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法友:
原文
汝愚癡人! 盲無有目,以何等故,論甚深【阿毘曇】。
【阿毘達摩】與【阿毘曇】不是同一個東西
【阿難尊者】會被佛罵是因為他放任【烏陀夷】輕視舍利子尊者。
【烏陀夷】,被佛罵是因為他錯解【意生天】屬於色界,而實際上是【無色界】。
想知滅定」另譯作「想受滅定」,是「想」與「知」的心識功能都停止的定境,部派間對此定的定位看法紛歧,有認為是無色定的第三層的「無所有處 定」,也有認為是「非想非非想處定」。
參考資料:
http://www.charity.idv.tw/n/n65.htm
想知滅定:
另譯作「想受滅定」,想與知都停止的定境,依此經所說能自由出入「想知滅定」但還未解脫的人可以往生「意生天」。
意生天:
南傳作「意生身[天]」(manomayaṃ kāyaṃ,另譯為「意生身;意所成身。
滅盡定: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梵語Nirodhasamāpatti,又名滅受想定。二無心定之一。滅盡六識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禪定也。不還果已上之聖者,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於此定,極長者為七日,屬於非想天,外道所入之無心定,名為無想定。屬於第四禪。俱舍論五曰:「如說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無想定。如是復有別法,能令心心所滅,名滅盡定。」大乘義章二曰:「滅盡定者,謂諸聖人患心勞慮,暫滅心識。得一有為非色心法,領補心處,名滅盡定。」同九曰:「滅受想者,偏對受想二陰彰名。想絕受亡,名滅受想。滅盡定者,通對一切心心數法以彰名也。心及心法一切俱亡,名為滅盡。」
指心與心所皆滅盡之定。即六識之心作用皆滅盡的精神統一狀態。又稱滅盡等至、滅受想定、滅定。
——————————————
而舍利弗尊者在本經中說到的「
意生天」,就是色界或無色界天。但究竟是色界天還是無色界天?南北傳經文均無直接說明,可若聯結本經所闡述的一些義理,並前後推敲,可判斷應是指無色界天,因為「想知滅定」另譯作「想受滅定」,是「想」與「知」的心識功能都停止的定境,部派間對此定的定位看法紛歧,有認為是無色定的第三層的「無所有處 定」,也有認為是「非想非非想處定」。
這邊要特別強調一個觀點:意
生身,顧名思義,它仍有「細微的色身」,也就是說這種存在不能夠完全擺脫色蘊而獨立存在。從這裡亦可得出一個明確的結論,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無色界」,並不是絕對地沒有「色蘊」或可以離開「色蘊」而獨立存在,它只是相對色界而言過於微細,連一般的天眼也無法看見;不然,世尊說的五蘊就應該另立一個「四蘊」。
但是,很多的學者、論師對無色界眾生到底還有沒有「色蘊」一事仍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見解。因為大多的學者與論師仍堅持望文生義,認為既然叫「無色界」,又怎麼可能還有「色」的存在呢?因此有人在解釋本經時就據此推論舍利弗尊者在經中所說的「意生天」只能是第四禪色界天。不過,這只是學者與論師們的一種看法而已,對於這一點,本人持保留的態度。
——————————
妙吉祥回覆:
呵呵呵,早就說
原始佛經讓執持小乘思想的學者來做註解,會是三世佛冤~~
烏陀夷長老與舍利子之爭,是在般若波羅蜜多(慧解脫)的法義上做諍論!!
烏陀夷尊者不了慧解脫,見相非相色空不異的般若甚深法義,所以世尊才劈頭問烏陀夷,你認為是(色)嗎!?
看這部經要從頭看到尾,世尊呵責烏陀夷與阿難後,入室禪休,烏陀夷一臉茫然失措,想也想不通,為何生於意成身天,世尊問是否屬於(色),答說:是!!卻要挨罵!?他就是不了般若波羅蜜多(慧解脫)的大乘法義……
後來,阿難才敦請白淨長老出面,等響午後世尊再從禪室出來,問個明白。所以,此經開頭舍利子與烏陀夷長老的爭議關鍵,必須從後續的情節中去做理解……
讀經要有慧根,此經正是紀錄原始僧團大小乘佛法之言語干戈,非常重要的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