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開眼界 寫: ↑週日 5月 07, 2023 4:28 pm
心俱有看見 的能力。稱為「見性」
中文程度有待加強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在佛典之中,「見」之一詞,是從梵文的多種不同詞彙(如dars/ana、anupas/yati、pas/yati、dr!s!t%i、parijn~a^na、abhinives/a、vyakta等詞)所翻譯而來的。此外,中國人所撰的佛教著述,對該詞也有若干新詮釋。因此,該詞之意義甚為紛岐。茲依各種佛書所載,分別簡釋如次︰
(1)見的作用。有關其梵語,《中論》卷三作dars/ana,卷二十四作anupas/yati,《瑜伽論》卷十六作pas/yati。
(2)知見的略稱。指正確的認識。《中論》卷二十四之梵語作 pas/yati。
(3)體驗。如《灌頂經》卷十二、《四教儀註》卷下所載。
(4)觀照的作用,照見。見《四教儀註》卷中。
(5)顯露、不隱蔽。如《頓悟要門》卷十一所載。
(6)見解、思想、想法、意見、看法。梵語為dr!s!t!i。如《正法眼藏》〈辨道話〉、〈佛性〉中所載。
(7)與「淨見」同義。梵dr!s!t!i,巴dit!t!hi。諸法中具有出離義之善法,以及揀擇、極揀擇、通達、審察、聰叡、覺、明、慧與毗[HK4183-6]舍那之義者,即是「見」。如《集異門論》卷二所載。
(8)意志推動外境的作用。如《大乘起信論》所載。
(9)了知苦之本性是空,遍知苦諦,見苦。《中論》中之梵語作parijn~a^na或parijn~a^。
(10)指錯誤的見解,錯誤的想法,邪見,不正確的見解,或在形而上學方面的錯誤見解,六十二見等。《中論》卷十三之梵語作dr!s!t!i。《瑜伽師地論》卷八十九云(大正30‧803a)︰「妄觀諸行為我、我所。或分別起,或是俱生。說名為見。」
(11)《寶性論》中所謂的偏見。梵語為abhinives/a。
(12)指以欲心看異性,或指見異性所產生的美感。《理趣經》中之梵語為dr!s!t!i。
(13)惡見;錯誤的見解。有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五見。《集異門論》卷八之梵語為dr!s!t!i。
(14)「見道」的略稱。
(15)與「見惑」相同。如《四教儀註》中所載。
(16)印度數論學派之「見」,為顯現之義。此顯現義之梵語,在《佛所行讚》卷三作vyakta,在《俱舍論》卷十九作dr!s!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