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https://m.soundofhope.org/post/651488?lang=b5在1950年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法雷部落,原始的食人族吃完同類後會患上一種致死率100%的庫魯病,發病時四肢會猛烈顫抖,並經常失憶、大笑,許多人在哈哈大笑中不治死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死者的大腦中存在着一種朊病毒。
這種錯誤摺疊的蛋白質會影響腦內正常的蛋白,把它們也變成朊病毒,而人體內的免疫機制無法區分朊病毒和一般蛋白質的差別,於是朊病毒就會不斷地累積在人體內,而同類相食則會造成這種蛋白的過度累積,當累積多了就會發病。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英國,發現了一些牛走路時不正常,還會經常摔倒,並且極度敏感易怒,對一點刺激就做出過度的反應,好像瘋了一樣,於是被稱作瘋牛病。在1986年11月至2002年11月,英國就確診了181376例瘋牛病。
牛原本是草食動物,可是一些飼養者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補充蛋白質,會將動物的肉和骨頭混合研磨成粉加入到牛吃的飼料中。後經過醫學檢測在牛吃的飼料中發現了朊病毒,而一般的飼料中則不含朊病毒。這說明朊病毒來自其他的動物的屍體,牛長期吃了這種帶有朊病毒的飼料就會得上瘋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