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南山道長:聽!大海的潮音——智證之一百
1
《大智度論》曰:問曰:“聞者云何?聞用耳根聞耶?用耳識聞耶?用意識聞耶?若耳根聞,耳根無覺識知故,不應聞。若耳識聞,耳識一念故,不能分別,不應聞。若意識聞,意識亦不能聞。何以故?先五識識五塵,然後意識識。意識不能識現在五塵,唯識過去、未來五塵。若意識能識現在五塵者,盲聾人亦應識聲色。何以故?意識不破故。”答曰:“非耳根能聞聲,非耳識,亦非意識。是聞聲事,從多因緣和合,故得聞聲,不得言一法能聞聲。何以故?耳根無覺故,不應聞聲。識無色、無對、無處故,亦不聞聲。聲無覺、無根,故不知聲。爾時耳根不破,聲至可聞處,意欲聞情,塵意和合,故耳識隨生。耳識即生意識,能分別種種因緣得聞聲。以是故,不應作難。雖聞聲,佛法中亦無有法能作、能見、能知。如偈說:'有業亦有果,無作業果者,此第一甚深。是佛法能見,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佛法說。'”
2
傳曰:有僧嘗問荷澤會禪師:“見聞照聲色時,唯复抗行耶?唯有先後?”答曰:“抗行、先後即且止,汝畢竟將什麼作聲色?”僧曰:“如師所論,則無聲色可得也。”於是再拜,即日發去,後隱於蒙山。
3
《大智度論》裡的這段文章,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問,一是答。問者,非他人問,是龍樹菩薩自問;答者,非他人答,是龍樹菩薩自答。菩薩自設問,自作答,只為解決一事:我們為什麼能聽到聲音?
問:當我們聽到聲音時,譬如聽到這大海的海潮音時,是耳朵聽到呢?還是耳識聽到,還是意識聽到呢?
一般人你問他,是什麼聽到聲音的?都會肯定說,是耳朵聽到的。如果真是耳朵聽到的,耳朵本沒有覺知的功能,如何能聽到呢?如果耳朵能聽,睡熟之人,耳根不壞,為什麼在他旁邊說話 他卻聽不到呢?如果說是耳識聽到的,耳識只是當前一念,不能分別,又怎麼能聽到這是大海的潮音呢?如果說是意識聽到的,意識不能聽到當下之聲,它只能緣取過去 或未來的聲音法塵而進行分別。為什麼這麼說呢?
只有眼耳鼻舌身五識,能當下識取外境五塵,然後意識方能緣其所緣。所以意識所緣之聲塵,其實已是耳識之後的事,當意識緣取它時,此耳識緣聲之時 已成過去。故意識只能緣過去之事或緣取未來想像之事,而不能緣取當下。
既不能緣取當下,又怎麼能說 是意識聽到的呢?另外,若意識能聽,耳根壞失之聾子,他的意根並不壞,為什麼他不能聽到這聲音呢?如此看來,似乎耳朵不能聽,耳識、意識都不能聽,那又是什麼能聽到 這大海的潮音呢?
答:我們能聽到大海的海潮音這事,並不是耳朵聽到的,也不是耳識、意識聽到的,也不是海潮音它自己聽到的,是 這幾種緣和合在一起,而有了聽到海潮音這麼一回事,不能說是其中的那一法聽到的。
離開了其中的任何一緣,你都不可能聽到海潮音。為什麼這樣說呢?耳根本身無覺知,不能聞聲。耳識、意識,是離色的,不是色,它們不像五根,也不像五塵 那樣彼此對待,有質有礙,而是無形質無對的,既是無質無對之物,它們怎麼能與聲音相對而聞聲呢?故耳識、意識都不能聞聲。一般人都把耳識、意識等當成一個實有物,似乎如同藏在耳朵中的 一個接收器一樣,當與外面的聲音相對時,就能聞聲。其實非也,
六識都不是有形質之物,不是色法,不能與外塵相對。
海潮音本身也無覺知,它不能自己聽到自己,分別自己是海潮音。所以,無論根、塵、識三者,其中的任何一法 都不能聞聲。人又是如何聽到這大海的潮音呢?當耳根不壞失時,有海潮音傳到 可以聽得到的地方,你又注意傾聽,幾個因緣一旦和合,就有耳識產生,即能聞聲。隨著耳識的產生,與耳識密不可分等無間依的意識也隨之而有,即能聽到這是大海的潮音。所以,聽到大海的潮音,並不是它們之中 誰的功勞,而是共同和合的結果,因此也不能說誰是聽到海潮音的根本主宰者、作者,這中間沒有作者。
海潮音是諸緣和合的結果,離開諸緣,也沒有海潮音,而諸緣之中 又誰都不是海潮音。有人說,即是沒有人傾聽,海潮音還是客觀存在的。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沒有人,那外境只是大海的波濤 拍打海岸,搖動著空氣,大海水、海岸、空氣之外,沒有任何所謂的海潮音存在。所以,佛法裡面說,緣起是很深的,一般人很難於理解。可以說有作者,有作業,有作業的果報,也可以說無作者,無作業,無業果。
“此第一甚深,唯佛法能見。雖空亦不斷,相續亦不常,罪福亦不失,如是佛法說。”
有僧問菏澤神會禪師:“當眼見色、耳聞聲時,眼識耳識是與色聲二塵 是同時而有呢?還是有先後?”神會禪師說:“是同時有,還是先後有,這個問題 你且先放在一邊,我問你,你把什麼叫聲色?”學僧說:“按你這個意思,豈不是無聲色可得?”於是禮拜,當天就走了,後隱居於蒙山。
學人的開始問的意思,聲色是可以離開眼識耳識而另外獨有的,他這種看法 是世間人通常的看法。而實際並非如此,神會禪師言外之意,聲色即耳眼二識,哪裡能獨立而有?此學人根機也很不簡單,能於此言下知歸。
明白徹了龍樹菩薩所說《大智度論》里關於聞聲的論說,即能徹底明了 這位禪僧與神會禪師的這一對話交流的要義。至此境界,誰又能說禪不是教呢?誰能說禪與教是割裂無關的呢?
有師兄欲修習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這裡所說的就是!
a古典人發表於2012-5-19 12:00
老實說,熏習經教與參禪並不相違,理路清楚了,禪自在其中。寧可經年不悟,切莫日日張狂。
b好語!可治日日張狂之病!
a古典人發表於2012-5-19 12:00
老實說,熏習經教與參禪並不相違,理路清楚了,禪自在其中。寧可經年不悟,切莫日日張狂。
b
師兄說得好,經教為本,棄經教之說,就是口水禪.
法無,笑話,是無法可得.否則,學什麼佛法,睡大覺
不就得了.學習佛法,是為了明理了事.
a嘻嘻哈哈發表於2012-5-19 14:24
師兄說得好,經教為本,棄經教之說,就是口水禪.
法無,笑話,是無法可得.否則,學什麼佛法,睡大覺
不就得...
b
不管世間出世間,人還是人,總不能說理
也不要明,事也不要了吧.佛法在世間,不離
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a嘻嘻哈哈發表於2012-5-19 14:32
不管世間出世間,人還是人,總不能說理
也不要明,事也不要了吧.佛法在世間,不離
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
b例如祖師前輩,他們可說是無事自在人,
我們不是不可以說,但要在明理了事的
前提下,才能這麼說,亦可說無法也是法.
沒有前提,不是在玩"空手道"麼?不是在
瞎扯麼?當然,說說也是可以的,不可較真.
a古典人師兄:
南山師身邊多俊才,如拙無 的英姿天縱,密蹟的 俊朗飄逸,月藏的 雍容沉潛,等等不一而數,洋洋清流盡歸南山!
a國泰民安發表於2012-5-19 17:53
南山不阻流,畢竟送西去。
清清兩岸綠,滋滋慈母心。
斷涯翻激浪,沉潭飛鴻影。
南山多葳蕤,空谷少行人
清流接古道,惠風洗輕塵
青青翠竹樹,鬱鬱黃花林
祇園頻入夢,猶聞海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