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彼滅,此生,從無暫刻停留。
在妄想不停留的中間提起一個「念佛是誰」(話頭),一提,疑情現前;疑情是什麼形相?一定沒有相。
「參話頭」提起來只有疑情,疑情是無相;妄想不停就是形相不停,於這個中間安一個無相的疑情;人的心行上只存一個,所以有了無相的疑情,有相的妄想就沒有了。漸漸用,漸漸用,自然會到純一無相;自有這個純一的工夫破本參。破過本參,就是一個純一無相,不會再有一點妄想影子在。
覺而不見,不見即不見有分別妄想。
供參考。
都有「共同的交會點」。
只是不同法門之間,一方從「有」有入手,另外則從「無」的門徑入手。
譬如《九心住》的內涵,所緣也能連用在「念佛」、「觀想」、「念佛」等等切入。
偏重〈座禪〉。起座後將很難維持。
然而,「覺而不見」,則偏〈動中禪〉。不從
「有」入而是從無入。
不論是從「有入」或「無入」切入入手,都會有共同的交會點,皆是《工夫成片》、《打成一片》。
也就是有師兄提到的現象 →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在禪宗講從「無」入,宗門講我們未悟以前,妄想一動,就是一個相;打101的妄想,101的相就現出來了;再打《王力宏》的離婚梗,101的相早已滅了;王力宏的相就跟著生出來了。此相生,彼相滅;此相滅,彼相生;彼滅,此生,從無暫刻停留。
在妄想不停留的中間提起一個「念佛是誰」(話頭),一提,疑情現前;疑情是什麼形相?一定沒有相。
「參話頭」提起來只有疑情,疑情是無相;妄想不停就是形相不停,於這個中間安一個無相的疑情;人的心行上只存一個,所以有了無相的疑情,有相的妄想就沒有了。漸漸用,漸漸用,自然會到純一無相;自有這個純一的工夫破本參。破過本參,就是一個純一無相,不會再有一點妄想影子在。
覺而不見,不見即不見有分別妄想。
供參考。
Re: 覺而不見
金剛經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
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
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
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
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
義不。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
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
非法相。是名法相。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
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