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131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18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03 pm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前四樓人,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須得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萬境何時才會如如?
心何時才會變為如如之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32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2:0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18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03 pm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前四樓人,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須得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萬境何時才會如如?
心何時才會變為如如之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直接來
意識,如何修行,才能轉成妙觀察智?
意識如何轉為妙觀察智?
講過很多遍了
要先修世界悉檀、為人悉壇,先增加人乘善法幫助他人,再轉
為天乘善法,也就是先得很多歡喜益
然後再修對治悉檀
再修苦集滅道智,減少煩惱規苦
再修前因後果智,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減少心結與疑惑。
而得很多破惡益
之後,才有辦法,把意識轉為妙觀察智
才能得到入理益。
直接把意識,轉為妙觀察智,這對一般人是行不通的。
要先修善法,然後,再把善法提昇為天乘善法
然後,再修如夢幻泡影的一切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什麼是入理益?
意識如何轉為妙觀察智?
有所得的意識,要轉為諸法無受的意識
有法可受的意識,轉為無法可受的意識,是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
那麼,要如何轉?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133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2:43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2:05 pm
寂照世間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18 pm
cyc320 寫: ↑週四 12月 09, 2021 1:03 pm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行由品第一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
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前四樓人,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無上菩提,須得是五樓大學佛法。
需要前四樓的基礎。
萬境何時才會如如?
心何時才會變為如如之心?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機緣品第七
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
自性具三身 發明成四智
不離見聞緣 超然登佛地
吾今為汝說 諦信永無迷
莫學馳求者 終日說菩提
通再啟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師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
大圓鏡智性清淨 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
若於轉處不留情 繁興永處那伽定
直接來
意識,如何修行,才能轉成妙觀察智?
意識如何轉為妙觀察智?
講過很多遍了
要先修世界悉檀、為人悉壇,先增加人乘善法幫助他人,再轉
為天乘善法,也就是先得很多歡喜益
然後再修對治悉檀
再修苦集滅道智,減少煩惱規苦
再修前因後果智,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減少心結與疑惑。
而得很多破惡益
之後,才有辦法,把意識轉為妙觀察智
才能得到入理益。
直接把意識,轉為妙觀察智,這對一般人是行不通的。
要先修善法,然後,再把善法提昇為天乘善法
然後,再修如夢幻泡影的一切善法,才能得無上正等正覺
什麼是入理益?
意識如何轉為妙觀察智?
有所得的意識,要轉為諸法無受的意識
有法可受的意識,轉為無法可受的意識,是為轉意識為妙觀察智。
那麼,要如何轉?
金剛經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 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 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 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 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 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 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 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 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 生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如是如是。須菩 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 是名善法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34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意識要如何轉為妙觀察智?
這是五樓法,五樓的般若夢幻泡影大法
妙觀察智,佛法大學生才有的大智慧
要如何開啟五樓佛法大學生的大智慧?
需要先學會一樓法、二樓法、三樓法、四樓法
不然的話
就會答不出來
就不懂把意識轉為妙觀察智的大智慧法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136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金剛經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 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 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 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 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 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 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 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 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一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南海濱楞伽山頂。種種寶華以為 莊嚴。與大比丘僧及大菩薩眾俱。從彼種種異佛剎來。是諸菩薩摩訶薩。無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遊戲。大慧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一切諸佛手灌其頂。自心現境界善解 其義。種種眾生。種種心色。無量度門隨類普現。於五法自性識二種無我。究竟通達。爾時大慧菩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剎土。承佛神力。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 掌恭敬。以偈讚曰。
世間離生滅 猶如虛空華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遠離於心識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遠離於斷常 世間恒如夢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 煩惱及爾炎
常清淨無相 而興大悲心
一切無涅槃 無有涅槃佛
無有佛涅槃 遠離覺所覺
若有若無有 是二悉俱離
牟尼寂靜觀 是則遠離生
是名為不取 今世後世淨
參考看看,依經須了義,實地多走幾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37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五停心觀的慈悲觀,或是不淨觀,都是對治悉壇。這是三樓佛法,苦集滅道法。
如果他人如夢幻泡影,那麼,就無法觀察對方的煩惱痛苦,也就無法修學對治悉檀,
也就無法得到破惡益。
三樓法,觀察對方的煩惱痛苦,這是除惡之法。
有惡需除之三樓法,惡來善度之法。
不要以為五停心觀很容易。
不,慈悲觀是非常困難的方法,這是天乘善法之後,才能學好的佛法。
十個學佛者,九個還不會的高級佛法。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38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五停心觀的慈悲觀,是三樓法
也是苦集滅道的一種法門
這並不是一樓法,是一樓的愚童很難相應的法門
是需要先學好十善法,才可能進入的法門
多數一樓人,並不想去原諒別人,或者是因為自己的煩惱痛苦
太多,還不想去原諒別人,不想原諒別人。於是,不願意去同
情別人,不願意去對別人慈悲。
所以,去觀察別人的煩惱痛苦的慈悲觀,就學不起來。
而學不起來,無法觀察別人的煩惱痛苦,無法觀察對方的煩惱
痛苦,就導致不能同情對方,不能對別人慈悲,因此,慈悲觀
就無法成就。
所以,慈悲觀在一樓人身上,是很難成功的。
-
寂照世間
- 文章: 3094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139
未閱讀文章
由 寂照世間 »
可憐的一樓人,還不知道二樓的風景
還不知道『常行十善天堂便至的香味』
聞到臭味會難遇不舒服,聞到香味會歡喜快樂
所以,修學世界悉檀的人,可以得到種種的歡喜益。
修學為人悉檀的人,可以得到種種生善益。
也就如同可以聞到種種歡喜益、生善益散發出來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