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第十八首:上善若水 〈原 08章〉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經文破譯】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大道至善可以比諸於於水了,水能滋養萬物而不求回報,故與萬物無爭。又水總是畜居於大家所嫌惡的低下之處,所以說水這種利養萬物又謙卑無私的本性幾乎與道相近了。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修道之人都應該以水為榜樣:
『居善地。』
立身處世謙卑處下,則終生居善地而無災(老子曰:『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
『心善淵。』
內心能夠隨時保持虛寂靜篤,就如幽谷深淵般的靈靈不昧(老子曰:『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與善仁。』
樂善好施利物濟人,無是無非,美醜善惡一視同仁(老子曰:『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言善信。政善治。』
說話言而有信,治理人事能秉持正道不私心偏袒;
『事善能,動善時』
做事率直不取巧投機而有效率;行事都順勢而為所當為,不勉強造作。
『夫唯不爭,故無尤。』
就因為水利萬物而不與人爭長短,所以別人對他也就無所怨懟。
(老子曰:『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經文校佶】
《帛書老子》第五十二章 治水
上善治,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潚。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
夫唯不爭,故无尤。
《帛書版》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通行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帛書版》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
《通行版》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帛書版》居善地,心善“潚”。
《通行版》居善地,心善“淵”。
《帛書版》予ㄨㄨ,ㄨ善信,
《通行版》與善仁,言善信,
《帛書版》正善治,事善能,“蹱”善時。
《通行版》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帛書版》夫唯不爭,故无尤。
《通行版》夫唯不爭,故無尤。
以上經文一比較,就可發現《帛書老子》的內容真是到處隱藏著顛覆老子道學之誤失!
從本首經文結尾《帛書版》與《通行版》最後一句皆是:“夫唯不爭,故無尤”,我們可以據此校定《帛書版》前言:“水善利萬物而有靜。”“有靜”兩個字百分百是錯傳,老子原文應該如《通行版》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樣整章經文首尾文字對於水善於“處下不爭”的重點陳述才能一貫!
又從本首經文前段這句:
《帛書版》“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通行版》“處眾人之所惡,故几于道”
我們可以依此句文義與前面文字義理之承接而明白判定此首經文的主題應該如《通行版》“上善若水”才是正確的老子原文,《帛書版》“上善治水”一字之差,完全顛覆老子整首經文之文義與文藝,與老子道學“無為”之奧義更是相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