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善說。
無所求就是[不起]之義
這樣就可以談主題了
來談談經文說佛與阿羅漢慧解脫差異的這一部分。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慧解脫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依經文說
這兩句話有一樣嗎?
比較實際的講,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恆不住 寫: ↑週五 3月 03, 2023 9:45 am 證得阿羅漢與成佛如來的差別?
《雜阿含75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受陰,何等為五?謂色受陰,比丘!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是名如來應等正覺。
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名阿羅漢慧解脫。
比丘!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有何差別?」
比丘白佛:「如來為法根、為法眼、為法依,唯願世尊為諸比丘廣說此義,諸比丘聞已,當受奉行。」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上雜阿含75經文:
1.佛是「於色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不起、解脫,]
2.阿羅漢是:[比丘亦於色厭、離欲、滅,....如是,受想行識厭,離欲,滅,.]
依經文說
這兩句話有一樣嗎?
次兄法安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這段經文不是已經明白指出如來、羅漢差別
重點是什麼
妙兄法安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3:42 am比較實際的講,大小乘佛法,是從修行功夫上分高下!!
心經講的一清二楚,可真正看懂的又有多少呢??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經這幾句就是針對小乘行者實修佛法的缺憾而做提示。若能看懂就知道世尊之所以呵責小乘阿羅漢獨覺以滅盡定(究竟涅槃)為極果的真正原由了。
1.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二乘要聞法才知,未通達無上菩提恆不住 寫: ↑週一 3月 06, 2023 9:39 am次兄法安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未曾聞法,能自覺法,通達無上菩提,於未來世,開覺聲聞而為說法,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
比丘!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未得而得,未利而利,知道、分別道、說道、通道,復能成就諸聲聞,教授教誡,如是說正順欣樂善法,是名如來、羅漢差別。」
這段經文不是已經明白指出如來、羅漢差別
重點是什麼
您引這一段經文差別
都是佛說
那當然我會續解說的!
前貼文我是從一開始就要找出修行下手差別根源的不同。
若這個根源一開始就不同因,
那麼所成的果自然就不同了。
對於我說有何看法呢?
至於您說的這一段佛說差別
何不先說說您的見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