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81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恆不住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6:24 pm
電火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6:21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6:19 pm
電火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6:10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5:57 pm
電火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5:51 pm
恆不住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5:48 pm
電火 寫: ↑週四 5月 26, 2022 5:41 pm
晝夜108
既濟與未濟之別
水火不濟
虛火向上
未濟,亨。小狐汔濟,濡其尾,无攸利。
不濟
小狐已濟
杏壇桃李
上下未歸
枯木龍吟必知返
三冬(東)無暖氣
冬天棉被
李登輝唱白布鞋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82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法華經>>
無數諸法門, 其實為一乘。
諸佛兩足尊, 知法常無性,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於道場知已, 導師方便說。
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
水真水 火真火 因地俱
鳳凰棲梧桐
-
黃竹
- 文章: 784
-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83
未閱讀文章
由 黃竹 »
不動地前才捨藏,捨的是如來清淨藏,亦即所藏之阿賴耶識。
亦即十二因緣之行藏識。
行藏識此行性,來自無明緣行之行法。不動地中,便見無明緣行。此無明所緣之行相,正就是諸聲聞及菩薩所趣向之行相。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85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十二因緣所生之法甚深:
是故意的
所以不是故意
如來藏妙真如性
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86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不讀<<大般涅槃經>>不知有佛性
佛者佛性也
不讀<<楞伽經>>不知如來藏
如來即是法
不讀<<楞嚴經>>不知修行
如來藏妙真如性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87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正就是諸聲聞及菩薩所趣向之行相
依據此經.應是指四聖諦十六行相
為離繫.趨向涅槃所作修行表現出來的業相?
-
Viirya
- 文章: 2199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88
未閱讀文章
由 Viirya »
不動地前才捨藏,捨的是如來清淨藏,亦即所藏之阿賴耶識。
此藏或有二義
一為所執藏的有漏種子
一為我愛執藏.
入第八地.煩惱永不再現行.第七識也已不再執第八識為自我故。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89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Viirya 寫: ↑週六 5月 28, 2022 3:18 pm
正就是諸聲聞及菩薩所趣向之行相
依據此經.應是指四聖諦十六行相
為離繫.趨向涅槃所作修行表現出來的業相?
<<大寶積經>>
若諸經中宣說訶責染污之法,名不了義;
若有宣說修治清淨,如是法者是名了義。
若諸經中有所宣說厭背生死欣樂涅槃,名不了義;
若有宣說生死涅槃二無差別,是名了義。
行相不同
猶如兩條平行線
沒有交集
就沒有趣向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90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Viirya 寫: ↑週六 5月 28, 2022 6:06 pm
囫圇吞棗不用觀
是否如實得仔細
在此一經前有一句關鍵話
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
一直被忽略.然後諸善知識就各抒己見.做種種臆解
糊輪吞找啦!
老仙角 評論時事
-
電火
- 文章: 1780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91
未閱讀文章
由 電火 »
妙吉祥如意 寫: ↑週六 5月 28, 2022 6:29 pm
Viirya 寫: ↑週六 5月 28, 2022 5:30 pm
此經提到異熟識.
異熟識安置諸行.
異熟識就是一切種子心識的別稱之一.是前六識善惡業所招引而成.
此經說非福(造惡).福(行善).不動等三行之所薰習
舊業感招
(非福行)是背覺合塵,不是一般作惡的概念。
(福行)是背塵合覺,不是一般行善事的概念。
(不動)是講契寂守空,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
以上是講個人修佛理論。
.
背覺合塵:
123到台灣 台灣有個阿里山 誰在你的後面?
(不動)是講契寂守空,第八不動地究竟涅槃:
若覓真不動 動上有不動(壇經)
<<楞嚴經>>
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
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
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