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則 溈山業識
示眾云。驅耕夫之牛。拽迴鼻孔。奪飢人之食。把定咽喉。還有下得毒手者麼
舉。
溈山問仰山。忽有人。問一切眾生 但有業識茫茫 無本可據。子作麼生驗(馬是官馬 不須印)
仰云。若有僧來即召云。某甲(腦後一椎不知來處)
僧迴首(頂門上去卻三魂)
乃云。是甚麼(趁爐窖熱 更與一下)
待伊擬議(腳板底鑽了七魄)
向道。非唯業識茫茫。亦乃無本可據(生擒活捉)
溈云。善哉(苦口出親言)
師舉。僧問雲庵。華嚴論。以無明住地煩惱。便為一切諸佛不動智。理極深玄絕難曉達。
庵曰。此最分明易可了解。時有童子。方掃除。呼之迴首。庵指曰。不是不動智。
仰山召僧迴首。正是這箇時節。雲庵卻問。如何是汝佛性。童左右視 惘然而去。
庵曰。不是住地煩惱。若能了之。即今成佛。童子惘然與擬議不別。無明住地煩惱。業識茫茫亦同。
雲庵仰山勘僧驗人。剋的如此。萬松見處即不然。童子與僧 徹底皆不動智。雲庵仰嶠。從頭業識茫茫。若人辨得親見天童。
頌云
一喚迴頭識我不(真白拈賊有甚難見)
依俙蘿月又成鉤(藏身露影)
千金之子纔流落([怡-台+屏]風雖破 骨骼猶存)
漠漠窮途有許愁(小器不大量)
師舉。百丈上堂。眾方集。以拄杖一時打下。復召大眾。眾迴首。丈云。是甚麼。
諸方目為百丈下堂句。也好參詳。
王荊公曰。我得雪峰一句語。作宰相。人固請益。公曰。這老子常向人道是甚麼。此一句頌 召僧迴首。并是甚麼。識我不者。不字甫鳩切。弗也。意問識我也無。仰山用無義手。打不防家。這僧若石火光中瞥地。可謂鬧市裏識取天子也。忽若擬議不來。則依俙蘿月又成鉤也。
黃蘗上堂眾方集。以拄杖一時打下。復召大眾。眾迴首。
蘗云。月似彎弓少雨多風。頌意用此。
石室善道。與仰山玩月。
仰問。月尖時圓相甚麼處去。圓時尖相又甚麼處去。
室云。尖時圓相隱。圓時尖相在。
雲巖云。尖時圓相在。圓時尖相無。
道吾云。尖時亦不尖。圓時亦不圓。成鉤尖相也。駱賓王詩。既能圓似鏡。何用曲如鉤。華嚴宗名祕密隱顯俱成門。又教中說十地菩薩見性。如隔羅縠觀月。若作羅月亦可。然李白詩。有蘿月挂朝鏡。松風鳴夜絃。蘿字義長。
天童 以朦朧新月。隱映煙蘿。雖不圓明。已露圭角。頌出這僧半明半暗。若存若亡處。
萬松 大似鹽鐵判官。良以天童。深細針線。若不絲頭不斷。難成織錦之文。
密師伯與洞山行。次見白兔過。
密曰。俊哉。
山曰。作麼生。
密云。如白衣拜相。
山云。老老大大作這箇語話。
密云。爾又作麼生。
山云。積代簪纓暫時落薄。
司馬相如上林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阮籍常坐以柴車。逢窮途輒慟哭而迴。
萬松道。若能就路還家。便得轉身歸父。不見道。一念迴光 便同本得。既然如是。為甚麼。諸佛不動智。到一切眾生分上。喚作業識茫茫。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

早知燈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