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第23案 世尊指地《從容錄》舉釋迦世尊:
世尊與眾行次,以手指地云:此處宜建梵剎。
帝釋將一莖草 插於地上,雲:建梵剎已竟。
世尊微笑。
這則公案不見於經典,可能只是禪宗相傳。
世尊指地說:“此處宜建梵剎。”應該只是寓意,因為釋迦從無建梵剎之舉,他說經所在的大寶樓閣,絕非釋迦自建。
好了,建梵剎便建梵剎罷,公案的重點 在於帝釋將一草插地,卻說建梵剎已竟,那其實是寓意:周遍一切界諸法 體性平等。
佛家的究竟見,即在於“周遍一切界 諸法體性平等”。
說“周遍一切界”,即是超越一切時空的世間,釋尊將之隱括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各有無限世間、無限淨土(無限色身與報身)。
諸世間中一切諸法 體性平等,因為都是如來藏中 智識雙運界的識界,都以智識雙運界的智界 為基礎。
說此諸法性空,即是說諸法 以智界的本性為自性,道名言叫做:“諸法本性自性空”。
對這道名言,千萬不能解釋為“本性自性”空,實應解釋為:以本性為自性而空,
因為一切界的 一切法 都依本性而說空,所以一切法 便體性平等。
《三摩地王經》(即《月燈三昧經》)便是演說 如何觀修“周遍一切界諸法 體性平等”,此觀修稱為“三摩地王”,足見這觀修的重要。
現在帝釋插一根草,便說將梵剎建造完成,便是依體性平等而說,
一根草即是梵剎,梵剎與一根草平等,帝釋深知此見,是故釋迦微笑。
如果他立即號召天人 在此地興建梵剎,釋迦便不會笑,但也不會將梵剎拆掉,因為他不著相。
一切法 都依本性而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