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老怪放羊羊生羊滅
任憑己意
奇哉怪哉
版主: 寂照世間
夢中打怪入夢打怪 寫: ↑週五 9月 03, 2021 2:47 pm 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比喻可以說明成佛之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遊戲是人玩的,佛也是人成的,人心都是一個,用遊戲做個比喻,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文|知乎專欄 @如言
行菩薩道 就是練大號
度眾生 就是帶小號,讓小號成為大號
成佛 是滿級,並取得GM權限
成阿羅漢 就是註銷賬號
修持六度 就是點技能
增上生 就是加天賦
精進度 就是連續在線獎勵
禪定 就是提高技能精巧度
慈悲 就是友好度、粉絲數
積累資糧就是攢經驗
聽聞、思維、禪修 是提高敏捷、智力、MP
營福、布施、忍辱 是提高力量、HP
持戒 是穿護甲。犯戒是護甲損耗,懺悔是修復
神通 是查改代碼
發心 就是建號
退心 就是不登陸,AFK
極樂世界是經驗房
娑婆世界 是野外
開悟 是轉職
學法 是掌握技能
對境練心 是使用技能
轉心成功 是正常釋放
善根啟發 是暴擊
師法友團隊 是公會
師父 是團長
承擔 就是打副本,上有老人,下有小弟
共修 有團隊經驗獎勵
隨喜 就是點讚
我執 是boss
貪、嗔、癡 是大怪
二十一個煩惱是小怪,大怪小怪一起出場
《百法明門論》等法相 是怪物圖鑑
認識怪物是修行的開始
功德 就是擊退怪物有寶物掉落
心就是整個服務器
修行 就是轉心
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聲聞阿羅漢,認識到這是一場遊戲,不是真實的生活。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上網的時間,克制自己沈迷的程度,逐漸減少了對遊戲內人物和情節的貪著,最終證悟,退出遊戲,關了屏幕,註銷賬號,得到解脫。
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蠻不錯的比喻入夢打怪 寫: ↑週五 9月 03, 2021 2:47 pm 世界上可以有很多比喻可以說明成佛之道。「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遊戲是人玩的,佛也是人成的,人心都是一個,用遊戲做個比喻,可能會更容易了解。
文|知乎專欄 @如言
行菩薩道 就是練大號
度眾生 就是帶小號,讓小號成為大號
成佛 是滿級,並取得GM權限
成阿羅漢 就是註銷賬號
修持六度 就是點技能
增上生 就是加天賦
精進度 就是連續在線獎勵
禪定 就是提高技能精巧度
慈悲 就是友好度、粉絲數
積累資糧就是攢經驗
聽聞、思維、禪修 是提高敏捷、智力、MP
營福、布施、忍辱 是提高力量、HP
持戒 是穿護甲。犯戒是護甲損耗,懺悔是修復
神通 是查改代碼
發心 就是建號
退心 就是不登陸,AFK
極樂世界是經驗房
娑婆世界 是野外
開悟 是轉職
學法 是掌握技能
對境練心 是使用技能
轉心成功 是正常釋放
善根啟發 是暴擊
師法友團隊 是公會
師父 是團長
承擔 就是打副本,上有老人,下有小弟
共修 有團隊經驗獎勵
隨喜 就是點讚
我執 是boss
貪、嗔、癡 是大怪
二十一個煩惱是小怪,大怪小怪一起出場
《百法明門論》等法相 是怪物圖鑑
認識怪物是修行的開始
功德 就是擊退怪物有寶物掉落
心就是整個服務器
修行 就是轉心
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聲聞阿羅漢,認識到這是一場遊戲,不是真實的生活。於是給自己規定了每天上網的時間,克制自己沈迷的程度,逐漸減少了對遊戲內人物和情節的貪著,最終證悟,退出遊戲,關了屏幕,註銷賬號,得到解脫。
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把遊戲中的人物角色,誤認為真的,當作自己。凡夫,置身於遊戲中,把自己創建的那個角色,是人類或是牛頭人,當成了真的「自己」。一旦角色掉血,自己心裏面就很難過。加滿血,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心情隨著遊戲情節而波動。在遊戲裏面,你以為攢夠了1000個金幣買一匹馬就是幸福,但等你真的騎在上面你會發現,自己的鎧甲還是不如別人的高級,自己的裝備還是應該再附上一種特別的屬性才更拉風。幻境的追求就是如此,永無盡頭。
般若大乘的菩薩道,是所謂的:菩薩道,跟聲聞一樣,也會想辦法減少沈迷認清真相,但同時菩薩因為慈悲同樣沈迷在其中的其他人,所以暫時不願意離開。菩薩就保持這樣一種「心離、境不離」的態度,在遊戲中繼續生活,一方面對治自己的執著,一方面跟眾生廣結善緣,用各種方法來接近他們,跟他們講述自己覺悟到的事實。可想而知,在這樣不斷在遊戲中修煉的緣故,菩薩在遊戲裏面,經驗越來越多,等級越來越高,金錢越來越充足,地位越來越高。最終,當他自覺和覺他的工作都抵達圓滿的時候,就成了佛,所謂覺者。
所以,禪宗也是我們可以參考與借鑑的。所以要說空性,羅漢也知道。但是要說對空性在緣起中的體會,那就沒辦法跟佛比。畢竟,覺悟到遊戲是假的,工作量還不算太大。而既知道遊戲是假的,又了知遊戲中的每個數據、獲得遊戲中的每一項成就、完成遊戲中的每個任務,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了。
知幻即離,知夢即離。訪客 寫: ↑週六 9月 04, 2021 4:28 pm無間夢境有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