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狀哉?以此。(道德經21)
憨山之三教會通思想,王開府1998
雖以人道為修行之本,修行卻不能以人、天二乘為已足,必須層層上進。憨山指出儒家的不足在於:孔子之道未離分別,即使儒家的靜定工夫,祇是斷前六識分別邪妄之思,仍以七識為指歸,視為生機道源,所以儒家說「生生之謂易」。
至於道家之不足在於:老子雖能破前六識分別之執,伏前七識生滅之機。卻仍說:「生生者不生」,認取第八識精明之體,以為妙道之源,故稱之為「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玄之又玄」,以為天地萬物從此中變現。故曰「天地之根,眾妙之門」。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所以稱「自然」。由此觀之,老子還不能證入真「無生」(阿羅漢無生智.八地菩薩無生法忍),仍未打破生死窠堀。[37]
~~~~~~
回:
老子道德經並沒有『生生者不生。』這句經文。
憨山大師,乃引用莊子書:『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而呈述其見地,認為老子(取第八識精明之體,以為妙道之源)我認為憨山大師在此有所誤解莊子言論之本義也。
因此,下判,認為老子(認取第八識精明之體,以為妙道之源)這種申論就讓人不知所云了!!
莊子大宗師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亦易矣。
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註解:
修道修佛是背塵合覺。故稱出世間法……
莊子,此句:『
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是承續前文(見獨,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而來…
應該如下面之理解釋義……
殺生者不死,其注解,就是是講修道聖人的行止,即老子道德經講的:『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莊子此句殺生,就是除情去慾的意思!!修道因為損之又損,看似了無生機,但卻是凡情之死,而獲取永生之德。
故曰:殺生者不死。(佛家言:大死一回,涅槃重生)
生生者不生
這句話就是前句的反向思考,即是講,凡夫之人汲汲營營為自身求取功名富貴或健康長壽,其實是隨著時間一步一步,趨向死亡之途……
故曰:生生者不生。
莊子言:
朝徹,而後能見獨;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朝徹,就是明心見性,老子曰: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見獨,就是得道了,所謂(人能得一則萬事畢矣。)
見獨,得一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