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案很難懂

由 Viirya » 週六 11月 25, 2023 6:41 pm

記得法師開站.以霓虹彩色寫下「相逢自是有緣」斗大幾字

凡事自有因緣.台灣佛教網路論壇一名得來不易.且久為十方菩薩熟識.若能延續.承先啟後.且又方便歷年網友尋找應是較佳
只是建議.尊重逍遙師兄決定.

感謝歷年為本壇付出的慧廣法師及版工師兄師姐.阿彌陀佛.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1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Bottom post of the previous page:

尺童

在妙倫禪師座下,原妙禪師謹遵師教,一心參究“生從何來 死向何去”之話頭,以至於脅不至席,口體俱忘。但是,卻未有發明。
當時,雪岩祖欽禪師住在北澗塔。原妙禪師於是懷香(即袖中籠香,以示求法之誠)前往禮謁。
剛問訊完畢,祖欽禪師便拈拄杖 將原妙禪師打出丈室,然後閉門不出。
如此者再三,原妙禪師終於得以入室請益。
祖欽禪師於是教他看“無”字公案。
從此以後,原妙禪師便精勤參究“無”字公案,無有虛日。
●後來,每次入室請益,祖欽禪師便問:“阿誰與你 拖個死屍來?”原妙禪師剛要開口,祖欽禪師便一拄杖打過來。如是情形,發生過好多次。
後來,祖欽禪師赴處州南明傳法,原妙禪師便上雙徑坐夏。
在參堂裡,原妙禪師剛用了半個月的功夫,一天晚上,夢中偶然憶起 斷橋妙倫禪師室中所舉:“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之話頭,忽然疑情大發。
在這種疑情的推動下,原妙禪師精進參究了三晝夜,目不交睫。
●後逢少林忌時,原妙禪師忽然招頭 看見五祖和尚的真贊(畫像題贊),
“百年三萬六千朝,反復元(原)來是這漢”,驀然打破“拖死屍的是誰”這一疑情。
當時,原妙禪師才二十五歲。

  坐夏結束後,原妙禪師便前往南明,拜見祖欽禪師。
祖欽禪師一見他,便問:“阿誰與你 拖個死屍 到者(這)裡?”
  ●原妙禪師於是大喝一聲。(聲去 死也亡。)
  祖欽禪師便拈拄杖要打。
  原妙禪師遂接住拄杖雲:“今日打某甲不得。”
  祖欽禪師便問:“為甚打不得?”
  原妙禪師一聽,便拂袖而出。(你生了疑心,上當了。)
第二天,祖欽禪師見了原妙禪師,便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原妙禪師道:“狗舔熱油鐺。”(本來是歸心,這個暗示“薪”,極委婉。)
  祖欽禪師道:“你那裡學者(這)虛頭來?”
  原妙禪師道:“正要和尚疑著。”
  祖欽禪師於是便走開。
  從此以後,原妙禪師機鋒競辯,不讓于師。

第二年,原妙禪師前往江心度夏。其間,他禮謁了雪竇希叟紹曇禪師。
  紹曇禪師問:“那(哪)裡來?”
  原妙禪師沒有正面答話,卻拖出蒲團。(相裡來。)
  紹曇禪師又問:“狗子無佛性,上座作麼生?”
  ●原妙禪師道:“拖出大家看。”
  紹曇禪師於是站起來,親自送他回堂中歇息。

一日,祖欽禪師問原妙禪師:“日間浩浩(紛紛擾擾)時還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道:“作得主。”
  祖欽禪師又問:“睡夢中作得主麼?”
  原妙禪師道:“作得主。”
  ●祖欽禪師再問:“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
  原妙禪師便默然無語。
  ●祖欽禪師於是囑咐道:“從今日去,也不要你學佛學法,也不要你窮古窮今,但只饑來吃飯,困來打眠。 才眠覺來,卻抖擻精神,我者一覺,主人公 畢竟在甚麼處安身立命?”
  原妙禪師於是謹遵師旨,奮志入臨安龍鬚隱修。
他暗自發誓道:“拌一生做個癡呆漢,決要者(這)一著子明白!”
  就這樣,原妙禪師默默地 修行了五載。
  一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同室道友睡著了,將枕頭推到地上,“咚”的一聲,原妙禪師終於豁然大徹。
  ●他欣喜地自言自語道:
“如往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
元(原)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
原妙禪師悟道後,便留在龍鬚住山。在這九年期間,其生活極為艱苦。
“縛柴為翕,風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爐,日搗松和糜,延息而已”。
後來原妙禪師便遁于西天目師子岩隱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
原妙禪師于中經營了一座洞室,進退丈余許,名曰“死關”。
他將侍者打發走了,以破甕為鐺,日中一食。
要進入他隱修的洞室,必須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難得見他一面。

在洞室中,原妙禪師曾設“六則垂問”,以驗學人——
“一曰大徹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
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
三曰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
四曰杲日當空,無所不照,因甚被片雲遮卻?
●五曰人人有個影子,寸步不離,因甚踏不著?
●六曰盡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燒卻?”
凡此六問,來參者倘若下語不契,原妙禪師即閉關不出。
因此,自非通關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原妙禪師曾有上堂法語雲:“盡十方世界是個缽盂。汝等諸人,吃粥吃飯也在裡許,屙屎放尿也在裡許,行住坐臥,乃至一動一靜,總在裡許。若也識得,達磨大師,只與你做得個洗腳奴子。若也不識,二時粥飯,將甚麼吃?參!”

關於如何參禪,原妙禪師的開示——
●“此事只要當人的(確實)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來疑去,不疑自疑,從朝至暮,粘頭綴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動,趁亦不去,昭昭靈靈,常現在前。此便是得力時也。更須確其正念,慎無二心。至於行不知行,寒熱饑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現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構,也撮得著,只待時刻而已。卻不得見恁麼說,起一念精進心求之,又不得將心待之,又不得縱之棄之。但自堅凝正念,以悟為則。當此之時,有八萬四千魔軍,在汝六根門頭侍候,一切奇異善惡等事,隨汝心現。汝若瞥起毫釐著心,便墮他圈繢(hui),被他作主,受他指揮,口說魔話,身行魔事。
般若正因,從茲永絕;菩提種子,不復生芽。
●但莫起心,如個守屍鬼子,守來守去,疑團子欻(xu)然(忽然)爆地一聲,管取驚天動地。”
原妙禪師很久以來 就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
原妙禪師升座辭眾雲:“西峰三十年,妄談般若,罪犯彌天,末後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諸人,自領去也。
眾中還有知落處者麼?”說到這裡,便沉默良久,接著又說道:“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尺童——“毫釐有差”:眉毛眼睛。“有”去“交叉”是月,指眼睛。
     “天地懸隔”:“懸隔”中,“懸”上面是目,隔下面“心”。
    總之,樞機在目,目歸心源。

半上午的時候,原妙禪師突然說偈雲:
  “來不入死關,去不出死關,  
   鐵蛇鑽入海,撞倒須彌山。”
  說完,便泊然而逝。
●尺童——“鐵蛇”不能彎曲,指直“一”;撞倒須彌山指離相。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2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趙宇威

修行的目的 在於開悟見性,見性成佛,如此才能永脫生死輪迴的桎梏,離苦得樂,徹證菩提涅槃的果覺。然而佛法的修證以「悟心」為本,佛所說的八萬四千法,旨在幫助迷苦顛倒的眾生 皆能破迷開悟,瞭解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的現象,沒有自性,了不可得;不但世間法不可得, 出世間法也不可得。宇宙的森羅萬相皆是一念無明妄動 所產生的虛妄之相,無非陽焰空花,海市唇樓而已,如何可以真實地擁有!

一般佛法的修證有大小、權實、偏圓、頓漸之別,這些皆是 曲順眾生機宜,隨緣而說,實無有定法可說。出世法中的漸修法門b必須修戒定慧,以誦經、持咒、唸佛、禮拜等作為平日修行的功課;而頓悟的法門 在於悟 道,悟得這一念心 無一法可得,不但染法不可得、善法不可得,連清淨法、出世間法也不可得。若執著了善法、清淨的境界,還是屬於「我」執、「法」執。
真正的菩提涅槃,是湛然寂靜,一法不立、一塵也不染的,沒有善法、惡法,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分別,是虛靈洞徹,本來無一物的。誠如六祖所說的:「不思善、不思惡」,一念不生,是超越三際,當下即是,所謂「動念乖真」。這念心體,是無相、無念、無住,沒有階級的。
悟到了心之體,就好像找到了水的源頭一樣,於是無量的光明、智慧、德能、神通、道力就源源不絕地流露出來!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3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趙宇威


有了心之「體」,就有現「相」,有現相就有作「用」。
所謂「體相用」是「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一體三身,不可分離,這些只是吾人一念心性的作用而已。
世間的萬事萬相,都是隨緣而生,皆有它的作用,彼此相互關聯,動一髮而牽全身,
猶如大樹的枝葉,雖然繁多,皆從它的枝幹所生,無非一體,哪有差別!
可惜,世人愚迷,從無分別中,強作分別,所以產生了 許許多多無謂的煩惱。
學佛就是要幫助我們 去除煩惱的惑障,讓我們去蕪存菁,從煩惱的痛苦中 解脫出來,
其方法就是教導我們 斷惡修善、誦經唸佛、持戒佈施,
幫助我們 去除心中的雜質、妄想、分別與執著。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4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趙宇威

禪宗有一折公案,香嚴智閒禪師,開始在百丈懷海禪師座下參學。參了很久,一直到百丈禪師圓寂時,都還沒有開悟。於是,他又到六祖的法嗣溈山靈佑祖師那裡參悟。靈佑祖師問他:「聽說你在百丈懷海禪師處學道,能聞一知十,問十答百,頗有智慧。那麼,現在我來考你,你要馬上回答,不能加以思索。」頓教的法門,是不假思索,當悟了這一念心,就能「答在問處,問在答處」,無需思維,就像古德所說的:「即便輪刀上陣,亦得見之。」因為這一念心是現成的,不是想出來的。若能如此,才是真正的悟道。

靈佑祖師問智閒禪師:「如何是你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智閒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只好請教靈佑禪師。祖師說:「我的答案,是我所體悟的道理,不是你自己悟出來的;不是自己悟出來的道理,是無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意趣與妙義。所以,我的解答對你來說,毫無用處,必須靠你自己 去悟才行。」智閒禪師心想:「學了幾十年的佛法,連一個問題都答不出來,過去所學都白費了!」故而非常沮喪。從此,再也不看經教,不作筆記了。後來,乾脆出去行腳,作個行腳僧,所謂「一缽千家飯,孤身萬裡遊」,免得勞役身心,白白浪費時間,消耗體力。

於是,他離開了溈山老人,行腳到了南陽慧忠國師的遺址,就在哪裡住了下來,自食其力,自己種菜、煮飯,過著清閒的日子。有一天,智閒禪師在菜園裡 縟草鋤土的時候,無意中 扔掉土裡的一顆小石子,恰巧這顆石子打在竹子上,發出「啪!」的一聲。剎那間,他就開悟了。
開悟後, 他說了一首偈:「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
意思是說,當石頭打到了竹子,發出「啪!」的一聲,就在那個剎那際,這念心 聽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絲毫的雜念;也就是沒有攀緣心,沒有「能」聽 的我,及「所」聽的聲音存在。
若有了「能、所」的存在,就是「知見」的分別。那麼,這念心就不清淨了,立即有了分別、執著的妄知妄見,就像釋迦牟尼佛 夜睹明星悟道時一樣。當時,他老人家的一念心 是清淨無染的,心裡面沒有半點的分別:想著這一顆星 到底距離我們有多遠?或者有多明亮 等種種的雜念妄想。

佛法所說的「悟」,是悟到了這一念心 是「絕對」的,而不是「相對」的;也就是說,這一念心是清淨無染的,沒有分別、執著,而且是現成的,本來具足的,不是修來的。若有修,則必定有一個所修的東西;若有成,則必定有壞。於是,又落到「能所」,「成壞」兩邊的知見上去了。能悟到這念心 是本來具足的,不是修來的,就是此處所說的「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mrgreen:這一念心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5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不还的博客

禪宗裡常常都會 將明月來比喻 圓明湛寂的心體,
如“吾心似秋月,碧潭光浩浩,無物可比倫,叫我如何說。”
再如:“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明月歸。”等等,
不勝列舉,說得都是心性。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6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不還的部落格

趙州老和尚與他的侍者文遠情同父子,他們經常在一起玩笑,但即使是在遊戲與玩笑當中,趙州也總是不忘用禪法開示文遠。比如有一天二人做一個遊戲,斗劣不鬥勝,也即佔下風者才為贏,佔勝者反為輸,要請對方吃果子,也即一種小點心。於是趙州首先搶著說:“我是一頭驢。”驢當然比人要劣,於是文遠馬上接道:“我是驢胃。”驢胃不過才是驢身上的一個器官,當然又劣一等。趙州又接道:“我是驢糞。”文遠馬上接道:“我是糞中蟲。”趙州機鋒一轉,問道:“你在彼中做什麼?”文遠道:“我在裡邊過夏。”趙州笑道:“買果子去!”文遠不服,賴著不買,但第二天他才終於想明白了,去買了果子請師傅吃。

過夏,在佛家又叫結夏,或叫結夏安居,就是在夏天裡 安住在道場中專修,不再到處行腳雲遊。因為夏季裡蟲蟻最多,為了避免 傷害到這些細小眾生,儘量不出門行走,就在道場中 閉門安居修行。趙州與文遠的遊戲既然是佔勝者為輸,當文遠接說自己是糞中蟲後,趙州問他在裡邊做什麼,他不由自主地回答 說在裡邊結夏,也就是修行,無意中又將自己拔高了,也即是佔勝了,所以趙州要文遠去買果子。

這個小遊戲 在禪機上的落點在哪裡呢?趙州老和尚想要告訴侍者文遠的是什麼呢?那就是一個真修行人,時時刻刻都要警惕 自己的分別心,凡與聖、尊與卑、高與下、勝與劣、榮與辱等等,這些在常人 最容易執著的情結,那種爭強好勝的習氣,對於修行人來說,卻是最大的障礙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7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不還的部落格

據《人天眼目》記載,當耽源真禪師將“國師當年傳得六代祖師圓相共九十七個”,
鄭重其事地傳授給仰山後,仰山看了一下,就一把火給燒卻了。
這一燒,燒得好。可惜的是,後來耽源真禪師不放心,又追問起此事,
過目不忘的仰山,又把那些圓相圖原樣默寫出來了。
“圓相”的流弊 自此而愈演愈烈,我想,這也就是後來溈仰宗 很快就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吧!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8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不還的部落格

參公案難就難在初學者 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一般人只好根據 自己多年的習慣與經驗、知識等,從語言的表意上來“解讀”公案,故爾未能了悟 祖師們的真正用心,把參公案弄成了文言名句的 考證或詮釋,所以被祖師們斥為“參死句”。一些佛學學者們 最容易犯的就是這種錯誤。

比如我在前邊的一篇短文中 舉的那個解讀“藏頭白,海頭黑”的例子,說這則公案的意思是說 智藏頭髮白年紀大因而辦事老成,懷海頭發黑年紀輕 因而辦事生澀,這就是典型的“參死句”。
就連一些非常著名的學者,也犯這種錯誤。比如日本的一位佛學大師,那都是在全世界 都有名望的學者,他在解讀“麻三斤”這則公案時就說:麻三斤=三斤麻=一件袈裟的原料=一件袈裟=與佛共參,所以他最後得出結論說,麻三斤的意思 就是與佛共參。
他得出這樣的結論 也是不容易的,是經過了非常艱苦的考證,查閱了大量的史料,最後才考證出古時候做一件袈裟需要用三斤麻。他很不容易,可以說治學態度 非常認真。但是,參公案是這樣參的嗎?這還叫參公案嗎?這與祖師的用心,不但南轅北轍,並且十分牽強。

實際上,當學僧問洞山如何是佛,而洞山隨口即答“麻三斤”時,並沒有去考證做一件衣服 需用多少麻這件事,他只是在“直指人心”。“麻三斤”不過就是說“一團亂麻”,和前人所說過的“亂草”“雜草”沒有區別。
前人說:“明明百草頭,明明祖師意”,就是說,我們自己的那個 一天到晚都在亂七八糟的象亂草一樣的 打妄想的心,其實就是你所要認清的 那個本性所在。
修心,怎麼修呢?就是“一回入草去,拽鼻牽得回”,心亂了,打妄想了,再把它收回來就是了。
因此,禪宗祖師所說的“麻三斤”,其實不過是告訴我們後學:妄心即真心。和做服裝的原料沒關係。

不過近些年來,許多學者 也已經認識到了 這個特殊的問題,即:不能用傳統的語言 學來對待禪宗的語言現象。因此在語言學中,近年來又專門分出了一支,叫“禪宗語言學”,在“禪宗語言學”裡,學者們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在禪宗的語言裡,有一種專門的、不同於傳統的語言模式,那就是“答非所問”“問東答西”和“語中無語”等等極其獨特的句式,這種語言現像 在一般情況下 是不合理的,但在禪宗那裡 卻不屬病句,而是“風格”。這樣的研究 是有益而中肯的。
新老怪
文章: 3651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79

未閱讀文章 新老怪 »

不還的部落格

“藏頭白,海頭黑”,智藏的頭髮白,懷海的頭發黑,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嗎?心本無生,因境而顯,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你看到了智藏頭髮白 懷海頭發黑,這個隨境而轉、了了分明的,不是你的心在動又是什麼?達摩祖師西來之意,就是要直指人心,讓你明心見性,所以,“藏頭白,海頭黑”,馬祖已經直接指出 學僧的心 之所在之處了,這還不明確嗎?

馬祖不得不最後提示“藏頭白,海頭黑”,的確是慈悲心切,只好再說得直白一點。
其實,前面他說“我沒心情回答,你問智藏去”,讓學僧以為 他避開了問題,沒有回答,
自然就不存在 觸及到“四句”和“百非”的錯誤,
但他其實早就不動聲色地 回答過了:我讓你去問智藏,你就去了,
這個應聲而動的 能聽的東西,不是你的心又是什麼?
祖師的西來之意,就是讓你明這個心呵!
智藏和懷海的回答,也都是附合了老師的這一層旨趣。
河中雨
文章: 500
註冊時間: 週四 12月 30, 2021 1:38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80

未閱讀文章 河中雨 »

“藏頭白,海頭黑”,智藏的頭髮白,懷海的頭發黑,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實嗎?心本無生,因境而顯,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你看到了智藏頭髮白 懷海頭發黑,這個隨境而轉、了了分明的,不是你的心在動又是什麼?達摩祖師西來之意,就是要直指人心,讓你明心見性,所以,“藏頭白,海頭黑”,馬祖已經直接指出 學僧的心 之所在之處了,這還不明確嗎?
笑話集錦?
又知道智藏的頭髮白,懷海的頭發黑了? :lol:

馬祖還真無聊對髮色也能指點,後人可以藉此發揮想像力
cyc320
文章: 1910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公案很難懂

#2681

未閱讀文章 cyc320 »

請參考看看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因此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不執著“藏頭白,海頭黑” )。究竟涅槃
回覆文章