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81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4:16 pm
恆不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10:09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3:42 am
比較實際的講,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心經講的一清二楚,可真正看懂的又有多少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這幾句就是針對小乘行者實修佛法的缺憾而做提示。若能看懂就知道世尊之所以呵責小乘阿羅漢獨覺以滅盡定(究竟涅槃)為極果的真正原由了。
妙兄法安
您說:[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個人見解是
一切法空,法無高下,是要從修行方法找到大小乘不同原因,這樣自然知道結果的不同了。
回:
沒錯,大小乘行者就是在實修實證功夫上分高下!!
給妳一段經證做參考:
首楞嚴經
阿難!第一義者:汝等若欲捐捨聲聞,脩菩薩乘,入佛知見,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
阿難!若於因地,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
今天不談心經上的[究竟涅槃]是誰的。
回:
不談就不會真懂!!
我用另外一種方式說說
1.我們都同意大乘人除盡二障,證二空即是成就自覺覺他的圓滿佛果。
2.自覺圓滿:就是除盡煩惱障,證人我空。(菩薩不動地、回小向大阿羅漢)
3.覺他圓滿:就是除盡所知障,證法我空。(金剛喻定)
4.自覺覺他圓滿:除盡二障,證二空圓滿,(圓滿佛果)
以上修行流程知道了,那就來談心經文的修行程序與法門。
回:
簡單一句,修佛終極佛果即是得一切種智。其他說法都不離此義。那麼,何謂一切種智!?
心經大家都會背誦了
所以直接就講簡單一點
1.五蘊皆空(自覺圓滿)。這四個字就是菩薩第八不動地已除盡煩惱障,證人我空。
回:
就是講心解脫(證解阿賴耶識)。
2.諸法空相(覺他圓滿)。這四個字就是菩薩第八不動地及以上地,已除盡煩惱障,證法我空。
回:
就是講無漏法性(超物理空間)
3.至於修行境界。就是[五蘊皆空與諸法皆空]各自隨後的經文內容說明。
回:
五蘊皆空,斷人我執。心解脫。證悟究竟涅槃。
諸法空相,斷法我執。慧解脫。圓滿一切種智。
以上請參考
註:
如此證人我二空後,最後經文上的[究竟涅槃]到底是誰的境界,
就自然明白了。
回:
究竟涅槃,是滅盡一切法,五蘊皆空,不動地菩薩斷人我執,完成心解脫,故曰,證悟一真如心。
大般涅槃經 卷五
無語。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82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二楞子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12:05 pm
雜阿含946經[正聞本13286經/佛光本938經](無始相應/道品誦/如來記說)(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異婆羅門來詣佛所,恭敬問訊;問訊已,退坐一面,白佛言:
「瞿曇!未來世當有幾佛?」
佛告婆羅門:
「未來佛者,如無量恒河沙。」
爾時,婆羅門作是念:
「未來當有如無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我當從彼修諸梵行。」
爾時,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時,婆羅門隨路思惟,我今唯問沙門瞿曇未來諸佛,不問過去,即隨路還,復問世尊:
「云何瞿曇!過去世時復有幾佛?」
佛告婆羅門:
「過去世佛,亦如無量恒河沙數。」
時,婆羅門即作是念:
「過去世中有無量恒河沙等諸佛世尊,我曾不習近;設復未來如無量恒河沙三藐三佛陀,亦當不與習近娛樂,我今當於沙門瞿曇所修行梵行。」
即便合掌白佛言:
「唯願聽我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
佛告婆羅門:
「聽汝於正法律出家修梵行,得比丘分。」
爾時,婆羅門即出家、受具足。
出家已,獨一靜處思惟,所以善男子正信非家出家學道……乃至得阿羅漢。
別譯雜阿含339經(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世尊,在一面坐,白佛言:
「世尊!未來當有幾佛出世?」
佛答之言:
「未來當有恒河沙諸佛出現於世。」
時,婆羅門聞佛所說,作是念:
「我當於未來佛所修梵行。」
迴還不遠,復作是念:
「我竟不問過去之世幾佛出世!」
作是念已,還至佛所白佛言:
「世尊!過去之世幾佛出世?」
佛答之曰:
「過去有無量恒河沙諸佛已出於世。」
時,婆羅門復作是念:
「過去未來諸佛出世,我不值遇,今得值佛,云何空過?我當於佛法中出家學道。」
即起合掌白佛言:
「世尊!唯願慈愍聽我出家,於佛法中修行梵行。」
佛即聽許,尋得出家。
既出家已,獨處閑靜精勤修習,斷於生死,得阿羅漢。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是的!
過去、未來都有諸佛。
就是當時世尊在世時,
世尊也說:【今現在諸佛】
大乘人只有提出原始雜阿含經證,
讓二乘人信不信?
雜阿含經(四九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4]那羅揵[5]陀賣衣者菴羅園。
爾時,舍利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深信世尊,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況復過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所說,第一之說,能於眾中作師子吼,自言深信世尊,言過去、當來、今現在,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佛菩提等者,況復過上?」佛問舍利弗:「汝能審知過去[6]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7]戒?」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
世尊復問:「舍利弗!知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復知未來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復能知今現在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若不知過去、未來、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中所有諸法。云何如是讚歎?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說言:『我深信世尊,過去、當來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況復過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之分齊,然我能知諸佛世尊法之分齊。我聞世尊說法,轉轉深、轉轉勝、轉轉上、轉轉妙,我聞世尊說法,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於法,於大師所得淨信,心得淨。
「世尊是等正覺。世尊!譬如國王有邊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堅密,[1]唯有一門,無第二門,立守門者,人民入出皆從此門,若入若出,其守門者,雖復不知人數多少,要知人民唯從此門,更無他處。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2]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3]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4]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是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漫步的犀牛
- 文章: 734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83
未閱讀文章
由 漫步的犀牛 »
非針對性地回應學友們的一些問題。
1. 佛陀全面性地通達聖道,因此,祂可以無礙地開示、剖析、針對不同秉性、給予不同的指導,協助弟子趣向涅槃。
聲聞弟子阿羅漢,雖然聽從 佛陀的教導而自證聖道,但是,卻沒有能力向 佛陀一樣,能無礙地開示、應機教導。
順帶一題,佛陀與弟子阿羅漢的差異,在
SA.684經 有提到。
經證:
SA.684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2. SA.75經中,關於佛陀、弟子,.....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這兩段,其實是一樣的。
只是關於弟子阿羅漢比丘的描述,簡略了 "
不起、解脫" !
這可以從其他經典中看到,很多對弟子阿羅漢的描述,也有 "不起、解脫" 的說法。
同上
經證:
SA.684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3. 關於不起、解脫....
這是縮寫,也是經典常見的定型句。
原文是這樣的 :
於色(受想行識)生《
厭》、《
離欲》、《
滅》盡,《
不起》諸漏,心正《
解脫》。
縮寫就成了 :
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這樣看,意思就很清楚了。
不要望文生義,把《
不起》...等等的名詞,隨意就拖來蹂躪一番。
====
平安 如意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84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這裡佛是
1.滅
是寂滅、涅槃之義。
佛是:一切法本來涅槃(寂滅)。
所以不斷生死生滅,不住涅槃不生不滅,生死即涅槃故,不起寂滅解脫心。
2.不起。
佛是以無所得故,依般若波蘿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因此這裡的[不起]是指:有所得、有所求、有所住的心不起。
也就是無所得、無所求、無所住。
反過來阿羅漢慧解脫觀經文上並沒有[不起]這兩個字。
因為他是以滅生滅而寂滅。
但佛是證一切法本來生滅。
所以同樣是涅槃果,但修因不同,證果兩者就有差別。
-
次草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85
未閱讀文章
由 次草 »
這可以從其他經典中看到,很多對弟子阿羅漢的描述,也有 "不起、解脫" 的說法。
說者有意
聽者無心辯證
問題就卡在那裏了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86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09 am
非針對性地回應學友們的一些問題。
1. 佛陀全面性地通達聖道,因此,祂可以無礙地開示、剖析、針對不同秉性、給予不同的指導,協助弟子趣向涅槃。
聲聞弟子阿羅漢,雖然聽從 佛陀的教導而自證聖道,但是,卻沒有能力向 佛陀一樣,能無礙地開示、應機教導。
順帶一題,佛陀與弟子阿羅漢的差異,在
SA.684經 有提到。
經證:
SA.684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2. SA.75經中,關於佛陀、弟子,.....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這兩段,其實是一樣的。
只是關於弟子阿羅漢比丘的描述,簡略了 "
不起、解脫" !
這可以從其他經典中看到,很多對弟子阿羅漢的描述,也有 "不起、解脫" 的說法。
同上
經證:
SA.684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3. 關於不起、解脫....
這是縮寫,也是經典常見的定型句。
原文是這樣的 :
於色(受想行識)生《
厭》、《
離欲》、《
滅》盡,《
不起》諸漏,心正《
解脫》。
縮寫就成了 :
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這樣看,意思就很清楚了。
不要望文生義,把《
不起》...等等的名詞,隨意就拖來蹂躪一番。
====
平安 如意
不要望文生義,把《不起》...等等的名詞,隨意就拖來蹂躪一番。
牛兄法安
說這一句話是隨意吧!
有人偷偷更改經文才叫不隨意而故意。
請您看看原來雜阿含經(六八四)經文
是這樣:
1.[「若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按:這經文中是[滅盡、不起、]
這是以不涅槃心而證得大涅槃解脫。
2.[若復比丘於色生厭、離欲、不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
按:這經文中沒有滅盡,僅有:不起。
這個不起是指:諸漏不起。
經云:離於我見,諸漏不起。
以上說明才是本經文真義。
請忠於原文,
先在經文上亂加[滅盡]二字,
然後反批原文是縮寫漏字,是故意師心自用吧?
反過來看看您引有人偷改經文:
3. 關於不起、解脫....
這是縮寫,也是經典常見的定型句。
原文是這樣的 :
於色(受想行識)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
縮寫就成了 : 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雜阿含經(六八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於色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解脫,是名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若復比丘於色生厭、離欲、不起、解脫者,是名阿羅漢慧解脫。受、想、行、識亦如是說。諸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種種別異。」
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唯願為說,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87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次草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28 am
這可以從其他經典中看到,很多對弟子阿羅漢的描述,也有 "不起、解脫" 的說法。
說者有意
聽者無心辯證
問題就卡在那裏了
佛法不賣人情的
應該是
流水無情
落花有意吧
-
漫步的犀牛
- 文章: 734
-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88
未閱讀文章
由 漫步的犀牛 »
另外提到南傳對於三世諸佛的看法。
依現在上座部的一般見解 :
三世中,是有諸佛成就出現於世。
過去有無量諸佛,未來有一樣有無量諸佛會成就出世。
但,佛陀住世當時,就
只有本師 釋迦牟尼佛;並
沒有十方佛的說法。
在古老的五部尼科耶中、或各部傳習的四部阿含中,並沒有當世十方佛的記載。
若有的話,是否有學友能提供經證?
====
十方三世諸佛的問題,牽涉到 "
道爭",千年無解、只是加速正法沉沒。
在阿育王贊助的第三次結集,主持人帝須尊者,就提到 :
一切方住諸佛,是大眾部的一種邪執 !
記載於第三次結集中的
論事;第21卷、第六章、一切方論,
詳情參閱 :
http://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 ... 2n0030_021。
犀牛是
贊同帝須尊者的見解。
====
其次,
犀牛一向反對把佛法當成宗教,
因為,
宗教,不能證偽 !
一切都只能 "
信" 了再說! 動不動就要先 "
信" ! 一切疑問就只能推給 "
不思議、不可說..." 。
這與 佛陀的教導是相反的。
佛陀歡迎任何有志解脫的人,聽聞祂的開示、提問正確有益的問題 (無益問題則置答、聖默然)、
歡迎質疑、並邀請你來嘗試祂的解脫道、看看是否有效 ?!
犀牛反對的,
不是大乘、而是反對~反智、盲從...無智的理盲。
犀牛贊同的,
也不是南傳上座部的部派,
而是可以
辨證的、可行的、現法、不待時節、邀你來即此見、緣自覺的解脫道。
平安 圓滿
-
次草
- 文章: 3685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90
未閱讀文章
由 次草 »
也有人提供差別點是如來十力
在不起與解脫名相鑽研就能通透如來十力嗎
-
恆不住
- 文章: 1915
-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91
未閱讀文章
由 恆不住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二 3月 07, 2023 10:50 am
另外提到南傳對於三世諸佛的看法。
依現在上座部的一般見解 :
三世中,是有諸佛成就出現於世。
過去有無量諸佛,未來有一樣有無量諸佛會成就出世。
但,佛陀住世當時,就
只有本師 釋迦牟尼佛;並
沒有十方佛的說法。
在古老的五部尼科耶中、或各部傳習的四部阿含中,並沒有當世十方佛的記載。
若有的話,是否有學友能提供經證?
====
十方三世諸佛的問題,牽涉到 "
道爭",千年無解、只是加速正法沉沒。
在阿育王贊助的第三次結集,主持人帝須尊者,就提到 :
一切方住諸佛,是大眾部的一種邪執 !
記載於第三次結集中的
論事;第21卷、第六章、一切方論,
詳情參閱 :
http://tripitaka.cbeta.org/mobile/index ... 2n0030_021。
犀牛是
贊同帝須尊者的見解。
====
其次,
犀牛一向反對把佛法當成宗教,
因為,
宗教,不能證偽 !
一切都只能 "
信" 了再說! 動不動就要先 "
信" ! 一切疑問就只能推給 "
不思議、不可說..." 。
這與 佛陀的教導是相反的。
佛陀歡迎任何有志解脫的人,聽聞祂的開示、提問正確有益的問題 (無益問題則置答、聖默然)、
歡迎質疑、並邀請你來嘗試祂的解脫道、看看是否有效 ?!
犀牛反對的,
不是大乘、而是反對~反智、盲從...無智的理盲。
犀牛贊同的,
也不是南傳上座部的部派,
而是可以
辨證的、可行的、現法、不待時節、邀你來即此見、緣自覺的解脫道。
平安 圓滿
但,佛陀住世當時,就只有本師 釋迦牟尼佛;並沒有十方佛的說法。
牛兄法安
南傳都說唯一釋迦牟尼佛,沒有其他佛。
但原始雜阿含經說:[今現在諸佛]
那就是佛承認不但有過去、未來、乃至現在三世諸佛。
請說[今現在諸佛]您對此看法如何?
來分享大眾法友吧!
雜阿含經(四九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4]那羅揵[5]陀賣衣者菴羅園。
爾時,舍利弗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深信世尊,過去、當來、今現在,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況復過上?」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善哉所說,第一之說,能於眾中作師子吼,自言深信世尊,言過去、當來、今現在,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佛菩提等者,況復過上?」佛問舍利弗:「汝能審知過去[6]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7]戒?」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
世尊復問:「舍利弗!知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復知未來三藐三佛陀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復能知今現在佛所有增上戒。如是法、如是慧、如是明、如是解脫、如是住不?」
舍利弗白佛言:「不知。世尊!」
佛告舍利弗:「汝若不知過去、未來、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中所有諸法。云何如是讚歎?於大眾中作師子吼,說言:『我深信世尊,過去、當來諸沙門、婆羅門所有智慧,無有與世尊菩提等者,況復過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不能知過去、當來、今現在諸佛世尊心之分齊,然我能知諸佛世尊法之分齊。我聞世尊說法,轉轉深、轉轉勝、轉轉上、轉轉妙,我聞世尊說法,知一法即斷一法,知一法即證一法,知一法即修習一法,究竟於法,於大師所得淨信,心得淨。
「世尊是等正覺。世尊!譬如國王有邊城,城周匝方直,牢固堅密,[1]唯有一門,無第二門,立守門者,人民入出皆從此門,若入若出,其守門者,雖復不知人數多少,要知人民唯從此門,更無他處。如是,我知過去諸佛、如來、應、等正覺悉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2]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當來世諸佛世尊亦斷[3]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今現在諸佛世尊、如來、應、等正覺亦斷五蓋——惱心、令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舍利弗!過去、未來、今現在佛悉斷五蓋——惱心、[4]慧力羸、墮障礙品、不向涅槃者,住四念處,修七覺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是經已,尊者舍利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