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蘇樹華

大珠之禪機問答,亦直指這個“常樂我淨”之“真我”,更不說“無我”。
有法師數人來謁曰:擬伸一問,師還對否?
師(大珠)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
問:如何是佛?
師曰:清談對面,非佛而誰?

禪宗不立文字,並非不假文字。假借文字而不著於文字,亦名善用文字,亦名不立文字。
●法師心生誤解,以為禪宗不立文字,即是閉口緘默,無有言說。所以,才會有“擬伸一問,師還對否”之問。
音聲言語,猶如空中閃電,谷中聲響,非實有,亦非不有。
開口成聲,緘口成默,語默動靜,實無定相可得,
故曰:“深潭月影,任意撮摩。”“清談對面,非佛而誰?”“吾若無心,因何答汝?汝若無心,因何問吾?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2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蘇樹華


依照禪宗的立場,自家寶藏,本自有之,不是向外求來的。若向他人處求自家寶藏,恰似“演若達多失卻頭”,恰似“騎牛更覓牛”,窮劫盡形亦不可得。若欲得自家寶藏,只須息下狂心,反手摸著自己鼻孔,方知自家寶藏不在別處。自家寶藏,雖然眼見耳聞 所不能及,然而,它卻是一個真實的存在。
譬如,自己的耳目 不能見聞自己的耳目,然而,自己的耳目 卻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只須返觀體察方能知得。
同樣,自己的“心”不能見到自己的“心”,然而,自己的“心”卻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只須返觀體察方能知得。
●若無此心,何以能見聞覺知、思慮籌劃?何以能送往迎來、發明創造?若欲如是證得此“心”,只須返觀體會。
●依照禪宗的立場,此心即是佛,向外覓佛,向他人處覓佛,窮劫盡形亦不可得。
馬祖道一運用種種方法,適機點撥學人,令其返觀自鑒,得見自家寶藏。

(一)返觀自鑒與自家寶藏

大珠慧海,建州(今福建)人,俗姓朱,依趙州(今浙江紹興)大雲寺道智和尚受業,未能發明心地。後至江西,參謁馬祖。馬祖指示他: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大珠只被問得“根塵脫落盡,唯露一本真”。再求開示,方得悟本。

祖(馬祖)問:從何處來?
(按:從何處來?此類問話,若出自禪師之口,可同時具有兩種意思,
一是俗情意義上的“從哪個地方來?”
二是禪宗意義上的“一切法相,從何而來?”——從趙州大雲寺至洪州道場,一舉一動,這一系列的法相,是從何處來?又滅向何處去?)
(大珠)曰:趙州大雲寺來。
(按:大珠作平常答話。說自己從“趙州大雲寺來”。)
祖曰:來此擬須何事?
(按:學道之人,紛至沓來,皆為佛法。馬祖道一,明知故問,只為設機教化。)
曰:來求佛法。(按:依照禪宗的立場,向外求佛法,永不得佛法。禪宗不許學人向外尋求,只令學人識得自己。大珠向馬祖求佛法,恰似“騎牛更覓牛”。)
●祖曰: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我這裡一物亦無,求什麼佛法?
(按: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馬祖如此反問,意在使大珠返觀自家寶藏。我這裡一物亦無,求什麼佛法?意在堵斷大珠外求的心。)
師遂禮拜,問曰:阿哪個是慧海自家寶藏?
(按:馬祖反問道: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作什麼?
我這裡一物亦無,求什麼佛法?依照俗情的標準,馬祖如此反問,是合不得俗情的,然而,卻合得大珠之禪機。大珠聞此,不但沒有不快,反而懇求開示:“阿哪個是慧海自家寶藏?”)
祖曰: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向外求覓?
●(按:馬祖說:“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那麼,問話的是誰?依照禪宗的立場,能問話的不是喉嚨口舌,而是自己的一真心體。)
●師於言下自識本心,不由自覺,踴躍禮謝,事師六載。
(按:一悟永悟不再迷,然而,由生至熟 卻須有個過程。所以,事師六載,悟後鍛煉。)
大珠慧海悟道後,滿心而發,自舒胸懷,著有《頓悟入道要門論》一卷。後來,傳至馬祖處,馬祖看後,知其成熟,故告大眾云:“趙州有大珠,圓明光透,自在無遮障處也”。
有人知道慧海俗姓朱,故知馬祖此語,是讚揚慧海,因此,迭相推識,尋訪參謁。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3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新老怪 寫: 週二 5月 02, 2023 6:25 pm 問,如何是佛
洞山答,麻三斤

問,觸目不會道
雪峰答,蒼天
雲門答,三斤麻,一匹布

僧人问“如何是佛”
首山答,新婦騎驢阿家牽

公案之妙,在於截斷又隨波,沒有定論可言。
飲一杯水易,飲西江水難,是常理
佛有大小嗎
問,如何是佛 >>怎麼做是佛?
洞山答,麻三斤>>佛三因

問,觸目不會道>>日用不知眼見不會?
雪峰答,蒼天>>如虛空
雲門答,三斤麻,一匹布>>三因佛性,一真法界

僧人问“如何是佛”>>怎麼做是佛?
首山答,新婦騎驢阿家牽
>>六妻新婦們騎在阿八老驢翁上,阿七老母娘牽回家。


公案之妙,在於截斷又隨波,沒有定論可言。
飲一杯水易,飲西江水難,是常理
佛有大小嗎
>>
學宗論宗口中會,
截斷隨波又無為,
嚴然面目未曾見,
步步迷宗西江水。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4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恆不住

僧人問“如何是佛”>>怎麼做是佛?
首山答,新婦騎驢阿家牽
>>六妻新婦們騎在阿八老驢翁上,阿七老母娘牽回家。
:mrgreen:
新婦,阿家
騎驢,牽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5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蘇樹華
哪是這個心?


若言前一個念頭是,那麼,前一個念頭已經過去。若言現在念頭是,那麼,剛說現在,又成過去。若言未來念頭是,那麼,未來念頭還未來,也屬龜毛兔角。
●可見,前念不是這個心,現念不是這個心,未來念不是這個心。
那麼,究竟哪是這個心?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可輕忽滑過,何以故?
不明此心,便是不知自己是誰。若不知自己是誰,佛教便稱為眾生,儒教便名為百姓。
● 念頭不見眼前的形色,念頭不聞耳畔的聲響,念頭不覺口中的味道,念頭不知心中的想法,前念不見後念,後念不覺前念,前念與後念,念念不相知,
●可見,念念生滅,皆非此心,它只是此心的現象而已。哪是這個心?
●唯有這空明朗淨的 覺性靈知,是這見色聞聲的主人,是這朗現萬相的主人,是這百千妙用的主人。此事須親證,思議皆非真。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6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新老怪 寫: 週日 5月 07, 2023 6:10 am
恆不住

僧人問“如何是佛”>>怎麼做是佛?
首山答,新婦騎驢阿家牽
>>六妻新婦們騎在阿八老驢翁上,阿七老母娘牽回家。
:mrgreen:
新婦,阿家
騎驢,牽
怪老兄法安
報您辛苦貼文分享大眾恩
那就說破:

「阿家牽」大家去做佛啦!

頌曰:
無功用行我恒摧
如來現起他受用  
十地菩薩所被機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7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蘇樹華

“知訥夢見雪竇重顯禪師入院來,心異之。明日,慧諶來參,由是益奇之。”
雪竇重顯,夢中之相。相在這裡,人在何處?
今借一段公案,示其禪義。
公(裴休)入寺燒香。主事祇接。因觀壁畫乃問:是何圖相?
主事對曰:高僧真儀。
公曰:真儀可觀,高僧何在?僧皆無對。
公曰:此間有禪人否?
曰:近有一僧,投寺執役,頗似禪者。
公曰:可請來詢問得否?
於是,遽尋運師(黃檗希運)。公睹之欣然,曰:休適有一問,諸德吝辭。今請上人,代酬一語。
師(黃檗)曰:請相公垂問。公即舉前問。
師朗聲曰:裴休。公應諾。
師曰:在什麼處?公當下知旨,如獲髻珠,
曰:吾師真善知識也。

●高僧圖相在這裡,高僧在什麼處?
黃檗喚公一聲,公便應聲放光。高僧圖相在這裡,高僧在什麼處?還見麼?
又有記載,公一日,拓一尊佛,於師前跪曰:請師安名。
師召曰:裴休。公應諾。
師曰:與汝安名竟。公禮拜。
●像在這裡,佛在何處?黃檗喚一聲“裴休”,便與這尊佛安名竟。這尊佛是誰?是裴休麼?
元音老人云:“閑名從來滿五湖。”

:mrgreen:應聲放光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8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蘇樹華
性本清淨 與齊含萬相


大凡比喻,皆有幾分相似,然而,似卻不是。善於運用比喻的人,就是借用本喻與所喻間的這幾分相似,啟迪人們的智慧。
●馬祖用明鏡喻心體,用鏡像喻法相,鏡體與鏡像,一體本不二,心體與法相,如如一性體。法相如幻,無有實體,若取法相,即同認幻,故於法不應取捨,不取不捨,即是真義。
●永嘉大師說:“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無相無空無不空,即是如來真實相。心鏡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中,一顆圓明非內外。”
馬祖道一亦有“以鏡喻心之談”。馬祖道一說:
心真如者,喻如明鏡照像,鏡喻於心,像喻於法,若心取法,即涉外因,即是生滅義。不取於法,即是真如義。
道家莊子,亦有“以鏡喻心之談”,內涵的道理,與佛家不別。《莊子•天道》說:
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鑒也,萬物之鏡也。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
《楞嚴經》上說:
●觀諸世間大地河山,如鏡鑒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唯一精明。”
馬祖以明鏡喻心體,以鏡像喻法相。明鏡不染萬相,心體不染萬法。明鏡之清靜,不離萬像,心性之清淨,不離萬法。若言心體被法相所污染,恰似說鏡體被鏡像所污染,根本就是無有的事。心中的種種作用
●——見聞覺知,起心動念,言行舉止等等,皆是心所生法。法相生滅猶如幻,心體清淨本不染。拂拭法相求清淨,恰似以幻更逐幻。
●一心含萬相,芥子納須彌,乃心體“本具之德”。

黃檗希運在南泉時,與南泉普願 有一段對話,頗顯“森羅萬象與一真心體”之關係。
南泉謂師(黃檗禪師)曰:老僧偶述牧牛歌,請長老和。
師(黃檗禪師)云:某甲自有師在。(按:自性本佛是真師,向外尋覓總不是。)
師辭。(按:黃檗辭別南泉。)
南泉門送,提起師笠子云: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按:此是勘辨。)
師云: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南泉云:王老師**(左“口”右“爾”)。
師便戴笠子而去。

如何是“大千世界總在黃檗笠子裡”?
1若站在“心物二元論”的立場上,莫說“大千世界總在裡許”,即使目前的山水,亦是入不得黃檗笠子的。
2然而,若站在“心性本體論”的立場上,心性寶光,遍照十方,森羅萬相,盡納無余,亦可謂之“大千世界總在裡許”,教下謂之“芥子納須彌”。
●心性本體及其作用,猶如手體及其變化。展指成掌,屈指成拳,千變萬化,源於一手。若不識拳掌之相的本源,著於拳相,則被拳相障,而不得成掌相;
著於掌相,則被掌相障,而不得成拳相。凡有所著,皆成障礙。
總之,固執在任何一相上,皆不能隨緣成千變萬化之用。
若不住相,隨緣成掌,隨緣成拳,則可成千變萬化之用。
心性本體,成種種妙用,亦復如是。
隨緣成其相用,又不著其相用。不著其相用故,便能生生不息,流暢無礙。
生生不息,流暢無礙,此乃心體“本具之德”,亦心體“含相而不染”的義。

:mrgreen:心性寶光,遍照十方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79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以鏡喻心,不只是引喻,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確實如鏡納物顯影,相信有過天眼經驗者都有同感!!!
故曰,涅槃智,又有大圓鏡智的稱呼!!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鏡,影,智,一合相。
異熟種子異熟識,鏡影不一也不異。
五蘊熏習阿賴耶識,鏡,影,識,各分其用。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80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蘇樹華
狗子無佛性 與柏樹子有佛性


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此是人人皆知之事。人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趙州的這一“無”,疑煞天下人。
問:狗子還有佛性也無?
師(趙州)云:無。
(按:經云:有。州云:無。誰是誰非,何去何從,令人困惑頓起。困惑頓起解不開,正是參禪好消息。)
學云:上至諸佛,下至蟻子,皆有佛性,狗子為什麼無?
師云:為伊有業識性在。
●或說狗子有佛性,或說狗子無佛性,如同“即心即佛”與“非心非佛”,並非截然相反的兩種理論見解,而是對根應機一時之談。來機不同,禪話有別,實無定法可說。
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口耳相傳,已至極熟。然而,趙州卻偏偏說狗子無佛性。學人聞此,便生困惑——佛教說眾生皆有佛性,而趙州卻說狗子無佛性。到底狗子是有佛性?還是無佛性?困惑頓起,思索不得,欲罷不能。如此“思索不得,欲罷不能”之狀,正是參禪。所謂參禪,亦即用一個“無理可講的問題”,牢牢地制住學人的顛倒妄想,使其顛倒妄想不得,又離此問題不得。
譬如溈山謂香嚴曰:“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香嚴智閑被溈山這麼一問,直得茫然。
●父母未生前,無我無口,誰來道?根本就是無法道的問題。“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如此話頭,簡直如銅墻鐵壁,橫於香嚴面前,使他無法透脫過去,亦無法繞過去。透又透不過,繞又繞不過,如此制心於這“無理路話”上,正是參禪。
人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云:無。大違常情,大疑常情。
同樣,人問趙州: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云:有。亦是大違常情,大疑常情。
問: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
師(趙州)云:有。
(按:大違常情之答,大有製造疑情之意。依照佛教的觀念,有情有佛性,無情無佛性,趙州卻說柏樹子有佛性。佛教說與趙州說,誰是誰非,不得其解。不得其解而求其解,求其解而又不得其解。如此不得其解,又無理路可尋,正是疑團緊抱之參禪。)
云:幾時成佛?
師云:待虛空落地。
云:虛空幾時落地?
師云:待柏樹子成佛。

“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云:有。面對趙州的回答,學人不但不生疑情,反而更問:柏樹子幾時成佛?趙州順水推舟,答他道:待虛空落地。試問:何謂“虛空落地”?
答曰:打破空相,勿住空忍,便是虛空落地,便是柏樹子成佛。
●趙州所說的柏樹子成佛,寓意深刻。按照禪宗的見地,若人悟本,萬法盡歸他自己。柏樹子之法相,豈能例外?
柏樹子之法相,亦是見者之化現,屬於化身佛的範疇——各人那個意義上的“柏樹子”,即是各人那個意義上的 自性法身的化現。某甲的柏樹子之法相,依著某甲的自性法身而有;某乙的柏樹子之法相,依著某乙的自性法身而有,乃至於丙丁,以至於多人,各人那個意義上的 柏樹子之法相,皆依著各自的自性法身而有,皆是各自的自性法身的化現。自性法身的化現,即是化身佛(心的現象)。

:mrgreen:心的現象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348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由 妙吉祥如意 » 週一 5月 08, 2023 9:38 am

以鏡喻心,不只是引喻,真如與法性的(互動),確實如鏡納物顯影,相信有過天眼經驗者都有同感!!!
故曰,涅槃智,又有大圓鏡智的稱呼!!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鏡,影,智,一合相。
異熟種子異熟識,鏡影不一也不異。
五蘊熏習阿賴耶識,鏡,影,識,各分其用。
:mrgreen: 心的現象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