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機緣品第七》
僧智常。信州貴谿人。髫年出家。志求見性。一日參禮。
師問曰。汝從何來。欲求何事。
曰。學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禮大通和尚。蒙示見性成佛之義。未決狐疑。遠來投禮。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師曰。彼有何言句。汝試舉看。
曰。智常到彼。凡經三月。未蒙示誨。為法切故。一夕獨入丈室。請問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見虛空否。
對曰。見。
彼曰。汝知虛空有相貌否。
對曰。虛空無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猶如虛空。了無一物可見。是名正見。無一物可知。是名真知。無有青黃長短。但見本源清淨覺體圓明。即名見性成佛。亦名如來知見。
學人雖聞此說。猶未決了。乞和尚開示。
師曰。彼師所說。猶存見知。故令汝未了。
吾今示汝一偈。
不見一法存無見 大似浮雲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 還如太虛生閃電
此之知見瞥然興 錯認何曾解方便
汝當一念自知非 自己靈光常顯現
常聞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無端起知見 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 寧越昔時迷
自性覺源體 隨照枉遷流
不入祖師室 茫然趣兩頭
智常一日問師曰。佛說三乘法。又言最上乘。弟子未解。願為教授。
師曰。汝觀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無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見聞轉誦是小乘。
悟法解義是中乘。
依法修行是大乘。
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乘是行義。不在口爭。汝須自修。莫問吾也。一切時中。自性自如。常禮謝。執侍終師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