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關者,乃指:初關、重關、牢關。
獅子以為,破初關者,為打破根本無明,證見本有佛性,明即心即佛之旨,約當於見道位;
破重關者,為斷除見惑(非單指小乘的八十八品見惑),掃淨理邊的疑惑和障礙,認清歸家之程途,約當修道位;
破牢關者,為斷除思惑(非單指小乘的八十一品思惑),除滅一切微細流注,至究竟果地成就,約當證道位。
宗下所討論的見地,以破初關為初有所明,以破重關為穩妥透徹,至於牢關以後 因其已見齊諸佛,故只論行履,不復言及於見,所以有末後一句 只到牢關之說。
牢關以後 非我等初心境界,祖師至此 亦無開口之處,但只眾口一詞“向上一著,千聖不傳”。
破初參者 只是初見法性,根本智雖然已得,但後得智未得。
此時觀察各種事物 好像霧裡看花,雖見其形,難睹其真。
學人於此 亦容易犯二種毛病:
第一種人因為自己 對許多事物的理解 還不是很透徹,總在懷疑自己所見不真,是不是另有什麼道理 自己沒有見到,沒有明了,在沒完沒了的猶豫、矛盾當中 倍感煎熬。
第二種人 不知這只是初到法身邊,以為無上大道 不過如此,就此放手逍遙去也。
破初關以後 所見雖然與佛不別,但無始妄情 不能當下頓破,這種理邊的障礙 需要反复思量審查,才能發現破除,不是簡單 做做保任即能解決的。
古人於悟後 還要到處參訪,就是要讓大祖師幫助看看,某甲還有什麼毛病 自己沒有發現,您幫著找出來,我好回去改。所以說公案裡的故事 不全是幫人開眼的,更有幫人明眼的!
初悟人 還容易犯的一種毛病,就是以能不能打機鋒、下轉語來證明、衡量自己是否已經開悟了。
剛才說過破初參 只是證根本智,得素法身,無盡妙用 需逐漸顯發。
下轉語用的是後得智,有的人可以很快得到,有的人則可能 需要歷經很久以後才行。
曾有同修對我講:“師兄,我現在什麼道理都懂(不是簡單的解悟,而是真悟了),可就像茶壺煮餃子,怎麼都倒不出!”
這種人就好似 困在深潭里的蛟龍,眼見四周的田土需要水,可它上下翻騰 就是倒不出,
即使偶爾 濺上幾滴 也管不了大用。
所謂轉語 乃是悟心人 講出的悟心話,決不像某些人想的,只要說幾句出格的話就是,那隻能騙騙門外漢,若遇上識路的人,三言兩語 就把你引到陰溝裡去了。
因此既然叫它轉語,首先必須是悟了的人 道的才行,其次要像大河決堤一樣,一句出口,則萬千轉語皆會下得,偶爾碰上的一二句 根本不算數!
就好比剛才是的蛟龍,何時等到把潭邊的堤岸沖開,一池清水噴薄而出說,那龍才能騰空而去。

初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