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字三㸃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伊字三㸃

#111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個人見解,今印度佛教式微而中、日、韓、越佛教不衰,可知其重視大乘佛法為主要原因之一?!(依實際 言論自由)
次草
文章: 3685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伊字三㸃

#112

未閱讀文章 次草 »

恆不住 寫: 週五 1月 20, 2023 11:02 am [佛光大辭典]
自相
(一)梵語 sva-laksana 或 svabhāva。為「共相」之對稱。又作自性。指自體個別之體相。亦即不與他相共通,而具有自己一定之特質者,稱為自相;此係唯識宗所說。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載,諸法之自體,唯證智可知而不可言喻者,是為自相
大般若經裏有自共相
也是唯識宗所說嗎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伊字三㸃

#113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佛光大辭典]
自相
(一)梵語 sva-laksana 或 svabhāva。為「共相」之對稱。又作自性。指自體個別之體相。亦即不與他相共通,而具有自己一定之特質者,稱為自相;此係唯識宗所說。據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末載,諸法之自體,唯證智可知而不可言喻者,是為自相。

唯識宗所說:

自相又作自性。指自體個別之體、相。

也就是自性的性體與空相。

因[自相空]僅是現量證智能知。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伊字三㸃

#114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與各位學友不同的是,
犀牛所追隨的佛法,
是可以質疑的,是理性的、不會要求動不動就先相信的 !
是尊重 佛陀的律制、服膺四聖諦教法,通往尊重個人菩提願的解脫之道。
(想成就佛道、成就辟支佛、成就阿羅漢道,都尊重個人之願)
====================================
信--很有意思
信也將決定每個人適合哪個法門,將如何走
有人就是信大乘,信佛
不能走大乘,自己不能成佛
就不能專一,精進
取而代之的是懷疑,猶疑,不安--這些都是不信的副作用
然而,不知是否有人曾經想過這種信,到底是信甚麼?
1真的是信"釋迦牟尼"嗎?2還是信"自己想要的"?
其實1,2很難搞得清楚
甚至可能很多人從來沒想過
一對戀人,男的跟女生說--我很愛妳
女生說,不,你不愛我,你只愛你自己
男生說--不可能,我是真的愛你
女生說,我們做個實驗,我有一個我真正喜歡的人,我想嫁給他
你能祝福我嗎?不僅祝福,你還要很高興,很快樂
因為你愛的人,找到了幸福,所以你一定是快樂的
世界有這種男生嗎?你是嗎?

其實,我們每個人不是只有"信"這件事
幾乎包括所有事
我們都是"信"自己想要的,"愛"自己想要的
你愛的是--你的想要,你愛的仍是你自己,你並不是真的愛對方,那是你永遠無法察覺的錯覺
你要知道--你看出的樹,並不是真正的樹
樹就是樹在那裏,跟你看不看見絲毫沒有關係
你看見的是你的眼識,你的眼識不直接是樹,那是兩件事
若再牽扯到意識,那麼又離樹更遠了,妄想幻覺更多了
逍遙
文章: 427
註冊時間: 週五 1月 07, 2022 3:12 am

Re: 伊字三㸃

#115

未閱讀文章 逍遙 »

你信甚麼?
禪宗有一句話--直下承擔
承擔甚麼--諸家解釋,每人解釋
承擔我就是佛?,承擔我不是佛?
其實最好的承擔--就是承擔事實
然而承擔事實說起來簡單
真做起來--恩恩,遠比想像中困難
因為第一件事--要承擔事實,總要先知道甚麼是事實吧
單單--先知道甚麼是事實
就已經刷掉99%的人
有這麼多嗎?
從上面犀牛兄的例子來看就知道了
佛或戒律或大乘的莊嚴,不可冒犯,不可質疑
--所以事實是甚麼,只要扯上佛--我想應該就不重要了,不是嗎?
那這種人,就不適合講承擔
承擔可能遠比你想像中的困難
現實是很骨感的,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現實

幸好,在佛法這條路
承擔其實只是非常小眾市場
佛最令人激賞的就是廣開方便,又不失究竟
還是有其他道路的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伊字三㸃

#116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59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1月 18, 2023 1:06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1月 18, 2023 12:49 pm 本人的答覆,請妙大德從頭到尾仔細看過,

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起碼的態度。

否則,本人不再回應了。
你這是在做法義辨證嗎!?還是幼稚園中班生,在找人鬥嘴!?像這種程度也敢找我辯論佛法!?🙄🤣🤣🤣🤣🤣😂
.
妙大德既然無法理解前面簡答,
那麼本人便於此重新答覆如下。

《妙法蓮華經》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據上述二項經文,妙吉祥大德宣稱:

「以上兩部大乘了義重要經典,不就是直接互相印證了嗎!?為何還有網友於此(究竟涅槃)的正確法義,一直想不開!?

大乘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證入究竟涅槃,即究竟寂滅,究竟一法不染,即是修佛證悟一真如心,即是真空不妙有,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果一切種智。經文開示的一清二楚,毫無疑義。

究竟涅槃如果不是不染一法之偏空,真空不妙有,那麼世尊怎會於經中苛責「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亅?如果沒次第,世尊這句「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作何解釋?」

😀顯然,妙大德根據上述二則經文主張,已證究竟涅槃的二乘阿羅漢,既然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同樣已證究竟涅槃的大乘第八地菩薩,當然也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按:

1)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曰:「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雜阿含262經》曰:「如來離於有無二邊,說於中道。」

3)中道者,不二之義,絕待之稱,雙非雙照之目也。

4)真空妙有者,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見真空妙有條)。

5)真如者,或云自性清淨心,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見真如條)。

6)大般若經說:「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嚴定,亦名金剛三昧,亦名般若波羅蜜多。亅若行人初發心時,能如是正觀心佛性者,亦即名入如來定(見一切如來定條)。

7)晉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天台謂初住位菩薩便成正覺者,是為圓教初住成佛之意。華嚴則謂十信之滿位得一切位及佛地,此謂之信滿成佛,是於初心成究竟之正覺也(見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條)。

8)圓教初住已上至等覺,漸次破一品之無明,證一分之中道者,即名分證佛(見六即佛條)。

9)法身菩薩者,斷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天台家判為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之菩薩(見法身菩薩條)。

10)究竟涅槃者,即大般涅槃(見究竟涅槃條)。

11)《法華》、《般若》、《涅槃》等,皆係大乘一乘了義經典。此等大乘佛道,泯相入性,係屬別圓,非為二乘藏通(見四種佛條)。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豈有妙大德所謂「已證大般涅槃的大乘第八地菩薩,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理?

而妙大德所說「究竟涅槃,係屬偏空,真空不妙有」,又豈非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註:

1)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雜阿含262經》『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3)中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法相以唯識為中道,三論以八不為中道,天台以實相為中道,華嚴以法界為中道。中者,不二之義,絕待之稱,雙非雙照之目也。

4)真空妙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

5)真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語出於金剛經之梵本,譯曰真如性),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故云真,常住而不變不改,故云如。唯識論二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淨心,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也。

6)一切如來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稱大空三昧也。大日經一曰:「正覺之等持,三昧證知心,非從異緣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來定,故說為大空,圓滿薩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來定者。如大般若經說: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嚴定,亦名金剛三昧,亦名般若波羅蜜多。佛佛道同,更無異路。若行人初發心時,能如是正觀心佛性者,亦即名入如來定。」

7)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雜語)晉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為顯華天兩宗圓頓極意之經文。然華天於此文異其義,天台謂初發心者初住也,便成正覺者,破一分無明而現八相成佛之作用也,是為圓教初住成佛之意。華嚴謂若約於寄位而顯,則始自十信乃至佛地,雖有六位不同,然得一位隨得一切位,相即相入,主伴圓融,故於經中十信之滿位得一切位及佛地,此謂之信滿成佛。是於初心成究竟之正覺也。

8)六即佛[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名數)天台觀行疏就佛而判六即:一、理佛,即理即位之佛,於三惡之眾生身,無一毫之修善,唯具佛性者。二、名字佛,即名字即位之佛。宿福之人天,僅聞佛之名字者。三、觀行佛,即觀行即位之佛。四、相似佛,即相似即位之佛,於十信之位,彷佛證佛理而與真解同者。五、分證佛,即分真即位之佛,由初住至已上等覺,漸次破一品之無明,證一分之中道者。六、究竟佛,即究竟即位之佛,於妙覺之位,覺道究竟者。理佛即是名字佛,乃至即是究竟佛也。彼此六佛互相即,故云即。今但就佛而論六即,就實則十界悉具六即。觀經疏妙宗鈔上曰:「應知六即之義不專在佛,一切假實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獄色心,皆須六即辨其初後,所謂理蛣蜣乃至究竟蛣蜣,今釋教主故就佛辨。」

9)法身菩薩[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二種菩薩之一。又云法身大士。斷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也。初地以上之菩薩是也。若依台家四教之位次,則初住以上方名法身菩薩。

10)究竟涅槃[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與大般涅槃同。

11)四種佛[佛光大辭典]天台宗就所判「化法四教」,即藏、通、別、圓四教之差別,而立三藏佛、通佛、別佛、圓佛四者。又作四教四佛。

(一)三藏佛,又稱藏教佛,乃坐於摩揭陀國菩提樹下,以生草為座,於三十四心斷見思之惑而成正覺之佛。身長丈六,對三乘之根機闡說生滅之四諦,住世八十年,現老比丘之形,灰身滅智於娑羅雙樹下,故為劣應身之佛。

(二)通佛,又稱通教佛,即已在「因位」斷除三惑之正使,於摩揭陀國七寶菩提樹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相應之慧斷除殘餘之習氣而成正覺之佛。其本身如藏佛,為丈六之劣應身,惟時或以神力示現尊特之勝應身,故稱帶劣勝應身。對三乘之根機說無生之四諦,住世八十年,現老比丘之形,而入滅於娑羅雙樹下。

(三)別佛,又稱別教佛,指華嚴經、梵網經所說之盧舍那佛。即斷除十二品之無明,入於妙覺之位,坐於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之大寶華正座,或於色究竟天受受職灌頂,而現圓滿報身(他受用身)之佛,唯為菩薩眾轉無量及無作四諦之法輪。

(四)圓佛,指華嚴經、普賢觀經所說之毘盧遮那佛。即斷除四十二品之無明而成清淨法身之佛,居於常寂光土,以虛空為座。普賢觀經(大九‧三九二下):「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此佛係法、報、應三佛相即,具足一身,乃法華經所謂「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者。〔法華玄義卷七、天台四教儀〕 p1801
請問下面是周法友的結論嗎!?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豈有妙大德所謂「已證大般涅槃的大乘第八地菩薩,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理?

而妙大德所說「究竟涅槃,係屬偏空,真空不妙有」,又豈非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1.請問心經何時有大般涅槃,這四個字!?
2.照你的意思是初住地菩薩,就已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
仔細看你的貼文,轉貼的經證只有下面兩則:
1)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雜阿含262經》『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請問,依據你轉貼的經文,你下面這個結論是怎麼蹦出來的!?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的結論,認為初住地菩薩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請勇敢再講清楚一點!!再讓網友看看是誰,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伊字三㸃

#117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佛者即是佛性。」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伊字三㸃

#118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六
復有眼見,諸佛如來、十住地菩薩眼見佛性。
復有聞見,一切眾生乃至九地聞見佛性。菩薩若聞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聞見。

你是說大經,開示內容自我矛盾!?

.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伊字三㸃

#119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五 1月 20, 2023 7:22 pm
周善為 寫: 週四 1月 19, 2023 8:59 am
妙吉祥如意 寫: 週三 1月 18, 2023 1:06 pm
周善為 寫: 週三 1月 18, 2023 12:49 pm 本人的答覆,請妙大德從頭到尾仔細看過,

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是起碼的態度。

否則,本人不再回應了。
你這是在做法義辨證嗎!?還是幼稚園中班生,在找人鬥嘴!?像這種程度也敢找我辯論佛法!?🙄🤣🤣🤣🤣🤣😂
.
妙大德既然無法理解前面簡答,
那麼本人便於此重新答覆如下。

《妙法蓮華經》

又舍利弗。是諸比丘比丘尼。自謂已得阿羅漢是最後身究竟涅槃。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依據上述二項經文,妙吉祥大德宣稱:

「以上兩部大乘了義重要經典,不就是直接互相印證了嗎!?為何還有網友於此(究竟涅槃)的正確法義,一直想不開!?

大乘不動地菩薩摩訶薩證入究竟涅槃,即究竟寂滅,究竟一法不染,即是修佛證悟一真如心,即是真空不妙有,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究竟佛果一切種智。經文開示的一清二楚,毫無疑義。

究竟涅槃如果不是不染一法之偏空,真空不妙有,那麼世尊怎會於經中苛責「當知此輩皆是增上慢人亅?如果沒次第,世尊這句「便不復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作何解釋?」

😀顯然,妙大德根據上述二則經文主張,已證究竟涅槃的二乘阿羅漢,既然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同樣已證究竟涅槃的大乘第八地菩薩,當然也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然按:

1)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曰:「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雜阿含262經》曰:「如來離於有無二邊,說於中道。」

3)中道者,不二之義,絕待之稱,雙非雙照之目也。

4)真空妙有者,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見真空妙有條)。

5)真如者,或云自性清淨心,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見真如條)。

6)大般若經說:「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嚴定,亦名金剛三昧,亦名般若波羅蜜多。亅若行人初發心時,能如是正觀心佛性者,亦即名入如來定(見一切如來定條)。

7)晉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天台謂初住位菩薩便成正覺者,是為圓教初住成佛之意。華嚴則謂十信之滿位得一切位及佛地,此謂之信滿成佛,是於初心成究竟之正覺也(見初發心時便成正覺條)。

8)圓教初住已上至等覺,漸次破一品之無明,證一分之中道者,即名分證佛(見六即佛條)。

9)法身菩薩者,斷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天台家判為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之菩薩(見法身菩薩條)。

10)究竟涅槃者,即大般涅槃(見究竟涅槃條)。

11)《法華》、《般若》、《涅槃》等,皆係大乘一乘了義經典。此等大乘佛道,泯相入性,係屬別圓,非為二乘藏通(見四種佛條)。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豈有妙大德所謂「已證大般涅槃的大乘第八地菩薩,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理?

而妙大德所說「究竟涅槃,係屬偏空,真空不妙有」,又豈非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註:

1)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雜阿含262經》『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3)中道[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法相以唯識為中道,三論以八不為中道,天台以實相為中道,華嚴以法界為中道。中者,不二之義,絕待之稱,雙非雙照之目也。

4)真空妙有[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非空之空,而非如小乘偏執之但空,謂之真空。非有之有,而非如凡夫妄計之實有,謂之妙有。

5)真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梵音部多多他多Bhūtatathatā(此梵語出於金剛經之梵本,譯曰真如性),真者真實之義,如者如常之義,諸法之體性離虛妄而真實,故云真,常住而不變不改,故云如。唯識論二曰:「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或云自性清淨心,佛性,法身,如來藏,實相,法界,法性,圓成實性,皆同體異名也。

6)一切如來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稱大空三昧也。大日經一曰:「正覺之等持,三昧證知心,非從異緣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來定,故說為大空,圓滿薩婆若。」同疏六曰:「彼如是境界,一切如來定者。如大般若經說: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嚴定,亦名金剛三昧,亦名般若波羅蜜多。佛佛道同,更無異路。若行人初發心時,能如是正觀心佛性者,亦即名入如來定。」

7)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丁福保佛學大辭典](雜語)晉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為顯華天兩宗圓頓極意之經文。然華天於此文異其義,天台謂初發心者初住也,便成正覺者,破一分無明而現八相成佛之作用也,是為圓教初住成佛之意。華嚴謂若約於寄位而顯,則始自十信乃至佛地,雖有六位不同,然得一位隨得一切位,相即相入,主伴圓融,故於經中十信之滿位得一切位及佛地,此謂之信滿成佛。是於初心成究竟之正覺也。

8)六即佛[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名數)天台觀行疏就佛而判六即:一、理佛,即理即位之佛,於三惡之眾生身,無一毫之修善,唯具佛性者。二、名字佛,即名字即位之佛。宿福之人天,僅聞佛之名字者。三、觀行佛,即觀行即位之佛。四、相似佛,即相似即位之佛,於十信之位,彷佛證佛理而與真解同者。五、分證佛,即分真即位之佛,由初住至已上等覺,漸次破一品之無明,證一分之中道者。六、究竟佛,即究竟即位之佛,於妙覺之位,覺道究竟者。理佛即是名字佛,乃至即是究竟佛也。彼此六佛互相即,故云即。今但就佛而論六即,就實則十界悉具六即。觀經疏妙宗鈔上曰:「應知六即之義不專在佛,一切假實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獄色心,皆須六即辨其初後,所謂理蛣蜣乃至究竟蛣蜣,今釋教主故就佛辨。」

9)法身菩薩[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二種菩薩之一。又云法身大士。斷一分無明而顯現一分法性之菩薩也。初地以上之菩薩是也。若依台家四教之位次,則初住以上方名法身菩薩。

10)究竟涅槃[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術語)與大般涅槃同。

11)四種佛[佛光大辭典]天台宗就所判「化法四教」,即藏、通、別、圓四教之差別,而立三藏佛、通佛、別佛、圓佛四者。又作四教四佛。

(一)三藏佛,又稱藏教佛,乃坐於摩揭陀國菩提樹下,以生草為座,於三十四心斷見思之惑而成正覺之佛。身長丈六,對三乘之根機闡說生滅之四諦,住世八十年,現老比丘之形,灰身滅智於娑羅雙樹下,故為劣應身之佛。

(二)通佛,又稱通教佛,即已在「因位」斷除三惑之正使,於摩揭陀國七寶菩提樹下,以天衣為座,以一念相應之慧斷除殘餘之習氣而成正覺之佛。其本身如藏佛,為丈六之劣應身,惟時或以神力示現尊特之勝應身,故稱帶劣勝應身。對三乘之根機說無生之四諦,住世八十年,現老比丘之形,而入滅於娑羅雙樹下。

(三)別佛,又稱別教佛,指華嚴經、梵網經所說之盧舍那佛。即斷除十二品之無明,入於妙覺之位,坐於蓮華藏世界七寶菩提樹下之大寶華正座,或於色究竟天受受職灌頂,而現圓滿報身(他受用身)之佛,唯為菩薩眾轉無量及無作四諦之法輪。

(四)圓佛,指華嚴經、普賢觀經所說之毘盧遮那佛。即斷除四十二品之無明而成清淨法身之佛,居於常寂光土,以虛空為座。普賢觀經(大九‧三九二下):「釋迦牟尼名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其佛住處名常寂光。」此佛係法、報、應三佛相即,具足一身,乃法華經所謂「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者。〔法華玄義卷七、天台四教儀〕 p1801
請問下面是周法友的結論嗎!?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豈有妙大德所謂「已證大般涅槃的大乘第八地菩薩,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理?

而妙大德所說「究竟涅槃,係屬偏空,真空不妙有」,又豈非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1.請問心經何時有大般涅槃,這四個字!?
2.照你的意思是初住地菩薩,就已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
仔細看你的貼文,轉貼的經證只有下面兩則:
1)北本《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善男子!是故我於諸經中說:『若有人見十二緣者,即是見法。見法者,即是見佛,佛者即是佛性。何以故?一切諸佛以此為性。』........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佛性者即第一義空,第一義空名為中道,中道者即名為佛,佛者名為涅槃。」

2)《雜阿含262經》『世人顛倒,依於二邊:若有、若無,世人取諸境界,心便計著。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請問,依據你轉貼的經文,你下面這個結論是怎麼蹦出來的!?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你的結論,認為初住地菩薩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請勇敢再講清楚一點!!再讓網友看看是誰,滑天下之大稽,荒天下之大唐?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佛者即是佛性。」
妙吉祥如意
文章: 5662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伊字三㸃

#120

未閱讀文章 妙吉祥如意 »

佛,當然就是佛性,然後呢!?
這個跟究竟涅槃何干!?可以拿來證明初發心菩薩即是佛,已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
連第九地菩薩,大般涅槃經,都明白開示只能聞見佛性,而不得眼見佛性,而你卻是大剌剌講:
周大德:
故知,大乘菩薩道,圓教初住以上,別教初地以上,雖覺行猶未圓滿,然已名諸佛如來,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六
復有眼見,諸佛如來、十住地菩薩眼見佛性。
復有聞見,一切眾生乃至九地聞見佛性。菩薩若聞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聞見。

你是說大經,開示內容會自我矛盾!?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伊字三㸃

#12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妙大德自己動動腦吧。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