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大開眼界
- 文章: 153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121
未閱讀文章
由 大開眼界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大般涅槃經》
云何名爲十二因縁。從無明生行。從行生識。從識生名色。從名色生六入。從六入生觸...
無明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
問,
無明 從何生?
佛經說「
妄元無因」
意指:
無明的發生 不需要任何
原因 或
第一因。
《楞嚴經》如演若多迷頭認影。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
﹋﹋﹋﹋﹋﹋﹋﹋﹋﹋﹋﹋﹋﹋﹋﹋﹋﹋﹋﹋﹋﹋﹋﹋﹋﹋﹋﹋﹋﹋﹋
無明 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大寶積經》以眼對色者 名為顛倒。
《雜阿含經 334》
緣眼.色 生不正思惟。生於癡。彼癡者是無明...耳鼻舌身意 亦如是説。
佛經說, 【
六根和
六塵和合】, 便是
愚痴無明
不需要任何原因,就會自然而然
以六根緣六塵。所以叫做「
妄元無因」
-
大開眼界
- 文章: 1532
- 註冊時間: 週五 12月 31, 2021 6:32 pm
#122
未閱讀文章
由 大開眼界 »
藍海千尋 寫: ↑週一 2月 13, 2023 7:02 am
惠能
三十六對是何?何義?幹嘛用?
我看論壇無人知曉。
.
成雙成對, 就是佛法所說的「有二相」
-
cyc320
- 文章: 1910
-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123
未閱讀文章
由 cyc320 »
若著相於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若全著相。即長邪見 )。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於道性罣礙。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若全執空。即長無明 )。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自性動用。共人言語。外於相離相。內於空離空 )。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法。出入即離兩邊 )
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聖對。問聖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如一問一對。餘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若執著常,用無常對治;若執著無常,用常對治;其實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彼此皆平等不二,為如如理論,即中道義)。設有人問。何名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即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餘問悉皆如此。汝等於後傳法。依此轉相教授。勿失宗旨(是法平等 無有高下)
-
藍海千尋
- 文章: 3841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124
未閱讀文章
由 藍海千尋 »
成雙成對, 就是佛法所說的「有二相」
是的。
惠能之所以以三十六對為至寶,正因為他依此相對法法戰攻無不克,自鳴得意。
說穿了,只是掌握無常不定的要訣而已。
輸贏成為法戰主要目的,贏了面子,輸了慧命,害了自己,害了眾生。
惠能說:不在文字。
却不知有“出世文字”的存在。(大般涅槃經是出世文字)
毀謗大般涅槃經證據確鑿。
-
藍海千尋
- 文章: 3841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126
未閱讀文章
由 藍海千尋 »
三十六對當寶,若有般若智,決定是:世間般若。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129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藍海千尋 寫: ↑週日 2月 12, 2023 12:03 pm
我看輕惠能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提出的三十六對。
惠能三十六對,正是為了其後世徒子徒孫法戰輸贏而設施。
阿毗達磨。譯曰對法。
對法者,智慧之名。
論藏,亦名對法。
對法
【佛學大辭典】 (術語)
阿毗達磨。譯曰對法。梵語Abhidharma,對為對觀對向之義,法為四諦涅槃之法。以無漏聖道之智慧,對觀四諦之理,對向於涅槃之果,故名對法。
蓋對法者,智慧之名也。然三藏中論藏為於諸法之性相,問答抉擇,而生其無漏智慧之法文,故
彼之論藏,亦名對法。俱舍論一曰:「論謂生無漏慧教,此諸慧論是彼資糧,故亦得名阿毗達磨。」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130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無比法
【佛學大辭典】
(術語)阿毗曇,一譯無比法,無比類之無上法也。
-
周善為
- 文章: 2037
-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131
未閱讀文章
由 周善為 »
阿毘達磨
阿毘達磨,舊譯阿毘曇,簡稱毘曇,意譯為「無比法」、「對法」、「大法」,佛教著作分類之一,為論書的一種,結集為論藏,收入三藏之中。它通常是針對修多羅中的觀點,進行統整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