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不亂

一個留言板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53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一心不亂

#21

未閱讀文章 大開眼界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修禪定有二種方式:
1. 修平靜心
2. 修集中注意力

有的人打坐 是試著把心平靜下來; 到達非常非常平靜 而入定
有的人打坐 是專練集中精神在一處

這兩種方式都能讓人入定
但佛法教的方法是第二種。修第二種 才能修出實質的東西
修第一種方式 也能有成就。卻是空虛的

問題還是貪嗔癡

斯斯有多種 貪嗔癡慢疑

#22

未閱讀文章 問題還是貪嗔癡 »

頭像大開眼界
台壇MVP
Re: 一心不亂
文章 週六 12月 17, 2022 1:12 pm


修禪定有二種方式:
1. 修平靜心
2. 修集中注意力

有的人打坐 是試著把心平靜下來; 到達非常非常平靜 而入定
有的人打坐 是專練集中精神在一處

這兩種方式都能讓人入定
但佛法教的方法是第二種。修第二種 才能修出實質的東西。
修第一種方式 也能有成就。卻是空虛的
--------------
因果不虛要隨記
頭像
大開眼界
文章: 1532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Re: 一心不亂

#23

未閱讀文章 大開眼界 »

由 問題還是貪嗔癡 » 週六 12月 17, 2022 2:17 pm

因果不虛要隨記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
受想行識一切三界異熟諸果。罪性根本皆由得定力而滅


修禪定 能滅 眾業


問題還是貪嗔癡

出言便是貪嗔癡

#24

未閱讀文章 問題還是貪嗔癡 »

回頂端
頭像大開眼界
台壇MVP
Re: 一心不亂
文章 週六 12月 17, 2022 2:30 pm

由 問題還是貪嗔癡 » 週六 12月 17, 2022 2:17 pm

因果不虛要隨記

《大乘瑜伽金剛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鉢大教王經》
受想行識一切三界異熟諸果。罪性根本皆由得定力而滅。

修禪定 能滅 眾業
-----------------
別太一廂情願
BakesFus

Sweet bonanza demo в рублях в Новом Уренгое GO

#25

未閱讀文章 BakesFus »

The <a href="https://sweetbonanza.click">Sweet Bonanza Demo in rubles</a> has been a great way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game.
無相無心念佛者誰

觀音念佛要注意 一念彌陀需仔細

#26

未閱讀文章 無相無心念佛者誰 »

不知此方是何方
南無阿惟越致菩薩

Re: 一心不亂

#27

未閱讀文章 南無阿惟越致菩薩 »

阿惟越致
語言
監視
編輯
了解更多
此條目包含過多行話或專業術語,可能需要簡化或提出進一步解釋。
了解更多
此條目閱讀起來類似評論,需要清理。
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梵語:Avinivartanīya、Avaivartika、Avivartika,藏語:Phir mi ldog-pa),意譯為不退轉,即修行佛法之過程中得悟,不退墮於二乘、凡夫、惡趣等,也不退失所証得之果位、觀念、行法。

解釋
編輯


大湖法雲禪寺阿鞞跋致嶺路碑
不同佛經裡對「不退轉」的具體敘述有所不同。《菩薩瓔珞本業經》認為,菩薩十住(十地)中的第七住(第七地)常住於不退﹔《瑜伽師地論》卷三十七載,初地為不退位,但《大乘起信論》以為,初地不退乃方便說。

佛學大辭典
編輯
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的解釋如下:

阿鞞跋致[1]
(術語)Avaivart,又作阿毘跋致,或作阿惟越致,譯曰不退轉。不退轉成佛進路之義。是菩薩階位之名。經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則至此位。《阿彌陀經》曰:「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同《慈恩疏》曰:「阿鞞跋致者,阿之言無,鞞跋致之言退轉。故《大品經》云:不退轉故,名阿鞞跋致。(中略)是人不為諸魔所動,更無退轉。」


不退[2]
(術語)梵語曰阿毘跋致Avinivartaniya,又Avaivartika,譯曰不退。功德善根,愈增進而無退失退轉也。如不退之土,不退之位等,又不退轉,言勤行修習也。如不退之念佛,不退之勤行等。
佛光大辭典
編輯
《佛光大辭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的解釋如下:

不退[3]
梵語 avinivartanīya。音譯為阿惟越致、阿鞞跋致、阿毘跋致。又作不退轉、無退、必定。退,乃謂退步、退墮之意,指退墮惡趣及二乘地(聲聞、緣覺之位),即由所證得之菩薩地及所悟之法退失。反之,不再退轉,至必能成佛之位,則為不退。不退位又作不退轉地。在有部四善根位中,至忍位則不再墮退惡趣,故稱不退。《大般若經》卷四四九載,入見道而得無生法忍,則不再墮退二乘地而得不退。復次,菩薩階位中,十住中之第七住,稱為不退轉住,由此產生諸種不退之說。
三不退,乃《吉藏法華義疏》卷一之說。對此解釋有四說,現採第一說,三不退指:(1)位不退,十住位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2)行不退,十地之中,第七地菩薩所作之修行,不再退轉。(3)念不退,第八地以上之菩薩無須刻意精進,自然可進道而不動念。
四不退,三不退加處不退(往生彌陀淨土,不再退轉),則為四不退,係迦才《淨土論》卷上之說。此外,窺基於《法華玄贊》卷二,亦立四不退:(1)信不退,在十信位中,第六心以上之菩薩,不再起邪見。(2)位不退,十住位之中,第七住以上之菩薩,不再退轉二乘地。(3)證不退,初地以上之菩薩之法,不再退失。(4)行不退,八地以上之菩薩,能修有為與無為行,而不再退轉。懷感之《釋淨土群疑論》卷四亦有此四不退之說。智旭之《阿彌陀經要解》舉出念、行、位、畢竟等四不退說;慈恩之《四土圖說》則有願、行、智、位等四不退說。
五不退,信、位、證、行等四不退,若加煩惱不退(等覺位之菩薩,不再為煩惱而退轉),則為五不退。〔《大寶積經》卷二十七、卷七十七、卷一一一、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八、《彌勒菩薩所問經論》卷一、《攝大乘論釋》卷八、《大毘婆沙論》卷六、《俱舍論》卷二十三、《十住毘婆沙論》卷五易行品〕
頂禮一切諸佛菩薩

Re: 一心不亂

#28

未閱讀文章 頂禮一切諸佛菩薩 »

《聖臨終智大乘經》

頂禮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色究竟天王妙宮中住,為諸會眾宣示正法。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頂禮世尊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應如何觀臨終之心?」

世尊答言:「虛空藏!若菩薩臨命終時應修臨終之智。此中臨終智者,謂一切法自性淨故,應當善修無實事想。一切諸法攝於菩提心故,應當善修大悲愍想。一切諸法自性光明,故當善修無所得想。一切實事皆無常故,應當善修無所貪想。若證達心即是為智,故應善修不從餘處尋求佛想。」

世尊遂說偈云:「諸法性淨故,修無實事想。善具菩提心,故修大悲想。諸法自性明,修無所得想。諸實事無常,故修無貪想。心是生智因,莫從他尋佛。」

世尊如是說已,虛空藏菩薩等一切會眾皆大歡喜,現前讚嘆薄伽梵所說。
頂禮一切諸佛菩薩

Re: 一心不亂

#29

未閱讀文章 頂禮一切諸佛菩薩 »

《聖臨終智大乘經》

頂禮一切諸佛菩薩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色究竟天王妙宮中住,為諸會眾宣示正法。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頂禮世尊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應如何觀臨終之心?」

世尊答言:「虛空藏!若菩薩臨命終時應修臨終之智。此中臨終智者,謂一切法自性淨故,應當善修無實事想。一切諸法攝於菩提心故,應當善修大悲愍想。一切諸法自性光明,故當善修無所得想。一切實事皆無常故,應當善修無所貪想。若證達心即是為智,故應善修不從餘處尋求佛想。」

世尊遂說偈云:「諸法性淨故,修無實事想。善具菩提心,故修大悲想。諸法自性明,修無所得想。諸實事無常,故修無貪想。心是生智因,莫從他尋佛。」

世尊如是說已,虛空藏菩薩等一切會眾皆大歡喜,現前讚嘆薄伽梵所說。


最後是由 Anonymous 於 週日 8月 27, 2023 8:00 pm 推文。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