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 Kuang Shi──和龍泉寺及其他 7 人。
4月21日上午7:24 ·
科學與佛法皆旨在追求真理,二者關鍵分界點為何?如何從佛法觀點看待科學? /方原 (0755-A1-050)
科學的現實本質在於發展生產力,即更為強大地説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其屬於「工具」性質,故有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下面我們從「前提」和「範圍」(邊界)兩個維度來探討佛法視角下的科學。
首先,從科學成立的前提來看。現代科學主要分為兩大類別,即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任何理論科學都有其特定的在該學科意義下的基礎假設(歐式幾何學的公理體系vs.非歐幾何;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下關於光速的假設等),即任何理論科學之所以成立的基礎在於基於可觀察前提下的理論假設的成立。任何實驗科學之所以成立的基礎在於其可重複性,即同等的實驗條件下基於可觀察前提下的可重複性。科學的真理性在於其基於有限假設下的嚴格理論和邏輯推演/實證,因其成立需要特定的前提假設,故我們稱科學為相對真理。
那麼我們能知道,即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的基礎前提是科學觀察,即認知系統的同一性假定,存在一種普遍的,能被儘量多的人的儀器(六根、六識)所認可的標準,這就是科學觀察的基礎前提。
科學假定這標準是適合所有人或參照系的,所有不符合這個標準的,都被科學所排除在外,其本質前提都是一樣的,都需要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人的根器同一為前提。以人的六根、六識為前提下的科學觀察是所有科學成立的基礎。
第二,我們從科學研究的範圍(邊界)來看。這個部分,我們分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
從空間的範圍來看,科學研究只局限與於當前人類共業所生的這個世界,任何超越人類共業所在的範圍都不是人類科學所能企及的。其次,即使在此共業世界內,科學也僅能研究色法裡的粗分部分(即欲界內的人類境界相關的部分,此部分由四大幻成,共業流轉),並不涉及心法。因業緣的關係,人的境界都被束縛在此色法的粗分部分內,不論科學無論如何發展,人類如何科學地進化,依然脫不了四大的範圍,而且是四大裡粗分部分,科學研究也僅在此部分內展開。譬如,我們現在看到的水,這水在鬼看來就是膿血,在地獄眾生看來就是烈火,之所以人看著覺得是水的模樣,其實不過是人的共業流轉。但是對於水之于鬼道眾生展現出膿血境界的世界,其運行規律、理化特性就不在科學研究的範疇。至於,地獄道、修羅道、六欲天、色界天、四空天等世界,乃至十方淨土世界等空間,更是科學所不能及的。
其次,
從時間來看,科學研究一定是在特定的時間框架下展開的,即科學研究以時間的真實存在(執為實有)和可認知的同一性為前提。這包括時間的起點(現代物理學認宇宙時空起自奇點的大爆炸)、方向性(向量的方式單一向前,不可逆)、及度量尺度等。現代科學已經認識到時間的相對性(時間和運動速度相關,如相對論中的鐘慢效應),但僅限於此共業世界的時間範疇,超越此世界的時間尺度尚無法涉及,更勿論他世界與此世界之間時間尺度的轉換關係(見後引述)。
我們既要從佛法的角度去看科學,也不妨用科學的角度來看佛法。
科學在於求真,藝術在於弘揚美,宗教旨在引導善,佛法則兼含真善美,且超越宗教。下面我們從差異性和相似性兩個角度來探討科學視角下的佛法。
就差異性而言:
佛法並無任何預設的前提或理論假設,相反直接指示人生(有情世間)與宇宙(器世間)的空性本質,並顛覆了以六識為基礎的對客觀世界(色法)和主觀世界(心法)的世間意義上的認知,即佛法超越根塵(六根、六識、六塵),並就眾生根性指引出不同的出世間禪觀法門,接引行人去證悟此終極真理。佛法理論具有「了義」及「自洽」的特徵,並因此而成為絕對真理,並超越一般意義上的宗教範疇。
佛法研究的範圍既包含客觀世界(色法)還包含主觀世界(心法),且佛法涵蓋的範圍超越時空。以色法為例,其涵蓋的空間範圍亦超越一般人理解意義上的物質世界,按照大乘說法,即涵蓋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包含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六道六種不同境界,其中科學研究的範圍主要集中在人類和畜生道所處的物質世界,對於欲界六天、阿修羅、餓鬼、地獄等境界並不涉及。至於欲界六欲天之上的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空天),乃至超越三界的界外十方淨土,也都超越現代科學的研究範圍。就時間而言,佛法也有層次分明的時間體系,如:一天以內的時間可分:刹那、坦刹那、臘縛、牟呼栗多、時、晝夜等,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並明確指出時間的相對性,在各道時間的相對性:如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等。同時指出各個世界的時間相對性:根據《華嚴經》,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極樂世界的一劫,于金剛堅佛刹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袈裟幢世界的一劫,于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刹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等。
儘管佛經中提到的各個空間世界以及不同空間下時間尺度的相對性,但就最根本而言,佛法指出時間和空間乃至萬法的虛妄性。時間來源於物質的流動,在佛法內界定為心不相應行法,即它是從我們的 識心、色法、心所法 中產生出來的,其本質依然在六識所緣的範疇,也即根塵相對的範疇,故以虛妄不實為其本質。同理,空間亦虛妄不實,乃至在時間和空間範疇內的萬法皆虛妄不實,故佛法超越時空。
就相似性而言,
佛法既有闡述理論部分的教下法,又有提倡實證的宗下法,這與現代科學的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在結構上是非常類似的。理論科學既可以用來指導實驗科學,反過來實驗科學也可以對理論科學進行驗證和補充,相得益彰。同樣的,學習佛法,理論部分的聞思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實證修行(籍教悟宗),同時宗下的實證修習和在現實中的運用更可以幫助我們深化對佛法教義的理解,二者不可偏廢。
佛法的實驗部分,在中國歷史上以禪宗(
印度亦有瑜伽等)最為經典,對於不同的修行境界及次第,也有嚴格的階段以及相應的里程碑,而去認識佛法次第的關鍵在於行人自身,因為這是需要自己去親身驗證的事情,而且這是有一套如科學實驗般可以反復驗證的事情,只是你能否達到實驗所要求的程度。例如,如果你修證能達到初地的境界,那麼空性的問題就是一個絕對的、如你現在去驗證太陽是否存在一樣可以直接確認的問題,否則,就如同一個沒有眼睛、沒有感覺的植物人,你讓他如何去驗證太陽的存在?如何去達到初地的境界?這是一個可以按部就班的嚴格的實驗程式,任何人按照佛法指引的程式,通過時間不等的修行,都可以達到。在古代,別說初地,就算八地、等妙二覺,依然有人能達到。但在現在,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間,找一個達到初住的人,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古希臘科學家亞里斯多德曾有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而佛法領域亦有依法不依人的四不依之說,此為二者皆以求真為基礎之實例。科學的求真尤重懷疑精神,此與禪宗參話頭的起疑情大有相同旨趣,但是科學同佛法用力之方向不同,科學發力由心向外,佛法參禪發力由外向心內,但其精神實質是吻合的。故學習佛法,尤其禪宗亦應提倡科學的懷疑精神,大力發揚務實求真的探索精神,用懇切真實的疑情來發掘潛藏在根身器界中的宇宙秘密,存恒久心和大毅力,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直到徹悟此理方可了手。
所以我們能看到,佛法中從教下理論到修行實踐,都蘊含了科學的方法和嚴密的可驗證程式,凡有志于探索人生宇宙真理的青年,都值得秉持科學之精神,擇一契機契理之法門,如實發心來修行實踐佛法。
-------------------------------------------------------------------
禪宗看心線上聽
https://m.youtube.com/playlist......
《禪宗看心》繁體增訂版 #索取方式 對於本書學習有興趣的居士,請加慈光寺LINE好友。我們會將本書寄上,但為避免浪費紙張資源,您需要填寫一份索取申請書,簡單介紹您的學佛經歷。
索取惠空法師著作,請掃碼加好友,註明「索取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