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評「大乘非佛說」論〈之七〉印師所作如上,今據佛陀本懷、大乘正見,逐一檢視之。
〈一〉「第一項 大乘非佛說論」
1-1〉般舟三昧經卷上(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問事品第一
[0904b16] 佛言:「今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其有行是三昧,若所問者悉可得。」
[0904b17] 颰陀和菩薩白佛言:「願佛哀說之。今佛說者,多所過度、多所安隱,願佛為諸菩薩現大明。」
[0904b19] 佛告颰陀和菩薩:「一法行,常當習持、常當守,不復隨餘法,諸功德中最第一。何等為第一法行?是三昧名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
譬喻品第四
[0907b10] 佛言:「如菩薩持是三昧,受信者便隨行,四面皆擁護無所畏,持禁戒完具,為得高明黠慧,深入為他人說之。菩薩當持是三昧,分布語人展轉相傳,當令是三昧久在。」
[0907b14] 佛言:「癡人自於前世佛所不供養、不作功德,反自貢高,多行誹謗、嫉妬。用財利故,但欲求名、但欲嘩說,不得善師、亦不明經。聞是三昧已,不信、不樂、不入中,反誹謗人言:『是彼不知愧,為自作是經耳,是經非佛所說。』」
[0907b19] 佛告颰陀和:「今我具語汝,如是,颰陀和!求菩薩道者——若善男子、善女人——持是三千國土滿其中珍寶施與佛,設有是功德,不如聞是三昧。若有菩薩聞是三昧信樂者,其福轉倍多。」
按:這段經文所顯示者,佛陀囑咐菩薩堅定信心,善自護念,常持「第一法行」〈現在佛悉在前立三昧〉。「不復隨餘法」,即不再退墮,安住第一義,「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和當時的大乘經典流行與否,和當時的部派佛教反對大乘與否,有何關聯?如何認定本經非佛所說?
1-2〉道行般若經 第6卷
摩訶般若波羅蜜阿惟越致品第十五
[0454b15] 須菩提白佛言:「阿惟越致菩薩當何以比?當何以觀其行?當何以相?當何從知是阿惟越致菩薩?」
[0454b17] 佛言:「阿惟越致菩薩,如逮得禪者不動搖,如羅漢、辟支佛地、佛地,是佛地如本無終不動。佛說本無,聞不言非。空是中本無入本無,是所本無如本無,亦不言非。如是入中,入中以聞是本無,以若轉於餘處聞心終不疑,亦不言是,亦不言非,如是本無如本無住。其所語不輕,所言不說他事,但說他正,他人所作不觀視。用是比、用是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菩薩。
[0454c28] 佛言:「設是菩薩心不動轉者,是阿惟越致。弊魔復化作其師,被服往到菩薩所詭語:『若前從我所聞受者,今悉棄捨,是皆不可用也。若自悔過,受疾悔之。隨我言者,我日來問訊汝,不用我言者,終不復來視汝。若莫復說是事,我不復欲聞,是故說是皆非佛所說,餘外事耳。汝今更受我所語,我所說皆佛語。』
[0455b03] 佛言:「作是學、作是求、作是行,於是深般若波羅蜜中住,心不動轉者,如是比相行具足,知是阿惟越致。」
按:這段經文旨在闡明,不受魔障、心不動轉者,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和當時的大乘經典流行與否,和當時的部派佛教反對大乘與否,有何關聯?又如何斷定本經非佛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