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一不異。
[佛光大辭典]
梵語 rūpaj śūnyatā 或 yad rūpaj sā śūnyatā。出自玄奘所譯般若心經。為「空即是色」之對句。色,廣義言之,乃物質之總稱。謂一切現象皆為空幻,無有實體。
小乘以人為五蘊之假和合,無獨立自存之實體,故說「人無我」;
大乘不但認為人無我,且以為五蘊自身亦虛假不實,而說「法無我」。
所謂五蘊皆空,意謂不論物質現象(相當於色)或精神現象(受、想、行、識)均屬因緣所生法,無固定不變之自性;
若以為實有自性,則是虛妄分別,故色之本質為空。
參考自:〔梵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五實際品、了義般若波羅蜜多經、維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大智度論卷九十、中論卷二觀行品、般若心經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華嚴注法界觀門〕
———————————————————————
同理:
生死即是涅槃。生死是色,生死無自性本虛妄故即涅槃。
生滅即是無生。生滅是色,生滅無自性本虛妄故即無生。
來去即是真如。來去是色,來去無自性本虛妄故即真如。
兩邊即是中道。兩邊是色,兩邊無自性本虛妄故即中道。
煩惱即是菩提。煩惱是色,煩惱無自性本虛妄故即菩提。
無明即是佛法。無明是色,無明無自性本虛妄故即佛法。
俗諦即是真諦。俗諦是色,俗諦無自性本虛虛故即真諦。
有即是無,假即是真。有無是色,有無無自性本虛妄故即本無。假法無自性本虛妄故即一真。
五蘊即是法身。五蘊是色,五蘊無自性本虛妄故即法身。
地獄天宮即是淨土。地獄天宮是色,地獄天宮無自性本虛妄故常清淨。
有性無性齊成佛道。有性無性是色,有性無性無自性本虛妄故不離佛道。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相、性,一一法中皆具此二義,色是法,性指法的本質。
一切法皆因緣生無自性本虛妄故身心五蘊及世間本來常樂我淨、常在禪定中。
佛法及世間法皆從眾緣生,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說法不離【緣起性空】二義,一切變化施設都是緣起性空的變形、衍生法。
禪宗祖師演唱的也是這件事,在因緣中演說諸法性相二義。
凡夫迷於色相,終日浮沉;聖人通達其性,常在禪定。諸佛出世蓋為此事。
佛法綱要—心經
Re: 佛法綱要—心經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心經最後的總結是菩提薩埵
=>覺有情
人無我 法無我:
<<楞伽經>>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
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
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種子想:
人無我==>想去之而後快
法無我==>本就該殺
老禪師棒喝就是 無畏施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心經最後的總結是菩提薩埵
=>覺有情
人無我 法無我:
<<楞伽經>>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
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
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種子想:
人無我==>想去之而後快
法無我==>本就該殺
老禪師棒喝就是 無畏施
Re: 佛法綱要—心經
<<楞伽經>>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
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
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所謂大種......先勝善說(椰子)
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於彼應知應捨
(是你在call我嗎?)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計著相聲聞?
所謂大種: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勝善說,見已,於彼起自性妄想。
菩薩摩訶薩,於彼應知應捨,隨入法無我想,滅人無我相見,漸次諸地相續建立;
是名諸聲聞性妄想自性計著相。」
所謂大種......先勝善說(椰子)
青黃赤白,堅濕煖動,非作生自相共相......於彼應知應捨
(是你在call我嗎?)
Re: 佛法綱要—心經
《五燈會元/趙州從諗禪師章》
師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師曰:「水淺不是泊船處。」便行。又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師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
請問題主,一般豎起拳頭,趙州兩樣評價,為什麼?
師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師曰:「水淺不是泊船處。」便行。又到一庵主處,問:「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師曰:「能縱能奪,能殺能活。」
=====
請問題主,一般豎起拳頭,趙州兩樣評價,為什麼?
Re: 佛法綱要—心經
題主說的「煩惱即菩薩,生死即涅槃」沒錯,但這是標的,是結論,不是過程。過程若不紮實,結論只是空言,拿禪宗公案來一試便知。
Re: 佛法綱要—心經
趙州出題,眾生迷倒。
迷的霧裡看花,明的殺活由他。
——
題主說的「煩惱即菩薩,生死即涅槃」沒錯,但這是標的,是結論,不是過程。過程若不紮實,結論只是空言,拿禪宗公案來一試便知。
是「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佛法講的是實相、第一義,故要人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不動。
意思是釋迦牟尼佛為人把身心及世間幻象說破,叫人篤得後依持。
Re: 佛法綱要—心經
析空觀
[佛光大辭典]
指分析諸法而入空之觀法。與「體空觀」相對稱。又作析色入空觀、析假入空觀、析法入空觀、生滅觀、拙度觀、析法觀。此係貶小乘及成實論所說空觀之語。即分析人乃由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要素所構成,分析色法至極微(物質構成之最小單位),或分析心至於一念(六十剎那),而依此分析之結果觀人、法二空之理。此即小乘佛教之空觀。又所謂體空觀,即體色入空觀之略稱,又作體假入空觀、體法入空觀,或稱體法觀、巧度觀。此非分析之結果,而係就諸法本身,直接體達其如夢幻之本來空;即不壞諸法之存在而觀空。此即大乘佛教之空觀。據天台宗之判教,藏、通、別、圓四教中之三藏教作析空觀;通教則作體空觀。〔成實論卷十二、佛性論卷四無差別品、維摩經玄疏卷二、中論疏記卷一末、摩訶止觀卷三下〕(參閱「但空」2771) p3315
———————————
例如布以線為其自體相,布本無,線以纖維為自體相,線本無。。。。。,析至鄰虛再析就達諸法實無,如今一切皆是腦功能隨緣幻化。
[佛光大辭典]
指分析諸法而入空之觀法。與「體空觀」相對稱。又作析色入空觀、析假入空觀、析法入空觀、生滅觀、拙度觀、析法觀。此係貶小乘及成實論所說空觀之語。即分析人乃由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要素所構成,分析色法至極微(物質構成之最小單位),或分析心至於一念(六十剎那),而依此分析之結果觀人、法二空之理。此即小乘佛教之空觀。又所謂體空觀,即體色入空觀之略稱,又作體假入空觀、體法入空觀,或稱體法觀、巧度觀。此非分析之結果,而係就諸法本身,直接體達其如夢幻之本來空;即不壞諸法之存在而觀空。此即大乘佛教之空觀。據天台宗之判教,藏、通、別、圓四教中之三藏教作析空觀;通教則作體空觀。〔成實論卷十二、佛性論卷四無差別品、維摩經玄疏卷二、中論疏記卷一末、摩訶止觀卷三下〕(參閱「但空」2771) p3315
———————————
例如布以線為其自體相,布本無,線以纖維為自體相,線本無。。。。。,析至鄰虛再析就達諸法實無,如今一切皆是腦功能隨緣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