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在所知障應該有慢心我是不信阿羅漢有增上慢心這件事。
因為若有早已退席了
但無礙其清淨無漏心
所以會下來聽聞佛說妙法蓮華而信受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在所知障應該有慢心我是不信阿羅漢有增上慢心這件事。
因為若有早已退席了
犀牛不是原始佛教恆不住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10:58 am阿牛兄法安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04 pm 只是路過。
阿羅漢,修習聖道,已經完全熄滅五上分結 : 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其中,慢,包含各種慢心,像是增上慢、我慢、等慢、高慢、卑慢..等等各種慢心。
這些千奇百怪的慢心,阿羅漢已然完全永熄。
經證 : SN45.181。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search1 ... SN1310.htm
所以,法華經的5000僧眾退席的說法,是因應劇情需求所編派。
更何況,
任何人,不必要到證悟阿羅漢,只要證悟須陀桓,就俱備對 佛、法、僧、戒的不壞信。
也就是說,初果聖者,對 佛陀、正法,是毫不動搖的正信。
怎麼可能.....在法會中退席呢? 這不是缺乏常識、就是後期弟子刻意編排。
====
所以,犀牛認為,法華經的5000僧眾退席,是不可採信的。
平安如意
尊重您的信仰,
因為您們根本上就認定阿羅漢證量等於佛如來了。
只是佛如來是未聞佛法而能親自證得,而阿羅漢是聽聞佛法後而證得。
若按照您們的邏輯
證得阿羅漢就等於佛如來
那麼世尊當世時
就有很多弟子們證得阿羅漢=佛如來了。
可是您為什麼要反對經云:[今現在諸佛],
並且改[諸佛]成[之佛]呢?
悔過不是因為增上慢恆不住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10:43 am爭點在這裡: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1:21 pm你要確定阿羅漢會不會增上慢恆不住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7:25 pm尊重您的見解
個人不同見解:
除了佛已經滅度後,現前沒有佛外,
其餘實得阿羅漢(按包括現在、未來),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換句白話:
我釋迦牟尼佛現在說此法,若有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這裡主要爭點
是說實得阿羅漢到底心中還有沒有[增上慢心]?
從滅盡煩惱障來說,
當然沒有
雖實得阿羅漢但還有[所知障],
這個[所知障]是不是使他有懷高人一等而增上慢心,不信此法,不能回小向大?
而變成自了漢呢?
似乎值得討論。
法華華經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底下的經文是重點
阿羅漢有沒有懷「自謂已得究竟滅度」的增上慢心呢?
阿羅漢自己說有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至於有否懷增上慢心?
個人認為應該沒有。
反之,若有,他就不信受佛授記成佛了。
五百阿羅漢到於佛前
[..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經云:[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3]珠繫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4]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5]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那佛都是後天的囉!沒有天生自然佛啦
《法華經》這段經文,說的就是「佛性本有」,乃至「一切諸法,從心想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沒有例外。
次草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2:42 pm悔過不是因為增上慢恆不住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10:43 am爭點在這裡: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1:21 pm你要確定阿羅漢會不會增上慢恆不住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7:25 pm尊重您的見解
個人不同見解:
除了佛已經滅度後,現前沒有佛外,
其餘實得阿羅漢(按包括現在、未來),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換句白話:
我釋迦牟尼佛現在說此法,若有實得阿羅漢,若不信此法,無有是處。
這裡主要爭點
是說實得阿羅漢到底心中還有沒有[增上慢心]?
從滅盡煩惱障來說,
當然沒有
雖實得阿羅漢但還有[所知障],
這個[所知障]是不是使他有懷高人一等而增上慢心,不信此法,不能回小向大?
而變成自了漢呢?
似乎值得討論。
法華華經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比丘比丘尼, 有懷增上慢
底下的經文是重點
阿羅漢有沒有懷「自謂已得究竟滅度」的增上慢心呢?
阿羅漢自己說有自謂已得究竟滅度。
至於有否懷增上慢心?
個人認為應該沒有。
反之,若有,他就不信受佛授記成佛了。
五百阿羅漢到於佛前
[..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經云:[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妙法蓮華經卷第四
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受記已,歡喜踊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
「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3]珠繫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4]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5]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繫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
「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愚人, 便自[*]以為足。
是無知認為
這兩者不等同
但增上慢一定是無知認為
增上慢是心生分別而有
諸阿羅漢不作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何以故?世尊!以無少法名阿羅漢,由是因緣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如是念:我能證得阿羅漢性,即為執我、有情、命者、士夫
對經文不融通
對名相不清楚
就會起疑或是作妄想決定
認為認為再認為
一輩子活在所知中
那能自心清淨
所以我問你五千人中有沒有阿羅漢
你不敢當下回答
這種現象是你認知的阿羅漢不明確
讀過的經文吸收不夠
抓住重點的觀察力還要練習
那請問一句悔過不是因為增上慢
是無知認為
這兩者不等同
但增上慢一定是無知認為
增上慢是心生分別而有
謝謝次草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12:50 pm犀牛不是原始佛教恆不住 寫: ↑週三 3月 08, 2023 10:58 am阿牛兄法安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04 pm 只是路過。
阿羅漢,修習聖道,已經完全熄滅五上分結 : 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其中,慢,包含各種慢心,像是增上慢、我慢、等慢、高慢、卑慢..等等各種慢心。
這些千奇百怪的慢心,阿羅漢已然完全永熄。
經證 : SN45.181。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search1 ... SN1310.htm
所以,法華經的5000僧眾退席的說法,是因應劇情需求所編派。
更何況,
任何人,不必要到證悟阿羅漢,只要證悟須陀桓,就俱備對 佛、法、僧、戒的不壞信。
也就是說,初果聖者,對 佛陀、正法,是毫不動搖的正信。
怎麼可能.....在法會中退席呢? 這不是缺乏常識、就是後期弟子刻意編排。
====
所以,犀牛認為,法華經的5000僧眾退席,是不可採信的。
平安如意
尊重您的信仰,
因為您們根本上就認定阿羅漢證量等於佛如來了。
只是佛如來是未聞佛法而能親自證得,而阿羅漢是聽聞佛法後而證得。
若按照您們的邏輯
證得阿羅漢就等於佛如來
那麼世尊當世時
就有很多弟子們證得阿羅漢=佛如來了。
可是您為什麼要反對經云:[今現在諸佛],
並且改[諸佛]成[之佛]呢?
原始佛教才會認為阿羅漢與佛證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