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佛教史地考論 釋印順著

七、【楞伽經】編集時地考
https://yinshun-edu.org.tw/en/book/export/html/2416

《楞伽經》為真常唯心論的要典,他的編集流通,應當在笈多王朝的盛世。這可從幾方面說明:首先,本經引述到《勝鬘經》;「縛象與大雲,央掘摩利羅」經;唐、魏二譯及梵本,更敘述到《大涅槃經》。《涅槃經》中糅有《大毘婆沙論》文,《婆沙》為西元二世紀末的作品。偈頌品說到龍樹的住持佛法,龍樹為西元二、三世紀人。所以本經的編集,總在三世紀以後。

再從本經所敘政教的情勢而論,編集於笈多王朝,這是可以斷言的。在政教形勢的敘述中,有一非常的異義,即以佛為迦旃延氏,以釋迦為後起的,把他看作數論、勝論的流類。宋譯闕頌品,且據唐譯來解說。佛姓迦旃延氏,有二則。一說:「我姓迦旃延,淨居天中出,為眾生說法,令入涅槃城。……色界究竟天,離欲得菩提」。這是色究竟天成佛的。二說:「我名離塵佛,姓迦多衍那,父名世間主(魏譯作梵天主),母號為具才。我生瞻波城,我之先祖父,從於月種生,故號為月藏」。他名為離塵垢佛,還有一文,如說:「我在於林野,梵王來惠我,鹿皮三歧杖,膊絛及軍持,此大修行者,當成離垢尊」。此姓迦旃延Kātyāyana,成離塵垢佛Virajajina的在人間者,即上文色究竟天成佛的;似乎是人間修行圓滿,上升色究竟天而成佛。此迦旃延佛,是否歷史的人物?我以為:楞伽法門的完成者,當然是確有其人的,但迦旃延佛,這不過仰推而已。考釋迦弟子中,有摩訶迦旃延,出於南天竺婆羅門種,稱論議第一。自從學派分流,迦旃延的《昆勒論》,即為大眾一系所宗。傳說大眾系中有多聞分別部,為摩訶迦旃延所創立的,已說「道不可壞」,即與本經的思想相合。本經以佛為姓迦旃延,可能即仰推此人。至於月藏與離垢佛,這是表示悟入菩提心而離染的,也即本淨如來藏心的出纏而為清淨法身。《密嚴經》(卷上)說:「入於無垢月藏殿中」,即是此月藏與離垢佛的意義。本經說迦旃延佛的法系是:迦旃延法付大慧Mahāmati,大慧傳達磨Dharma,達磨付彌佉梨Mekhala。大慧即《楞伽經》的問法者,本經也說他成佛,如說:「及我離塵垢,皆出純善時。純善漸減時,有導師名慧……於彼純善時,現成等正覺」。此慧,即是大慧。考迦旃延佛的修行,用鹿皮、三歧杖,這不是佛的舊制;而大慧的成佛,又「衣雖不割縷,雜粹而補衲」,也不用釋迦的袈裟,這是值得深切注意的。大慧所傳的名達磨。當劉宋的時候(西元四七〇頃),確有老頭陀──達磨到中國來,唱「南天竺一乘宗」,以「四卷楞伽印心」。禪宗初祖的達磨,也許即是此人!這種付法系統,雖不能看作信史,但也可以參考。本經的編集者,或者即達磨的師長──「慧」所集成流通的。中國的禪者,敘到禪宗的法系,不了解達磨為南印的如來禪,而比附於西北印一切有系的禪統,說二十八祖或五十餘祖,實在不足信!

離塵垢佛滅後,有不同的學派出來,說五家(有等字)的有二文。一說:「釋子悉達多、步多、五髻者,口力、及聰慧,亦於未來出」。二說:「我釋迦滅後(誤,應依魏譯作我滅後釋迦),當有毘耶娑,迦那,梨沙婆,劫比羅等出」。此二文,名字雖不同而意思是一樣的。釋迦,即釋子悉達多Śākyaputrīya Siddhārtha,為前期佛教的導師。在本經編集者的心目中,是代表西北印聲聞佛教的。步多,魏譯浮單多,即吠檀多Vedānta。吠檀多派的經典,傳說為毘耶娑Vyāsa所作。依本經所說:「毘耶娑所說,婆羅多等論」,「談古及笑語,毘夜娑仙說」,那是以毘夜娑為《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詩篇的作者。總括傳說、說話,及史傳,所以說:「談古及笑語」。吠檀多,意思為吠陀的究竟,本為梵書的末後部分,後開展而為奧義書。承奧義書而出的摩訶婆羅多,含有吠檀多的成分(魏譯即譯為韋陀)。所以,此中所說的吠檀多,不是後起的吠檀多學派。毘耶娑,為印度有名的仙人,然實為整理者的意思,並非一人私名。所以本經以摩訶婆羅多的著作,歸於毘耶娑,而又說他說吠檀多。其後,吠檀多派的梵經編成,也就推為毘耶娑所作。五髻者Pañcacūḍaka即勝論的般遮尸棄,受學於勝論的開創者迦那陀Kaṇāda。迦那即迦那陀的譯略。口力Vāgbali為虛空論師,說虛空為萬有的本元。梨沙婆即勒沙婆Ṛṣabha,與數學有關。百論把他列為三仙的一仙,與勝論、數論並稱。由來學者,以為勒沙婆是苦行外道尼犍子的一流。然從本經來說,應即虛空外道。聰慧Medhāvin即數論,數即智慧數;劫比羅Kapila是他的開創者。這可見二文完全是一樣的。又迦旃延佛後,說有釋迦等三家出世,也有二文,一說:「談論戲笑法;長行與解釋;我聞如是等,迷惑於世間」。二說:「於我涅槃後,釋種悉達多,毘紐大自在(略唯二家)外道等輩出。如是我聞等,釋師子所說。談古及笑語,毘夜娑所說。於我涅槃後,毘紐大自在,彼說如是等,能作於世間」。這是以釋迦的如是我聞(佛經)為一;毘夜娑的談古及笑語,即摩訶婆羅多為二;毘紐天Viṣṇu,大自在天Maheśvara等的創造說為三。毘紐天與大自在天的崇拜,婆羅多中也有,而新奧義書中,每闡發吠陀的事相而為毘紐、大自在神的崇拜,結果引出彌曼薩派。長行與解釋的毘紐、大自在派,即彌曼薩派的雛形。上述的五家、三家,都是釋迦佛前後三百年間的印度學潮。而迦旃延佛,自以為出於學派分流以前,代表印度文化統一而根本(佛法)的立場;以釋迦等為外道,為迷惑於世間的。這樣的見解,非釋子所應有的。迦旃延佛為世間主(父)與具才(母)所生;他的捨釋宗而別祧梵宗,自認為從梵天王生的婆羅門(迦旃延即婆羅門十八姓之一);編集者想像中的正法,不是吠陀(古奧義書)是什麼?我以真常唯心論為佛梵雜糅,以《楞伽經》為證,覺得非常可信。

本經的迦旃延佛,出於印度學潮未分以前,意思為吠陀(奧義書)時代。其次,宗教方面,迦旃延佛滅已,有釋迦等五家雜出。政治方面,經上說:「次有半擇婆,憍拉婆囉摩;次有冒狸王,難陀及毱多;次蔑利車王,於後刀兵起,次有極惡時,彼時諸世間,不修行正法」。半擇婆Pāṇḍava即般遮羅;憍拉婆Kaurava即拘盧,這是梵書時代中國地方的主要國家。囉摩rāma即憍薩羅王子而向東南發展的。冒狸Mauṛ即孔雀王朝。難陀Nanda指難陀王(次第顛倒)。毱多Gupta指旃陀羅毱多,出於釋迦以後,阿育王以前。蔑利車王Mleccha即邊地王,也泛指無道的惡王。所說的次而刀兵大亂,即指摩竭陀的王統中絕,為南方案達羅國王所滅;而西北方,受希臘人、塞迦人、月支人等統治,印度是到了極紛亂的世代。此後,否極泰來,一如新天地的出現,經說:「如是等過後,世間如輪轉,日火共和合,焚燒於欲界,復立於諸天。世間還成就,諸王及四姓,諸仙垂法化,韋陀祠施等,當有此法興」。這不是說笈多王朝的統一五印,梵文學復興是什麼?法化既興,釋迦等三家(聲聞佛教,及吠檀多,彌曼薩派)又出而迷惑於世間。從這政教的形勢而論,本經為笈多朝的產物,確實無疑。在梵文復興的氣運中,編集者不滿於初期佛教的釋迦、數論、勝論、尼犍子、吠檀多、彌曼薩諸家的分流,於是仰推迦旃延佛,高標真常唯心論的自宗,而集出《楞伽經》。然而,本經雖指責佛、梵,而立意在融貫佛梵,而歸宗於佛教。佛梵一體的第三期佛教,大多是這樣的。

笈多王朝,創立於西元三二〇年;到四五五年,鳩摩羅笈多Kumāragupta以後,即因外有敵人,內部分立而逐漸衰落。本經的編集,即在這一時期中。

本經曾談到:「由種種心分別諸法,非諸法有自性,此但妄計耳」。這與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彼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文義次第,非常一致。所以本經實為唯識興盛以後的作品,可能還在世親以後。唯識學者平常說六經十一論,但這是依《成唯識論》的引經而說。在無著、世親的引證中,有《十地經》、《解深密經》、《阿毘達磨大乘經》,而從沒有說到《楞伽》與《密嚴》(密嚴更遲)。這是最可注意的。在中觀家,也是比世親略遲,與安慧同時的清辨,才引用《楞伽經》(傳為提婆作的論典,上有楞伽二字,這是菩提流支所加的)。清辨即與安慧同時,多少年輕一點(所以又與護法同時)。世親考為西元三六〇到四四〇時人,所以本論的集出,約為西元五世紀中期。

關於編集的地點,以南印度為近。經說:南天竺的龍樹,持佛正法;傳南天竺一乘宗的達磨,南天竺人,也以此經印心。初譯本經的求那跋陀羅,也自海道而來中國。尤以本經的緣起分,以佛出龍宮,渡到南岸,入楞伽城摩羅耶山說法,為顯而易見。此楞伽山海,確為象徵心境的,然未嘗不是編集者熟悉的環境,這才託此事以表法。楞伽城羅婆那羅剎王的迎佛說法,實寓有深味。印度《羅摩耶那》詩篇的本事,為阿瑜陀王子囉摩,因事被謫居於頻闍耶山的仙窟。他的愛妃西他,為楞伽島的夜叉羅婆那奪去,囉摩約會了南海濱的山民,攻入楞伽島,這才取回西他,恢復名譽。一般說,這是婆羅門文明移植錫蘭島的詩化。羅婆那為楞伽島的夜叉,而本經以為是羅剎王,迎佛說法,這也表示著佛法的南行,楞伽島接受大乘佛法的意趣。玄奘西遊時,知道楞伽島多有能精通大乘法相的。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2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妙法蓮華經》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四》善男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名曰無勝?其土所有嚴麗之事,皆悉平等無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月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為化眾生故,於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是魔波旬壞正法時,當作是言:菩薩昔於兜率天上沒來在此,迦毘羅城白淨王宮,依因父母愛欲和合生育是身】。

若言有人生於人中,為諸世間天人大眾所恭敬者,無有是處。

【又復說言:往昔苦行種種布施,頭目髓腦,國城妻子,是故今者得成佛道。以是因緣為諸人天,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之所恭敬】。

若有經律作是說者,當知悉是魔之所說。

《大方等無想經卷第二》【若言如來真實出生輸頭檀舍,出家學道修集苦行壞魔兵眾,坐於道場成菩提道,當知是人即是謗佛】。寧當斷首拔出其舌,不應出此虛妄之言。何以故?非是善解諸佛如來祕密語故。
黃竹
文章: 784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3

未閱讀文章 黃竹 »

人學佛主要目的是,成佛!

即一切人皆俱備成佛的條件。

成佛之後,可以說話嗎?

據一切對以往成佛者的記載,是可以的。

既成了佛可以講說話,即有A佛的說話、B佛的........至無數佛的說話留世。當時的佛所留說話,亦祇合當時世情。

若人執著S佛說,否定S佛之前的佛說,及S佛之後的佛說。這個....

要鑑別的是,該說是否佛說。而不是鑑別,該說是否S佛說!

於一切古今話上,那些按當時當地民情取人增信的用語,我自會剔除,重點是,取其精髓!即我不會被一切邪人邪說所迷,我自會善擇。

記得當年佛指舍利來港,是佛教界盛事。很多善信往前扣拜,五體投地。我亦帶同家人前往。但當佛指舍利在我跟前不及十尺的那刻,在我耳伴響起的,卻是金剛經那名句:.….。我就連鞠躬都沒有,就祗是默言無對。我所恭敬的,並不是眼前的相。(當時內心是感到壓力的,但壓力並不是來自佛指舍利,而是群眾。此等善信視我為異類。)

速成佛道之基本心態條件,怕就是豁達!譬如今日見了此句:"我法" 是內身。我又如檢到寶了。唔!"我法" 妙難施!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4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
這就是非非法

包容法與非法的非非法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934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5

未閱讀文章 東正 »

包含負數與正數的零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黃竹
文章: 784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6

未閱讀文章 黃竹 »

非法非非法,非法非不法。

非想非不想,想是相,不想亦是相。

不是正,不是負,不是中間的零。是能所同現,不正不負。

這就是,"我法" 妙難施。那個所謂我,就是內身。若見此者,你就是所謂觀自在者。但要考較,是觀甚麽自在。

又觀甚麽自在,即代表離甚麽我執。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34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7

未閱讀文章 漫步的犀牛 »

周學友,

再逐一反證學友的論點之前;

個人想請教周學友一個問題,以確認學友的看法 :

請問周學友,你認為印順導師對於這部楞伽經的意見總結為 ~

1.佛陀欽說、阿難尊者口誦、原汁原味

2. 雖是後期編撰、未必是阿難親誦、但依然原汁原味

3. 後期弟子編撰、且是佛梵合一、屬於流變後的佛法

4. 其他,若不同於上述選項,請學友補充

之所以要先問上述問題,是因為學友的意見,似乎與 印導意見,有所出入、並不一致

所以得先確定學友的立場。

如果,學友的立場,是與 印導相同,那這一題就結束了,印導已經把答案講得很明了。

如果,學友的立場不同於印導,那麼,個人會逐一與學友研討。

因此,請學友先確認上述選項為好

平安喜樂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8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3月 13, 2022 11:48 am 周學友,

再逐一反證學友的論點之前;

個人想請教周學友一個問題,以確認學友的看法 :

請問周學友,你認為印順導師對於這部楞伽經的意見總結為 ~

1.佛陀欽說、阿難尊者口誦、原汁原味

2. 雖是後期編撰、未必是阿難親誦、但依然原汁原味

3. 後期弟子編撰、且是佛梵合一、屬於流變後的佛法

4. 其他,若不同於上述選項,請學友補充

之所以要先問上述問題,是因為學友的意見,似乎與 印導意見,有所出入、並不一致

所以得先確定學友的立場。

如果,學友的立場,是與 印導相同,那這一題就結束了,印導已經把答案講得很明了。

如果,學友的立場不同於印導,那麼,個人會逐一與學友研討。

因此,請學友先確認上述選項為好

平安喜樂
信者恆信
不信者恆不信
這些信與不信都是各有因緣的
譬如
有眾生佛在世時說話度他都不相信
反而要聽信阿難的話

所以個人認為與其辯論,不如聽聽就好
真正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心啦

1.佛陀欽說、阿難尊者口誦、原汁原味
雜阿含應該是
可是離我們二千多年了,也是後世人多次超路口誦編輯,才能流傳下來的。
誰能保證不被夾雜呢?!
漫步的犀牛
文章: 734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49

未閱讀文章 漫步的犀牛 »

恆學友,


1.所以個人認為與其辯論,不如聽聽就好
真正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心啦

2. 1.佛陀欽說、阿難尊者口誦、原汁原味
雜阿含應該是
可是離我們二千多年了,也是後世人多次超路口誦編輯,才能流傳下來的。
誰能保證不被夾雜呢?!
A1:
有一句偈誦,是這樣講的 :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所以,自己凡夫的心....能當善知識嗎?

這是許多佛弟子常碰到的誤區,建議謹慎為宜。

A2:

就算是公認最貼近原始教法的雜阿含、或相應部經典,確實都有少許部派觀點的影子,

佛弟子都得很小心謹慎的判讀、研習;何況是後期出品大乘呢?!

是不是呢?!

平安喜樂
恆不住
文章: 1915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50

未閱讀文章 恆不住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3月 13, 2022 12:12 pm 恆學友,


1.所以個人認為與其辯論,不如聽聽就好
真正的善知識就是自己的心啦

2. 1.佛陀欽說、阿難尊者口誦、原汁原味
雜阿含應該是
可是離我們二千多年了,也是後世人多次超路口誦編輯,才能流傳下來的。
誰能保證不被夾雜呢?!
A1:
有一句偈誦,是這樣講的 :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

所以,自己凡夫的心....能當善知識嗎?

這是許多佛弟子常碰到的誤區,建議謹慎為宜。

A2:

就算是公認最貼近原始教法的雜阿含、或相應部經典,確實都有少許部派觀點的影子,

佛弟子都得很小心謹慎的判讀、研習;何況是後期出品大乘呢?!

是不是呢?!

平安喜樂
所謂眾生自己的心才是善知識意思是說:
信與不信都是自己決定,既使佛現在世說的話,還是眾生自己的心決定,所以這個叫做善知識。
您難道要說佛是善知識嗎?
若不信佛說,佛也不是您的善知識呀!
個人認為佛法是個人信不信的問題
譬如現此世間也有他教徒啊!
佛十大弟子也有外道信徒,後才歸依佛的。
與其討論大乘與小乘真為經問題
不如大家自己認為真的佛經,
自己先好好努力,勿須干涉他人是非

共勉之
周善為
文章: 2037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誹謗大乘非佛所說,因必有果終須自受

#51

未閱讀文章 周善為 »

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3月 13, 2022 11:48 am 周學友,

再逐一反證學友的論點之前;

個人想請教周學友一個問題,以確認學友的看法 :

請問周學友,你認為印順導師對於這部楞伽經的意見總結為 ~

1.佛陀欽說、阿難尊者口誦、原汁原味

2. 雖是後期編撰、未必是阿難親誦、但依然原汁原味

3. 後期弟子編撰、且是佛梵合一、屬於流變後的佛法

4. 其他,若不同於上述選項,請學友補充

之所以要先問上述問題,是因為學友的意見,似乎與 印導意見,有所出入、並不一致

所以得先確定學友的立場。

如果,學友的立場,是與 印導相同,那這一題就結束了,印導已經把答案講得很明了。

如果,學友的立場不同於印導,那麼,個人會逐一與學友研討。

因此,請學友先確認上述選項為好

平安喜樂
犀牛大德

上面本人的答覆,係針對您對於《楞伽經》的「個人見解 」,所謂「這部經的講演者,族姓迦旃延的離塵佛,與 本師 釋迦牟尼佛,並非同一人」的回覆,這與釋印順無關。對於本人的答覆,您回應與否,概不勉強。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