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又再次踩到地雷(採用錯誤斷句)
聲明:我這是為遠離不男.不是親近喔!
不男就是不男.宣化說的一點都沒錯.
像不男這樣斷句.證明完全狀況外:
我舉經文:
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
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不男所舉經文: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善男子!
是因非果。
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1.我舉經文中:"善男子"為每個完整句子的開頭.後接佛陀敘述.
所以斷句首先應將善男子擺在句子的最前面.如下:
善男子。譬如胡瓜名為熱病。何以故。能為熱病作因緣故。十二因緣亦復如是。
善男子。佛性者。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有因者即十二因緣。因因者.即是智慧。有果者.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果者.即是無上大般涅槃。
善男子。譬如無明為因.諸行為果.行因識果。以是義故。彼無明體亦因亦因因。識亦果亦果果。佛性亦爾。
善男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善男子。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這樣才不會妄下斷言!
如果照不男的斷句:,
善男子。
是因非果。如佛性是果非因。如大涅槃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名為佛性。非因果故常恒無變。以是義故。我經中說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乃是諸佛菩薩境界。非諸聲聞緣覺所及。
1.
是因非果是什東東?非常突兀!
2.
佛性是果非因.怎又說: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
非因非果,名為佛性。
佛性到底是果非因.還是非因非果?
3."是因是果"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怎會又說:如十二因緣所生之法"非因非果".
十二因緣所生之法到底是"是因是果".還是"非因非果"?
4..十二因緣其義甚深。無知無見不可思惟.
但佛性卻是可見.可說.可證.
十二因緣法怎可能是佛性?
不男這麼斷句的原因就是為了遷就:
楞嚴經卷第四
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
殊不知.
1.楞嚴經文中.也寫著:涅槃是果位.那豈不是跟不男的斷句:大涅槃是因是果.起了矛盾?
2.由經文當知:楞嚴此句經文的果位.不一定指究竟佛果.譬如:菩提.真如.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這些都不是佛智.
所以此處七種名稱指的是一:十地境界
也就是說此處:涅槃.佛性並非佛性實體.而是:佛性(涅槃)義
佛性義與佛性體.一個說明書.一個真實體.
換句話說:楞嚴經說"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指的只是十地菩薩的境界.(佛性義.涅槃義.大圓鏡智.如來藏.全體真如....)
不能因解悟楞嚴經這句經文而得見佛性體.
佛性與佛性體是兩碼事.
如果不能認知佛性與佛性體是兩碼事.那一定解不了大般涅槃經這句經文.
何況為了遷就權經(楞嚴)而糟蹋了真經(大般涅槃經)?那是直接名為: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