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
佛法講三覺,本覺,始覺,究竟覺
經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本覺),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
(始覺),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究竟覺)
夏蓮居老居士著的淨修捷要,有一句
無量壽佛,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託彼依正,顯我自心,始本不離,
直趨覺路,暫爾相違,便墮無明
相違就是始本分離了,分家了,失去正念,妄想紛馳,墮落無明坑,本具如來智
慧德相,不能現前了
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
Re: 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
這在三時繫念也有一句話,因忘自性彌陀佛(暫爾相違),異念紛馳總是魔(便墮無明)
在凡夫位,要能常保正念現前,始本不離,真的太難了
修行過程就是轉變,轉凡夫知見為佛知見;
凡夫知見,妄想執著,分別計較,貪瞋痴慢,累劫以來跟我們共生共存,太熟悉了,這個要讓它轉變,由厚轉薄,由重轉輕,由有到無
佛知見,清淨平等,慈悲喜捨,這個我們太陌生了,這個要讓它轉變,由薄轉厚, 由淡轉濃,由無到有
念佛法門,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很陌生,很不習慣;妄想紛飛,說三 道四,倒是熟透了,我們要讓它對調,轉换,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在凡夫位,要能常保正念現前,始本不離,真的太難了
修行過程就是轉變,轉凡夫知見為佛知見;
凡夫知見,妄想執著,分別計較,貪瞋痴慢,累劫以來跟我們共生共存,太熟悉了,這個要讓它轉變,由厚轉薄,由重轉輕,由有到無
佛知見,清淨平等,慈悲喜捨,這個我們太陌生了,這個要讓它轉變,由薄轉厚, 由淡轉濃,由無到有
念佛法門,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很陌生,很不習慣;妄想紛飛,說三 道四,倒是熟透了,我們要讓它對調,轉换,生處轉熟,熟處轉生
Re: 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
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要長時薰習才行,不是一蹴可成旳,難吧
俗話說[難能可貴],就是因為難,而能夠做到,或願意去做,那就太可貴了
淨土宗之往生仰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龍樹菩薩判為易行道
藕益大師雖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但也說[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勵]
我們從何處下手呢?
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古德開示,念念從心起,聲聲從口出,句句從耳入, 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
俗話說[難能可貴],就是因為難,而能夠做到,或願意去做,那就太可貴了
淨土宗之往生仰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龍樹菩薩判為易行道
藕益大師雖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但也說[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勵]
我們從何處下手呢?
經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古德開示,念念從心起,聲聲從口出,句句從耳入, 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
Re: 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
儒家有句話說[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若用在我們念佛用功,就是說念佛時,胡思亂想,妄想紛飛,有口無心,心不在佛,那也就念而不念了
古大德有云:任彼妄念紛飛,聽我六字分明,凡夫要能念到毫無妄想,那太稀有了,先盡量保持六字分明(心在焉),妄想來了,不必起心對治,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只要知其是妄想,不追逐妄想就好,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兩,
前文不是說全妄即真嗎,妄想亦是自心的作用,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並無自体,任彼自生自滅可也
南無阿彌陀佛
若用在我們念佛用功,就是說念佛時,胡思亂想,妄想紛飛,有口無心,心不在佛,那也就念而不念了
古大德有云:任彼妄念紛飛,聽我六字分明,凡夫要能念到毫無妄想,那太稀有了,先盡量保持六字分明(心在焉),妄想來了,不必起心對治,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只要知其是妄想,不追逐妄想就好,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兩,
前文不是說全妄即真嗎,妄想亦是自心的作用,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並無自体,任彼自生自滅可也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