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格下的法有點像"開玩笑"不是笑笑就結束
是要活過來
繼續走下去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格下的法有點像"開玩笑"《雜阿含經 卷第十二(296)》
這經文就是在說: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雖一切法從因緣生。而無所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因縁所生 無有生。
《大方等大集經》假名從因緣生。而實無生。
如《雜阿含296經》,比較因緣法「緣無明有行,緣行有識,緣識有名色,緣名色有六入處……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與緣生法「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二者可知,差別在於「有緣、無緣亅。大開眼界 寫: ↑週六 3月 25, 2023 2:02 pm《雜阿含經 卷第十二(29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緣生法」是法界常住法,所以這是指「12因緣法則」(無為)
「因緣法」並不是常住法,這是指:眾生所陷入的「12因緣循環」(有為)
因緣法/緣生法 在其他佛經已經被混用, 所以不應再拘於名稱是緣生法或因緣法
但兩者是緊密關聯 不可分割。一個是法則,一個是由法則所發動的惡循環
法則不能被消滅,但12支惡循環可被消滅
滅12支惡循環 就等於跳出大法則的控制
輕舟 寫: ↑週六 3月 25, 2023 4:26 pm
這經文就是在說: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雖一切法從因緣生。而無所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因縁所生 無有生。
《大方等大集經》假名從因緣生。而實無生。
———————————
這經文也在說,雖無所生,而從因緣生一切法。
離開從因緣生一切法,則無無所生可說。
一昧執無所生是斷滅論,無生義成龜毛免角虛妄想像的空談。
無明緣行即是因緣,無明是行因,行是無明緣,哪裡離開因緣?
無明緣行即無自性,無自性即不曾有法生,不曾有法生,何時不涅槃?
涅槃與緣起不是兩件事。
涅槃是形容緣起無實性的現象。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形容的是法的依存因緣。
心痴時就有痴行,心貪時就有貪行,心嗔時就有嗔行,有種種行緣於有識別能力,識別能力依於名色,名色由來於六入,六入由來於觸,觸感由來於。。。。。等即身心十二緣起,這叫凡夫行。
相反的,心戒時就產生戒行,心定時就產生定行,心智行就產生慧行,這種種行一樣緣於識別能力,識別能力一樣緣於名色。。。。。等十二因緣,這叫佛行。
想消滅凡夫十二因緣行就遠離凡聖情感妄想執著。而不是一天到晚妄想執著消滅妄想執著。
一念貪嗔痴是凡。這經文也在說,雖無所生,而從因緣生一切法。
離開從因緣生一切法,則無無所生可說。
=========
請先確認一下,應是眾生學佛,還是佛學眾生?
應是眾生求出三界六道,還是佛欲墮入三界六道?
大開眼界 寫: ↑週六 3月 25, 2023 2:02 pm《雜阿含經 卷第十二(296)》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因緣法及緣生法。
云何為因緣法。謂此有故彼有。謂緣無明行。緣行識。乃至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云何緣生法。謂無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所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無明有行。乃至緣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來自覺知。成等正覺。為人演說。開示顯發。謂緣生故。有老病死憂悲惱苦。此等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爾。法不離如。法不異如。審諦真實不顛倒。如是隨順緣起。是名緣生法。謂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是名緣生法。
「緣生法」是法界常住法,所以這是指「12因緣法則」(無為)
「因緣法」並不是常住法,這是指:眾生所陷入的「12因緣循環」(有為)
因緣法/緣生法 在其他佛經已經被混用, 所以不應再拘於名稱是緣生法或因緣法
但兩者是緊密關聯 不可分割。一個是法則,一個是由法則所發動的惡循環
法則不能被消滅,但12支惡循環可被消滅
滅12支惡循環 就等於跳出大法則的控制
不是這樣啦法則不能被消滅,但12支惡循環可被消滅
滅12支惡循環 就等於跳出大法則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